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在鼠类鉴定中的应用,本研究检测了黑瞎子岛地区2科3属4种41只鼠类的COⅠ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现为很短的种内分支和较长的种间分支,同种个体聚为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5只红背Clethrionomys rutilus 被误判为棕背 Clethrionomys rufocanus,24只莫氏田鼠Microtus maximowiczii被误判为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1只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被误判为东方田鼠。研究结果表明, DNA条形码不仅能够纠正形态学鉴定中的错误,还能鉴别形态相近的近缘种。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鉴定鼠类。  相似文献   

2.
DNA条形码( DNA Barcoding )技术是一种新的物种识别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最近几年里,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这一概念认为,类似于商店里使用扫描仪读取条形码,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段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mt COⅠ)加以识别。理论上, DNA条形码已被证明在生物分类鉴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但目前不同分类学家对其持的意见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产生、发展概况、原理与操作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并概括了DNA条形码在应用于物种分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克隆并测定福建省五条蚋Simulium(Simulium)quinquestriatum和黄毛纺蚋Simulium(Nevermannia)aureohirtumnr DNA—ITS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发表的Simulium亚属和Nevermannia亚属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探讨其在蚋类分子分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各蚋种克隆株ITS2序列均与相应物种聚类,符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可作为蚋种鉴定和近缘种类鉴别的遗传标记之一;ITS1序列在五条蚋中同源性较低(88.3%),不适合做分类遗传标记;黄毛纺蚋泉州、漳浦两地理株间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DNA条形码技术在蚊类鉴定中的应用,本研究扩增了广西凭祥地区5种蚊虫的COⅠ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23只蚊子COⅠ序列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通过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不同种类的蚊虫位于不同的分支,同属的蚊种分支较不同属的蚊种分支较短,种内分支则更短。上述结果都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 DNA条形码技术对于本研究中所涉及的蚊种具有较好的区分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在蚊虫鉴定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分类学鉴定需要有完整无残缺的成虫标本,对于非昆虫分类学研究人员应用传统分类学方法鉴定蚊虫较为困难;本研究旨在发掘更多适用于蚊类鉴定的DNA条形码,实现口岸一线蚊类的快速准确鉴定。本文通过提取14个蚊虫样品的基因组DNA,使用通用引物PCR扩增ITS1、ITS2、Cytb、COI基因及序列,PCR产物双脱氧法测序,结合NCBI中相关数据分析部分ITS2、Cytb、COI序列的相似性和遗传关系。结果显示:获得了14个蚊虫样品的部分ITS1、ITS2、Cytb、COI序列的非全长碱基序列共计39条;依据种内遗传距离和相似度将14个未知蚊虫分子分类鉴定为6种蚊虫:凶小库蚊、致倦库蚊、尖音库蚊、赫坎按蚊、白纹伊蚊、里海伊蚊;碱基使用率统计表明所测样品的Cytb、COI基因符合昆虫线粒体DNA碱基组成;构建基因ITS2、Cytb、COI系统进化树,符合蚊虫系统发育遗传进化理论。本研究对14个未知蚊虫样品的进行了分子鉴定,为蚊类的快速准确识别鉴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帐诱、畜诱、灯诱和网捕等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分布与活动规律。结果共发现吸血双翅目昆虫4科8属52种,其中蚊科3属9种,蠓科2属24种,虻科4属10种和蚋科1属9种。优势种在沱沱河地区为沱沱河细蠓,纳赤台地区为沱沱河细蠓和灰股瘤虻,格尔木地区为凶小库蚊、黄背伊蚊、格尔木细蠓、灰股瘤虻、马蚋和乌什蚋。不同海拔高度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群组成不同,分布差异明显,密度指数高低相差悬殊,呈海拔递增其种类组成由复杂逐步转入简单且数量逐步增大的独特高原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在不同地理、海拔高度中蚊、蠓、虻、蚋虫的种群组成、密度指数、飞舞时域、觅食规律和活动高峰不同,均以白天活动为主,夜间不见飞舞,其中库蚊和库蠓的活动主要在早晨和傍晚,伊蚊、细蠓和虻、蚋虫活动主要在白天的10∶00~18∶00时。格尔木地区全年蚊、蠓、虻、蚋的活动主要在4~10月,活动猖獗期蠓虫为5月,蚊虫为6月,虻、蚋为7月。本研究初步掌握了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活动规律,给青海高原格尔木至唐古拉山铁路沿线蚊、蠓、虻、蚋类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细菌的分类鉴定与细菌的研究和应用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准确地鉴定细菌类别,根据其菌种种类不同,分别针对肠杆菌、阳性球菌、非发酵菌等菌种设计不同药敏板条的抗生素组合,可以指导临床应用用药。目前,细菌分类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表型鉴定法和分子遗传学鉴定法两大类,针对这两大类鉴定方法,汇总其生理生化分类特征,简述各方法采用的关键技术,针对各技术讨论其优缺点。同时详细研究了表型鉴定法下数值分类法中自动化鉴定涉及的算法,结合目前细菌鉴定方法,对细菌分类鉴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从香港采集一些蚋成虫和幼期标本,经鉴定为杜氏绳蚋Simulium(Gomphostilbia)dudgeoni Takaokaand Davies,1995和崎岛蚋Simulium(Simulium)sakishimaense Takaoka,1977。前一蚋种是以两性成虫发表的新种,对蛹和幼虫的形态未作过描述。本文仅对蛹和幼虫的形态作补充描述。观察标本有13♀,1♂,4蛹和3条幼虫。该蚋隶属绳蚋亚属Ceylonicum组。上述标本保存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药鉴定新技术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探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归类分析,研究中药鉴定最前沿技术,探究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前景。结果众所周知,形状、理化分析、来源和显微分析是传统中药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中药鉴定新技术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和借鉴,具体体现在形态组织鉴定、理化分析、计算机模式引用等几大方面。在进行形态组织鉴定时,利用组织体视图像分析,将CCD摄像机与标本有机结合进行直接采样,转化采样图像格式,利用专门的图像分析程序获得系列参数,为容易混淆的品种和相似的中药辨别提供了快速的鉴别方法。在进行理化分析鉴定时,采用Uv,IR,TLC,GC,HpLC,CD,NMR,MS以及各种联用技术。在进行分子标记时,DNA分子标记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导广泛应用在中药鉴定方面。在进行中药样品信息特征鉴定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样品信息进行采集转化成计算机模式,简化分析程序,使得鉴别技术呈现出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信息数据、更快速的判断等优势。结论随着中药鉴定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和多样化,基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技术方法中易受环境、样品形态和材料等影响的局限虽然中药鉴定新技术呈现了各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作为中国长久以来的历史沉淀结果,应在与新技术相互结合中进行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蚋属三新种记述(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 2 0 0 1年在青海格尔木地区进行的蚋类调查中发现的 3个蚋类新种青海蚋 (Simuliumqing haiensesp nov .)、格尔木蚋 (S germuensesp nov .)和沙柳蚋 (S arenicolasp nov)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蚋科Simuliidae山蚋亚属Simulium(Montisimulium)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并对其鉴别特征,分类沿革进行了概述,同时附有我国已知种类及分布名录。  相似文献   

12.
2018年4月,作者对南京建邺区蝇类进行监测,采获一蝇种,其特征为:翅肩鳞橙色,前缘基鳞棕色;胸部底毛黑色,具黄色绵毛被。肛尾叶两侧缘几乎平行,在端部处开始向末端收尖;侧尾叶宽、末端圆钝。DNA条形码比对结果与粉蝇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COI)序列相似度最接近,为90.27%~90.73%,推测其为粉蝇属。依据外部形态、雄性生殖器及DNA条形码特征,鉴定为黄山粉蝇Pollenia huangshanensis,其为江苏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BMP2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将编码hBMP2的全长cDNA克隆入转移载体PK8中,重组后的载体与线性化的病毒DNA经脂质体包裹转染昆虫细胞。重组病毒经蓝白筛选后,提取病毒DNA进行PCR扩增,鉴定目的基因。收集重组病毒感染4d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经酶切可切下相应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的电泳结果表明,有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的颗粒分布在昆虫细胞的胞浆及胞膜。结论:初步证实,hBMP2在此套表达系统中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的蚋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005年4月间,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在对4艘驶抵秦皇岛港检疫锚地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入境检疫时,在船舶室内外的灯罩内采获7只蚋成虫,放入指管内,并写好标签,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经鉴定共为5种蚋,Simulium(Nevermannia)aureohirtumBrunetti,1911(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Simulium(Gomphostilbia)batoenseEdwards,1934(来自印度尼西亚),Simulium(Simulium)arakawaeMotsumura,1915(来自韩国),Simulium(Montisimulium)chowiTakaoka,1979(来自中国台湾),Simulium(Gomphostilbia)sumatraensesp.nov.(采自“建设33”轮,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的Dumai港)。发现的新种(仅一雌虫)为蚋属绳蚋亚属baisasaegroup组(仅3种蚋,均产自菲律宾)的蚋种,以产地命名为苏门答腊绳蚋Simulium(Gomphostilbia)sumatraensesp.nov.。仅对雌虫形态进行了描述并与其近缘种比较作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5.
医学昆虫是具有医学和经济双重意义的重要媒介生物,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防制技术的进步是基于对其生物学认识(如生态习性、生理特点)的深入,但目前从基因组角度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为此,研究人员采用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从组学角度进行研究,其中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兼具经济性与读长最长的特点,尤其适合于无参考基因组的非模式医学昆虫应用。本文简介了454测序原理,主要从技术特点、应用范围等角度将其与Solexa测序、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比较;综述了近期在医学昆虫领域取得的研究结果,包括抗药性分子机制、虫媒病原体检测、系统发育及分类鉴定、重要生理功能相关转录谱分析等,以期为其在更多媒介生物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16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采到蚋科中国新记录种Simulium (Simulium) flavidum Rubtsov,1947。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与法医学领域,样本的性别鉴定通常应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完成,近来引入了DNA分析法。在性别鉴定的细胞遗传及DNA研究中,人们试图寻找Y物质。如果存在Y物质,就可以确定为男性,如果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18.
疾病的分子分型(molecular classification)是通过综合的分子分析技术为疾病分类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使疾病分类的基础从宏观形态学转向以分子特征为基础的新的分类体系(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based classification)。目前可以在DNA、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疾病分子分型研究,在DNA水平可以依据基因突变或多态性、基因组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或甲基化差异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寄生虫的遗传变异十分普遍 ,精确分析寄生虫的遗传变异在寄生虫的分类鉴定及遗传变异研究中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CR的分子分类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信息量丰富等优点 ,是种、株鉴定的有力工具 ,在形态上难以区分的寄生虫分类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寄生虫的分类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如PCR RFLP、RAPD、SSR PCR、AFLP、DNA序列分析以及突变检测方法等。下面就这些方法及其在寄生虫分类上的应用做一概述。1 PCR 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  相似文献   

20.
山西蚋属一新种(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山西省五台山蚋属Simulium特蚋亚属Tetisimulium一新种 ,五台山特蚋Simulium (Tetisimuli um)wutaishanensesp .nov .。该蚋与塔城蚋S (Te.)techengenseAnandMaha ,1 994 ,S (Te .)hiemalisRubtsov 1 95 6和寇氏蚋S (Te.)kozloviRubtsov ,1 94 0蚋种相似。但生殖板、生殖叉突、生殖腹板、生殖叉骨、蛹茧等均有明显差异。模式标本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