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倩  贾锰  田永杰 《全科护理》2021,19(36):5127-5129
目的:探讨咬合诱导联合舌肌功能训练对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治患儿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9例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治患儿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联合舌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咬合诱导.观察两组的矫正时间、咬合功能、牙周健康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转位牙矫正、倾斜牙矫正和治疗完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颞肌、二腹肌及咬肌募集电位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咬合诱导联合舌肌功能训练可改善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治患儿咬合功能,缩短矫正时间,改善牙周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2.
张伟伟 《临床医学》2022,(10):46-48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青少年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健康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许昌口腔医院错颌畸形青少年患者152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龈沟探诊深度(SPD)]、并发症发生率(龋齿、黏膜损伤、牙周炎)。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72/76)]与对照组[92.11%(70/7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GI、PLI、SPD均上升,观察组GI、PLI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SP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21%(7/76)]较对照组[23.68%(18/76)]低(P <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应用于青少年错颌畸形中效果确切,可维护牙周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正畸治疗中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差异并观察对比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4例口腔正畸患者,经同质化筛选后,采取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无托槽矫治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正技术治疗。对比正畸治疗中无托槽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正技术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对比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矫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以及治疗的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均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上述指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矫治技术在正畸治疗中效果较好,能够保持牙周组织健康,并且美观舒适,取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阶段回授法联合正向激励在正畸矫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1日~2021年8月1日收治的60例正畸矫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阶段回授法联合正向激励。比较两组认知水平、牙周卫生情况、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牙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IT)、托槽菌斑指数(PIB)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观察组达成目标的能力、个人自信心、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分阶段回授法联合正向激励后,正畸矫治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牙周健康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郑惠  王燕  李大兰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860-1861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指导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正畸初诊儿童30名,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采用改良口腔指导即模型和菌斑染色指导刷牙,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口头牙周宣教,检查其治疗前、矫治1周、4周和8周时牙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结果改良组牙菌斑指数,治疗4周后显著上升,P0.05。改良组牙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上升程度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正畸治疗会影响患者口腔卫生,采用模型指导和菌斑染色的改良口腔指导能提高患者口腔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治疗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修复疗法治疗,研究组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舒适感、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语言功能,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舒适感、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和语言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舒适感、咀嚼功能、牙齿美观度和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口腔正畸与修复疗法联合治疗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牙齿功能、美观效果、牙周组织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口腔矫治者在舒适度、固位和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接受口腔矫治治疗患者6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固定矫治器,分A1(15例,年龄18岁)和A2组(15例,年龄≥18岁); B组选用隐形矫治器,分B1(16例,年龄18岁)和B2(14例,年龄≥18岁)组。比较两组矫治治疗前、接受治疗后6个月牙周健康指数及矫治等情况。结果治疗1周内,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A组患者牙龈指数(C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探诊深度(SPD)和菌斑指数(PLI)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A1组SPD和PLI高于A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1与B2则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B1、B2组CI、SBI、SPD和PLI分别低于A1、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达到治疗预期效果所需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结论隐形矫治不会对患者牙周健康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提示隐形矫治较固定矫治可能更有利于维护口腔卫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口腔种植手术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口腔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器械消毒合格率、手部消毒合格率、空气消毒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改良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改良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等均优于参照组(P 0.001);观察组的器械消毒合格率、手部消毒合格率、空气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口腔种植手术过程中,可有效控制感染情况,全面减少手术室感染情况的发生,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数也有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固定正畸结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伴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选取牙科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牙周病伴错颌畸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传统单纯牙周翻瓣术与固定正畸结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牙齿松动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牙齿松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牙齿松动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能有效提高牙周病伴错颌畸形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牙龈及牙齿情况。  相似文献   

10.
邓笑仪  林晓瑜  邱翠旋  邹雪红  张清   《妇幼护理》2023,3(23):5675-5677+5683
目的 探究认知、情感、行为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错颌畸形的青少年固定矫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到2021年6月符合条件的76例错颌畸形的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实施认知,情感,行为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软垢指数(DI)、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种植治疗中应用强化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慢性牙周炎进行种植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强化口腔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慢性牙周炎的牙周袋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牙周炎的口腔保健行为了解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采取强化口腔护理干预之后,利于早期康复,养成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舌肌功能训练在错牙合畸形患者早期矫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7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舌肌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牙周健康程度、矫正治疗效果及咬合功能。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2组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矫正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患者二腹肌、咬肌、颞肌募集电位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2组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错牙合畸形患者早期矫正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舌肌功能训练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提高矫正治疗效果,增强咬合功能,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错合畸形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错合畸形伴慢性牙周炎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相关指标指数的变化和临床疗效,从而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的牙周相关指标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数据发现:观察组的牙周相关指标指数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错合畸形伴慢性牙周炎,可以使牙周相关指标指数降低更明显,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颌面畸形矫正治疗中选用个性化正颌外科手术的价值。方法:遴选62例牙颌面畸形矫正患者研究(2015年03月至2021年03月),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31,选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31,选用个性化正颌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据口腔咀嚼效率、美观满意度、功能满意度等及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口腔咀嚼效率为93.55%、美观满意度为96.77%、功能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口腔咀嚼效率为74.19%、美观满意度为80.64%、功能满意度为77.42%,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治疗后3月(3.22%)、6月(6.4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个性化正颌外科手术在牙颌面畸形矫正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提高咀嚼效率、美观度,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并在此基础上,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进行分组, 即观察组(以不良行为危害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和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各52例。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健康(情绪状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心理平衡)水平、健康教育后不同时间段(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牙菌斑和牙龈指数及因不良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危害事件发生率。结果健康教育前, 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健康教育后,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 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牙菌斑和牙龈指数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后, 观察组患者因不良行为而引起的风险危害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矫治技术在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金属直丝弓矫正器进行正畸治疗,观察组予以自锁托槽固定矫正器进行正畸治疗,持续观察6个月。对比两组牙周组织情况、龈沟液炎症介质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琢、白细胞介素-1?茁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琢、白细胞介素-1?茁水平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固定矫正器可积极改善牙周炎患者牙周功能,降低龈沟液中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皮质切开手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牙周炎致错位前牙的临床疗效及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口腔正畸修复科门诊收治的牙周炎致前牙错位成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骨皮质切开手术联合正畸牵引手术,对照组采用正畸牵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牙根与牙冠比、咀嚼能力改善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牙根吸收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关闭间隙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根与牙冠比、边缘骨吸收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牙槽骨高度、咀嚼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周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根与牙冠比、边缘骨吸收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牙槽骨高度、咀嚼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关闭间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6—2015-01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行牙周、牙髓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碘甘油牙周给药治疗,1次/周,观察组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药膏治疗,1次/周,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牙龈指数(1.02±0.20)、龈沟出血指数(1.12±0.50)、牙周探诊深度(2.67±0.51),对照组牙龈指数(1.97±0.36)、龈沟出血指数(2.63±0.51)、牙周探诊深度(4.00±0.63),观察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附着度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疗效较好,并能有效抗菌,减少牙周破坏,促进牙根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外科辅助正畸(periodontally-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 PAOO)是利用外科手术辅助加速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术前正畸治疗新技术。本研究拟分析研究PAOO围手术期护理规范,探讨其对牙颌面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10-2012.08至本科行PAOO手术患者32例,根据PAOO手术的特殊性初步制定并执行序列护理规范,与口腔颌面外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比较,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分别记录PAOO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前后牙龈指数、牙龈探诊出血、菌斑指数,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执行序列围手术期护理前后,牙龈指数、牙龈探诊出血、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列的PAOO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规范能够帮助患者有效保持较好口腔健康状态,从而辅助牙颌面畸形术前正畸治疗顺利有效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咀嚼效率、牙周临床指标以及X线投影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值等牙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X线投影测量结果显示,观察组SNA角、SNB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施行牙周基础治疗时应用正畸治疗,可有效增强牙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口腔咀嚼效率,改善牙周状况,纠正牙周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