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2.45%比71.70%)、心律失常改善有效率(84.91%比67.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比索洛尔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的疗效,更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failure,CHF)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而此类患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利 ,并可增加病死率 ,随着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在心力衰竭中作用的认识 ,我们加用螺内酯治疗 CHF室性心律失常 ,观察其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0 0例继发于 CHF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其中男 78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8± 9)岁。心功能按NYHA标准分级 ,心功能 级 34例、 级 4 6例 , 级 2 0例。原发疾病分别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及心脏瓣膜病。1.2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心功能评价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0.32%,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显效率为19.35%,总有效率为70.9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加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状态情况。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及180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及血脂等指标,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结果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相关,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相关,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判定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致死率极高,虽然目前临床上规范的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应用已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但纽约心脏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报导了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预后仍然不佳。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和致命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应用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 ,观察其对室性心律失常 (VA)及心功能的影响 ,以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6 5例 ,男 38例 ,女 2 7例 ;年龄 32~ 71岁 ,平均5 9 .2岁。所有病例均无低血压、发热及严重感染 ,并排除风湿活动。 6 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 ,对照组 30例。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抗心衰治疗 ,如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 ,必要时使用西地兰。所有患者使用胺碘酮 0 .2~ 0 .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律平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02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心律平、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变及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控制及临床疗效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治疗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及改善心功能,心律平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晚期伴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病人猝死.研究已经证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ICD)能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因此,植入具有CRT 和ICD 双重功能的装置--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已成为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4].2008 年7月29日和2009年6月24日,我院心脏介入中心为2例慢性心力衰竭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成功植入了CRT-D,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87年开始,应用中医涤痰复脉强心法新生脉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6例,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文36例均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其中风心病11例,冠心病25例。心功能Ⅱ级者26例,Ⅲ级者10例。在36例室性心律失常病人中,室性早博31例,阵发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病人5例。在阵发性短性室速病人中有4例心功能Ⅲ级,1例心功能Ⅱ级。36例病人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的82岁,年龄最小53,平均年龄56.7岁。36例病人中,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程最短的三月,最长的18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32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6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R与Q-T间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后壁厚度(LVWP),并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均明显降低,P-R与Q-T间期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心率、P-R间期和Q-T间期较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LVD、LVEF、LVWP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LVD、LVEF和LVW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χ2=4.247,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慢心率,恢复正常射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薛敏  冯帆  张超  高洁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03-205,20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B型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院就诊的7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颁布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级法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33例、26例、11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本院70例体检正常者分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及1个月后的血液标本,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CT、BNP、cTnI及D-D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组血清PCT、BNP、cTnI及D-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CHF组中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血清PCT、BNP、cTnI及D-D水平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血清PCT、BNP、cTnI、D-D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经治疗1月后NYHA心功能级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血清PCT、BNP、cTnI、D-D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中PCT、BNP、CTnI、D-D水平均可对CHF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反映,对于CHF患者疗效监测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脑利钠肽(BNP)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冠心病心绞痛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300例,设为A组;选取同期冠心病心绞痛未并发心力衰竭患者300例,设为B组。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Hcy、HFABP、BNP水平。结果A组患者的血浆Hcy、H-FABP、BNP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cy、H-FABP、BNP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冠心病心绞痛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Hcy、H-FABP、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H-FABP、BNP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显著,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发心力衰竭诊治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一医院收治的96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NYHAⅡ级组(30例)、NYHAⅢ级组(32例)和NYHAⅣ级组(3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的3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β2-MG水平,观察各组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运动速度(E/e′),分析血清Hcy、β2-MG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血清Hcy、β2-MG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NYHAⅡ级组、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血清Hcy、β2-MG水平及LAD、LVEDD、LVEDV、E/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Ⅱ级组血清Hcy、β2-MG水平及LVEDD、LVEDV明显低于NYHA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LVEF明显高于NYHA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Ⅲ级组血清Hcy、β2-MG及LVEDD、LVEDV明显低于NYHAⅣ级组,LVEF明显高于NYHA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LVEDD、LVEDV均呈正相关(r=0.560、0.40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84,P<0.05)。β2-MG与LVEDD、LVEDV均呈正相关(r=0.428、0.52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20,P<0.05)。Hcy与β2-MG呈正相关(r=0.345,P<0.05)。血清Hcy、β2-MG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706;而血清Hcy联合β2-MG诊断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结论血清Hcy、β2-MG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B型利钠肽(BNP)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 测定血Hcy水平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入选了15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力衰竭组,其 中男93例,女58例,年龄27~92岁,平均(66.7±11.6)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Hcy水平、 BNP浓度、血脂、血糖等。同时入选同期住院的249例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心力衰竭组的血 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90±5.07)μmol/Lvs(14.84±4.87)μmol/L(P <0.01);心力衰竭组的血BNP浓度 明显高于对照组(1851.67±742.59)ng/Lvs(197.52±84.46)ng/L(P <0.01);②血Hcy、BNP随心功能分级的增 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血Hcy与BNP呈显著正相关(r =0.629,P <0.01);④Logistic回归分 析显示:高血压(OR =1.826,95%CI =1.021~3.266,P <0.05)、糖尿病(OR =1.716,95%CI =1.020~2.887, P <0.05)、高脂血症(OR =1.856,95%CI =1.015~3.396,P <0.05)、吸烟(OR =1.952,95%CI =1.233~ 3.089,P <0.05)、Hcy(OR =3.743,95%CI =2.271~6.169,P <0.01)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因素;⑤血 Hcy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OC 曲线参数分析显示:AUC 为0.754,95%CI =0.706~0.802,P <0.01,临界值为 17.75μmo/L,敏感度为66.20%,特异度为73.90%。结论 血Hcy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临界值, 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hs-CRP/PAB)比值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蓬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老年CHF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NYHA分级分为NYHAⅡ组(n=34),NYHA Ⅲ组(n=52)和NYHAⅣ组(n=31),另选同期体检健康人员3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ng-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BN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ys C,hs-CRP和PAB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出院后6个月是否发生心衰复发或心源性死亡(SC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清Ang-2,CysC和hs-CRP/PAB差异,采用Pearson及Spearman检验分析血清Ang-2,Cys C,hs-CRP/PAB与BNP,LVEF,NYHA分级相关性,建立ROC曲线分析血清Ang-2,Cys C和hs-CRP/PAB对预测CHF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各病例组血清Ang-2,Cys C,hs-CRP/PAB,BNP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且以上指标在不同NYHA分级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8,8.27,8.36,8.55,9.74,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ng-2,Cys C,hs-CRP/PAB与BNP呈正相关(r=0.635,0.448,0.649,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71,-0.645,-0.627,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ng-2,Cys C和hs-CRP/PAB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713,0.633,0.584,均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Ang-2,hs-CRP/PAB,Cys C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3,3.738,9.768,均P<0.05);绘制血清Ang-2,Cys C和hs-CRP/PAB预测预后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713,0.737和0.670,联合检测的AUC为0.860。结论 老年心律失常型心衰患者血清Ang-2,CysC和hs-CRP/PAB表达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对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尿酸(UA)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HF)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92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为Ⅰ~Ⅳ级]患者以及10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在HF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功能越差,其水平越高;NYHAⅠ级的HF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患者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HF的敏感性为90.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NP、hs-CRP、cTnI及UA可为HF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慢性心力衰竭组,80例行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水平差异,分析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与脑钠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在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脑钠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与脑钠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浆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598—0.985),诊断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81.7%。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水平明显增高,且其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进展有关,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程网络延续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8月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1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月入院的62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将5—8月入院的5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远程网络的延续护理。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改善率、6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WalkTest,6MWT)、B型钠尿肽(B-typeBrain NatriureticPeptide,BNP)、心脏超声、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Livingwith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延续护理满意度和参与度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BNP数值、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6MWT距离比对照组远(P<0.05),心功能分级改善率、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及参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BNP数值、MLHFQ得分均比入院时低(P<0.05),6MWT距离比入院时远(P<0.05),心功能分级改善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结论:基于远程网络的延续护理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该方法的满意度、参与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N末端B型 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心脏科 住院治疗老年CHF患者84例作为CHF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CHF组分为心功能Ⅱ 级34例,Ⅲ级38例,Ⅳ级12例;纳入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Hcy、NT-proBNP,运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CHF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humanbrainnatriureticpeptide,rhBNP) 抗心力衰竭治疗,先给予1.5μg/kg负荷量,继之以0.01μg·k-1·min-1静脉持续泵入72小时。在保证血压的情况 下,维持治疗7天,比较治疗前后CHF 组患者Hcy、NT-proBNP,LVEDD 及LVEF。结果 ①CHF 组Hcy、NTproBNP 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②心功能Ⅳ级组Hcy、NT-proBNP水平最高,与心功能Ⅱ、Ⅲ组比较有统 计学意义(P <0.05);心功能Ⅲ级组Hcy、NT-proBNP水平比心功能Ⅱ级组增高(P <0.05);③CHF症状改善后血 清Hcy、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而LVEDD、LVEF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④ CHF组血清Hcy水平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 =0.586,r =0.284,P <0.05),与LVEF呈负相关(r = -0.492,P <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Hcy水平随着CHF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与NT-proBNP、LVEDD及 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反映CHF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脑钠肽(BN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DCM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各59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bA1c水平、速率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和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和HbA1c水平分为:DCM 1组(HbA1c≤6.0%,心功能正常者)21例、DCM 2组(HbA1c 6.1%~9.0%,NYHA 2级)22例和DCM 3组(HbA1c>9.0%,NYHA 3~4级)16例,比较不同HbA1c水平DCM患者和对照组的Hcy、BNP指标;分析各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DC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DCM组HbA1c、Hcy和BNP的浓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2、2.38、2.22、2.12、2.54、2.48,P均<0.05),且糖尿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1、2.42、2.67,P均<0.05);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 DCM3组中Hcy和BN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CM 1组、DCM 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8、2.71、2.55、2.96、2.61、2.30,P均<0.05),且DCM 2组两指标的浓度也明显高于DCM 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8、2.63、2.44、2.20,P均<0.05);运用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最高,但其检测的特异度降低。结论HbA1c水平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bA1c、Hcy及BNP,可作为监测DCM发生的敏感指标,对于DCM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