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学生视屏时间分布情况,分析中学生学习日或周末视屏时间对身心亚健康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11月抽取安徽省某市普通初高中3 477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视屏时间,并利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身心亚健康状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视屏时间组间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的差异,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中学生视屏时间对身心亚健康的影响。结果 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2 h/d者分别为605人(17.4%)和2 126人(61.1%),躯体亚健康状态者958人(27.6%),心理亚健康状态者794人(2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OR=1.25,95%CI:1.02~1.53;OR=1.48,95%CI:1.19~1.82),周末视屏时间>2 h/d(OR=1.44,95%CI:1.22~1.69;OR=1.72,95%CI:1.44~2.05),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均>2 h/d(OR=1.63,95%CI:1.29~2.70;OR=2.13,95%CI:1.65~2.74)会显著增加中学生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的风险。结论 较长视屏时间会增加中学生身心亚健康风险,控制视屏时间有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郑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制定中学生亚健康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郑州市随机抽取初中2所、高中2所,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4个年级共1 461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自编中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郑州市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67.15%,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25.26%,男生躯体亚健康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高中生躯体亚健康症状、心理亚健康症状和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初中生(均P<0.05)。非单亲家庭、三餐饮食规律、采纳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饮食、少熬夜、增加课外锻炼时间、减少上网时间、学习成绩中下等以上、学业负担小、有3位以上知心朋友均可降低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均P<0.05)。 结论 郑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较严重,可能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学业负担较大等危险因素有关,建议采取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心理指导、体育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高校医学生的亚健康现状以及体育运动状况与睡眠状况,剖析体育运动与睡眠状况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济宁市某医学高校在校的775名医学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75名在校医学生中,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分别是13.5%、12.0%、11.0%,其中,女生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13.8%,高于男生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时间、运动频次平均得分分别为(2.21±1.26)、(1.83±1.10)、(2.77±1.17),运动量平均分为(12.86±11.4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平均分为(5.62±2.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理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是躯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P<0.05),而入睡时间长、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均是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校医学生亚健康现状堪忧,睡眠质量状况一般,体育运动量偏低。低睡眠质量、低运动量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调查湖南省某高校低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亚健康现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低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和亚健康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 06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671人,女生1 394人,平均年龄(19.67±1.03)岁。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身心亚健康及手机依赖检出率分别为14.14%、21.40%、10.02%和14.62%。手机依赖阳性人群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身心亚健康检出率高于手机依赖阴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是亚健康三维度( 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身心亚健康)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74、2.727、2.780。结论 低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亚健康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山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病率,探讨儿童期超重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方法 于2005年对中山市一年级小学生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连续随访10年(1次/年),共有2 188名中山市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学生作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对象。使用2018年颁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 (WS/T 586-2018) 评价超重及肥胖,并计算肥胖的检出率及发病率,采用χ2检验和log-binomial模型分析儿童期超重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结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肥胖的检出率为4.89%,小学四年级时达到最高为6.99%,高中一年级时为4.43%。肥胖的发病率在小学二年级时最高为1.83%,高中一年级时降低到0.74%。小学一年级时超重的学生在高中一年级时肥胖累积发病率是小学一年级时正常体重学生的8.85倍(9年的累积发病率41.33% vs.4.67%,RR=8.85,95%CI:6.12~12.78)。结论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期间,儿童期肥胖发病率较高。儿童期超重明显增加青少年肥胖的风险。肥胖干预应该从儿童期开展,尤其应该重点关注超重的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为其防制提供相应依据。 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对东莞市东莞理工学院和广东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自评表》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发放问卷870份,有效回收834份,回收率为95.86%,疾病人数为94例,非疾病状态740例,心理亚健康占21.62%(160/740)。医学院校和医学专业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28.57%、30.45%,均高于非医学院校10.96%、非医学专业17.30%(P<0.05);大二、大四与大五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率(27.86%,32.43%)高于其他年级。最主要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症状为不明原因疲劳、充满压力、工作效率低和感到无助,均占心理亚健康人群的95.00%以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熬夜频繁(每天熬夜OR=7.32,经常熬夜OR=3.48,有时熬夜OR=2.58)、经济困难(困难OR=5.72,拮据OR=3.46)、身边朋友影响(内向消极OR=1.69,作息不规律OR=1.44)是导致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结论 东莞市大学生中,医学生、大二学生及高年级学生的发生率比较高,生活环境与个人行为习惯是发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了解中国汉族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为促进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随机抽取8 595名汉族青少年(13~18岁),采用20 m SRT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部分进行心肺耐力和心理亚健康测试.结果 中国汉族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总检出率分别为20.9%和21.3%.13~18岁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3.2% ~24.7%,其中18岁最低(13.2%),14岁最高(24.7%);女性青少年检出率介于15.4%~25.9%,其中18岁最低(15.4%),13岁最高(25.9%).高等级20 m SRT成绩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8.1%,低等级检出率为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3,P<0.05);女性青少年分别为19.5%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西南、西北和中南)、年龄(青春期后期)和20 m SRT(高等级)是儿童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前期及心肺耐力水平较差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王宁 《中国校医》2021,35(6):422
目的 对济南市某校6~14岁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进行分析,为小学生超重肥胖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济南市某学校2019—2020年度的学生健康体检信息。结果 济南市某校6~14岁小学生超重检出率17.8% ,肥胖检出率30.2% 。其中男生超重检出率19.3%,肥胖检出率36.6%;女生超重检出率16.2%,肥胖检出率23.4%。各年级超重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二年级(22.1%)>五年级(18.5%)>六年级(17.5%)>三年级(17.1%)>四年级(15.9%)>一年级(15.3%);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三年级(36.5%)>五年级(33.6%)>四年级(31.0%)>一年级(29.4%)>六年级(26.5%)>二年级(25.8%)。汉族小学生超重检出率17.8%,肥胖检出率30.2%。城市小学生超重检出率17.9%,肥胖检出率30.1%。结论 济南市某校6~14岁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需要教育、卫生、家庭等多部门联合干预,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培养良好饮食行为习惯,增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近几年日照市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状况,为视力不良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日照市区5所小学3年级11 322名学生2016—2020年视力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视力不良率、视力不良程度构成比进行比较,分析2016—2020学生视力不良变化情况。 2016—2020年小学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由18.18%上升到40.32%,2020年视力不良率(40.32%)较2019年(41.77%)降低了1.45%,但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470.205,P<0.001)。女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32.89%,高于男生的26.99%(χ2=46.922,P<0.001);2020年视力不良轻度占比较2016年降低11.25%,重度占比上升9.52%。5年间视力不良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23,P<0.001)。 虽然2020年视力不良率较2019年略有下降,但2016—2020年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且视力不良严重程度占比增加。应加强小学生视力干预,抓早抓小,切实预防、控制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雪梅 《中国校医》2018,32(10):747-75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分布,掌握城市中学生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标、肥胖、消瘦等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自济南市城区某中学2017—2018年度的学生健康体检。结果 调查发现,2017—2018年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为 21.56±4.78,男生BMI指数(22.41±5.05)显著高于女生(20.52±4.21),8~岁年龄组BMI指数最高。男生在11~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女生在13~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体质量正常检出率55.7%。非正常体质量检出率44.3%,其中体质量超标检出率19.2%,肥胖检出率20.4%,消瘦检出率4.7%。体质量超标、肥胖检出率男生分别为23.1%、26.3%均显著高于女生(14.3%、13.1%),而女生消瘦率(7.0%)显著高于男生(2.9%)。不同年龄段肥胖、消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岁年龄段肥胖检出率最高(57.1%),15~岁年龄段消瘦检出率最高(9.2%)。体质量超标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三(21.8%)>初一(18.7%)>初二(17.1%)。结论 济南市城市中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比例较高,消瘦问题并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重膳食结构合理,加强体育锻炼,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珠海市2020—2021学年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开展珠海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于2020年9月1日—2021年7月15日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查,运用《珠海市中小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录入学生检查数据。结果 在2020—2021学年中,共调查珠海市268 753名中小学生,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44%,其中轻度消瘦的检出率最高,为5.04%;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54%,9.46%;在中小学学生中女性的超重、肥胖症及营养不良的检出率(9.58%、6.59%、9.05%)均低于男性(15.06%、11.90%、11.62%;χ2=1 826.45、2 195.33、471.29,P<0.001)。结论 珠海市2020 —2021学年中小学生出现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双峰现象”并存的情况,在小学阶段最明显。需重点加强小学阶段的营养健康教育,以男性为重点教育对象,全面推动学生的营养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蚌埠市中学生儿童期虐待与躯体亚健康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为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蚌埠市抽取5 116名中学生,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儿童期虐待问卷、孤独感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的报告率为26.2%。中学生躯体亚健康与孤独感和儿童期虐待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6,-0.127,P值均0.01),儿童期虐待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07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孤独感、高儿童期虐待及高中生均为中学生躯体亚健康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孤独感在儿童期虐待和身体亚健康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0.27%。孤独感在儿童期虐待和身体亚健康之间具有调节效应,随着孤独感程度的加重,儿童期虐待对身体亚健康的负向预测作用增强。结论孤独感在中学生儿童期虐待对躯体亚健康的影响中具有中介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抽取蚌埠地区6所中学的2910名中学生,男生1535名,女生1375名,年龄(14.91±2.00)岁,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环境因素和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结果中学生亚身心健康症状报告率为64.0%。躯体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为13.6%,其中三个维度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低下和抵抗力下降人数比例分别为53.0%、68.7%和55.0%。心理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为55.4%,其中三个维度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人数比例分别为78.4%、51.1%和85.6%。不同年级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不同,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男生亚健康症状报告率为65.7%,高于女生的62.0%(P0.05);对亚健康症状报告率有影响的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父亲的健康状况、母亲的健康状况和主要陪伴人。结论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报告率较高,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父母亲健康程度低和主要陪伴人不是父母为中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上海市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于2011年12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7个区34个中学125个班级4 536名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学生版长处与困难问卷(SDQ)以及自编儿童青少年家庭环境问卷采集信息,分析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家庭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 共收回问卷4 536份,其中有效问卷3 615份,有效率为79.7%。中学生总体心理问题异常检出率为9.1%,临界为11.0%。经常存在母子冲突和父子冲突的学生总体心理困难得分显著高于亲子关系和谐和一般的学生(P<0.05)。家庭因素中经常不和的父母关系(OR=1.351,95%CI:1.015~1.799,P=0.039)、母子冲突(OR=1.584,95%CI:1.133~2.216,P=0.007)和父子冲突(OR=1.461,95%CI:1.030~2.073,P=0.034)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上海市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父子冲突和母子冲突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示改善亲子冲突对维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初中生亚健康现状,并探讨家庭及学校氛围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以及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对经过多阶段抽样所获得的太原市某中学46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初中生亚健康检出率47.2%,男女生之间亚健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三年级亚健康检出率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在家庭环境中,矛盾性、成功性是亚健康主要的危险因素,而亲密度、娱乐性等是保护因素;较高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是预防亚健康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家庭与学校氛围,预防初中生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奎屯市内初班与普通班焦虑抑郁现状,探讨焦虑抑郁共病影响因子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高危人群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奎屯市3所中学共1 335名中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CLE)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筛查焦虑、抑郁症状,分析影响焦虑抑郁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奎屯市青少年抑郁症状总检出率34.8%,焦虑症状总检出率23.7%,焦虑抑郁共病检出率50.1%。有抑郁症状者中合并焦虑者SDS、SAS评分明显高于不伴焦虑者(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内初班、女生、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是惟患焦虑抑郁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奎屯市青少年焦虑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尤以内初班女生为甚。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