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 年8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的112例儿童作为语言迟缓组,以性别、年龄作为匹配因素,筛选同期正常体检127例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幼儿语言发育迟缓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语言发育迟缓组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均低于正常儿童组,运动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分数均落后于正常儿童(P<0.01)。正常组儿童总体家庭养育环境优于语言迟缓组儿童(Z=-2.884,P=0.004),在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及自理、语言及认知信息维度中,语言迟缓组儿童家庭养育评价较差(Z=-2.032、-3.974、-4.835,P<0.05或<0.01)。控制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其语言发育的重要因素(P<0.01)。儿童言语能发育商与其家庭养育环境呈正相关(r=0.480,P<0.01),家庭养育环境总评分每增加1分,儿童言语能发育商DQ平均上升0.45。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家庭内增加儿童参与认知活动的机会,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家庭干预模式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证据。方法 选取襄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家庭训练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儿予以上午医院规范训练,在家不训练;观察组患儿则上午在医院训练,其他时间由家长在家随时随地训练,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SD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ASD行为量表评分(ABC)进行比较,同时评定两组儿童的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TEC和ABC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0.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ATEC和AB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5、9.51,P<0.05),也低于治疗前(t=7.02、10.97,P<0.05);另外,两组患儿间伤心、高兴、生气、害怕等面部表情卡配对情况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8.16、8.34、4.31,P<0.05)。结论 医院结合家庭进行ASD综合干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在其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医疗机构向家长普及养育照护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1月龄健康儿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12月龄时比较两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婴幼儿喂养指数、辅食喂养行为、体格及智能发育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具有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χ2=34.48,P<0.001)、较高喂养指数评分(t=5.23,P<0.001)及喂养行为水平(χ2=18.23, P<0.001);干预组儿童的体重(男:Z=-2.12;女:Z=-2.11)、身长(男:Z=-2.50;女:Z=-2.13)及头围(男:t=2.19;女:Z=-2.16)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运动(Z=-2.49)、精细动作(t=3.02)、适应能力(Z=-4.75)、语言(Z=-2.81)、社交能力(Z=-3.06)及总发育商(DQ)(Z=-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能为婴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及喂养条件,有利于婴幼儿体格生长,促进其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与家庭养育环境的相关性,从而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家庭养育干预指导。方法 于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铜陵市10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城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共获得有效问卷1 817份,其中男童981人、女童836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在学习日、周末以及一周平均时间>2 h/d的检出率分别为34.8%、30.7%、38.2%,同时暴露于2种以上类型产品的有81.3%。较差家庭养育环境检出率为14.58%,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家庭养育环境越差(父亲文化程度OR=1.489、母亲文化程度OR=1.503,P<0.001)。学习日、周末、一周平均屏幕暴露是否>2 h/d组间的家庭养育环境各因子得分以及总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屏幕暴露时间与家庭养育环境总分负相关(r=-0.169,P<0.001)。结论 儿童屏幕暴露与家庭养育环境相关,树立正确的家庭养育理念,指导改进养育方式,有利于改善屏幕暴露过度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喷催产素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寻求儿童ASD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之间,来就诊的ASD儿童25名,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3)。对治疗组儿童鼻喷催产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儿童不接受鼻喷催产素治疗。结果 1)催产素水平: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治疗第4周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血清催产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 P<0.05)。2)行为数据: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社交回应量表(SRS)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第4周,两组儿童SR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入组时、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儿童在《心理教育概况中文版(第三版)》(CPEP3)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SD儿童进行鼻喷催产素治疗,能提高其血液中催产素水平,而且能降低其在社交回应量表上的分数。鼻喷催产素疗法在ASD儿童的康复治疗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7例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6岁以下ASD儿童的带养人进行现场或电话调查。依据诊断月龄分为早期诊断组(n=48,23.19%)和非早期诊断组(n=159,76.81%),采用调查表、盖瑟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进行评估,运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的早期筛查、主要带养人等11个变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诊断(OR=4.296,95%CI:1.959~9.423);生活能力水平(OR=0.380,95%CI:0.207~0.698)、粗大运动水平(OR=0.323,95%CI:0.185~0.564)越低,越不利于早期诊断。结论 早期筛查对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完善当前的ASD早期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为确定听觉统合训练的最佳频率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2月选取符合ICD-10孤独症诊断标准的65名儿童,分为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2),两组均进行一般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时给予1个疗程听觉统合训练。分别用ABC量表及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估患儿ASD行为及智力水平。结果 训练后1个月,ABC总分及交往、语言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训练后3个月,ABC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下降,IQ得分显著增加(P<0.01)。训练后6个月,ABC总分、各因子得分较3个月时有所上升(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ABC总分及IQ得分在训练后3个月及6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对于ASD儿童治疗有效,1个月开始起效, 3个月时效果最好,6个月时仍有效果,但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城市地区的户籍与流动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焦虑问题防治以及改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从3所户籍儿童幼儿园和3所流动儿童幼儿园,抽取3~6岁在园儿童1 513名。使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症状,养育环境评价量表评估养育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流动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焦虑得分以及总焦虑得分均显著高于户籍儿童。总体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为2.77%(42/1 513),流动儿童高于户籍儿童(χ2=7.95,P<0.01)。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性焦虑的症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6%、3.82%和3.89%。其中,分离性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流动儿童高于户籍儿童(χ2=6.82,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日常陪伴(β=-0.14,P<0.05)、育儿支持(β=-0.08,P<0.05)可减少学龄前儿童的焦虑症状,而惩罚(β=0.49,P<0.01)可增加儿童焦虑症状。儿童类型与家长养育行为的交互作用也与儿童焦虑水平密切相关(β=0.11,-0.12,P<0.05)。结论 高质量的日常陪伴、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育儿支持,减少惩罚,可降低学龄前儿童焦虑的症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肥胖主效基因SH2B1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认知和社交功能的关联,为ASD病因学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应用动物行为学实验和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BTBR小鼠(n=6)与对照小鼠(n=6)认知、社交水平差异及SH2B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构建SH2B1基因敲除小鼠(SH2B1-/-小鼠)(n=6),比较其与对照小鼠之间认知水平及社交功能的差异,并使用Western-Blot实验探究SH2B1-/-小鼠海马组织中认知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BTBR小鼠较对照小鼠认知水平显著降低(P<0.05),社交能力显著下降(P<0.05),SH2B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0.05)。SH2B1-/-小鼠较对照小鼠表现出认知水平降低(P<0.05)以及社交功能损害(P<0.05)。SH2B1-/-小鼠认知相关蛋白CREB和CaMKⅡ磷酸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3.62,P<0.05)。结论 SH2B1基因可能与ASD认知和社交功能损伤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影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分析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18~35个月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61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55例为研究对象。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31人,对照组30人。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家庭语言指导。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进行语言筛查评估,由家长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家庭语言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父母亲生育年龄、住址、喂养方式、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带养人与儿童互动时间以及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时间与儿童语言问题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带养人每天与孩子互动时间越长(2~4 h/d OR=0.542, 95%CI:0.352~0.866;≥4 h/d OR=0.211,95%CI:0.105~0.402)、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高中 OR=0.685, 95%CI: 0.495~0.947; 大学及以上OR=0.468, 95%CI:0.157~0.785)和母乳喂养(OR=0.702, 95%CI:0.538~0.886)是语言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接触电子产品≥1 h/d(OR=3.582,95%CI:2.314~5.761)则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训练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A、B及总量表分数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语言发育与家庭语言环境密切相关,综合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为儿童情绪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2月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02例情绪障碍儿童与102例同龄正常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情绪障碍儿童组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单亲和重组家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9,P<0.001;χ2=6.093,P=0.014)。情绪障碍儿童组父母内外向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神经质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42、2.526、3.810、4.794,P<0.001)。情绪障碍儿童组母亲精神质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5,P=0.037)。情绪障碍儿童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及拒绝、否认因子得分,母亲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高于对照组,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0~6.663,P均<0.05)。结论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障碍有显著影响,减少家庭矛盾、改善父母教育方式有助于情绪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2.
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的影响,为改善儿童睡眠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5-6月随机抽取芜湖市7所幼儿园,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利用Green 综合评分评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使用父母行为问卷(PBI)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CSHQ)评价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睡眠情况。结果 共调查了2 201名学龄前儿童,男童睡眠行为总分为49.79±4.65,女童为49.80±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05)。共有14.54%儿童(n=320)存在睡眠问题,存在睡眠问题的儿童其父、母亲敌意/强制教养方式的得分高于无睡眠问题组的得分(t=6.31,5.58,P<0.001),而父亲支持/参与教养得分低于无睡眠问题组(t=2.2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敌意/强制的教养方式得分越高,越增加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OR=1.04,95%CI:1.01~1.06、OR=1.04,95%CI:1.02~1.07),而父亲支持/参与教养方式减少儿童睡眠不良发生的风险(OR=0.98,95%CI:0.96~1.00)。家庭因素中本次研究仅发现家庭距主干道距离过近(≤50 m)可增加儿童睡眠不良的发生(OR=1.68,95%CI:1.07~2.63)。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家长在于学龄前儿童相处时应采用更积极的教养方式,其次,家庭距主干道距离也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应做好居民住宅的相关规定,为保障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ASD的临床诊断和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121例ASD儿童的孤独症诊断会谈量表(ADI-R)分析感觉异常情况;孤独症教育心理评核(第三版)(PEP-3)评估各方面能力;中国韦氏幼儿智力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功能电刺激(FES)对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的疗效,为改善GDD患儿语言康复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所就诊的54例GD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康复训练+rTMS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FES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定发育商数(DQ)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与Gesell评定5个维度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的干预后两组患儿Gesell评定5个维度DQ值较干预前均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言语能维度DQ为(51.11±18.84),高于对照组的(40.93±15.4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34),干预后实验组言语能疗效显效率(55.6%)与有效率(29.6%)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4.8%,有效率2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63,P<0.001)。结论 rTMS联合FES的“中枢-外周”协同模式可明显改善GDD患儿的语言发展,降低家庭与社会的长期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家长压力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缓解育儿压力及提升干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首次诊断为ASD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诊断的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和正常儿童家长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组家长育儿压力的差异。采用家长育儿压力简表(PSI-SF)对家长压力值进行评定,一般育儿信息问卷调查相关育儿压力因素,0~6岁发育筛查测试(DST)评估ASD儿童发育商。结果 多数入组的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存在智力及社会适应发育落后的几率高于运动发育。ASD组儿童家长在压力总分、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及正常儿童家长(总分:100.67±15.08 vs 93.19±13.85 vs 82.61±17.68,F=43.85,P<0.05)。孤独症家长在育儿愁苦分量表压力值高于正常儿童家长(33.34±7.07 vs 29.77±7.47,P<0.05),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儿童组家长的差异不显著。增加父亲带养时间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拥有更高的文化程度能帮助缓解家长育儿压力。结论 1)多数ASD儿童伴随发育迟缓,其家长承受着更高的育儿压力。2)增加父亲带养时间、引导父亲更多参与家庭干预,政府、社会对ASD儿童及家长投入更多的资金与教育支持,将对缓解患儿家长育儿压力以及提升干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智能发育现状及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首都儿童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2018年1-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174例首诊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测查,并自制问卷对可能影响语言发育的出生高危史,语言发育迟缓家族史等先天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首诊年龄越大,各能区发育商(F=4.999、5.479、25.546、16.401、13.733)和总发育商(F=22.716)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环境因素单因素分析中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P<0.05);多元线性分析中显示非父母为主要抚养者和留守儿童影响儿童语言发育(β=3.606、8.088,P<0.05)。结论 语言发育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评价儿童家庭环境中潜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家长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促进儿童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AS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9月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调查94名ASD患儿和94名正常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并对ASD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SD组患儿男女比例为5.7∶1,与对照组相比,ASD组患儿在出生时有无缺氧窒息、父母生育年龄、母亲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母亲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从事体力劳动(OR=0.123,P=0.001)及家庭月收入高(OR=0.065,P=0.015)可能是儿童ASD的保护因素,父亲生育年龄≥30岁(OR=3.610,P=0.002)可能是ASD的危险因素。结论 避免高龄生育,孕期母亲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有利于预防A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