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内侧柱螺钉治疗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41例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2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内侧柱螺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测量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和Bohler’s角、Gissane角,采用AOFAS评分系统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均无并发症。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跟骨的长、宽、高及Bohler’s角、Gissane’s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长度在术后6个月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中的力线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内侧柱螺钉治疗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的近期效果良好,尤其是在跟骨力线的纠正及维持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经跗骨窦入路有限切开联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6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Sanders分型:Ⅱ型35足,Ⅲ型28足),经跗骨窦切口置入微型锁定钢板以及螺钉的内固定方法,距下关节面采用"排钉技术"固定来治疗跟骨关节内的骨折,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跟骨的高度、宽度以及B?hler角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来确定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跟骨的宽度由术前(39.75±5.58)mm恢复至(37.04±5.83)mm,跟骨高度由术前(38.75±5.38)mm恢复至(41.46±5.68)mm,跟骨B?hler角由术前平均11.07°±13.39°,恢复至末次随访时30.6°±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优23足,良32足,可8足,优良率为87.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9.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联合微型钢板,结合"排钉技术"固定距下关节面用以治疗跟骨关节内的骨折复位效果较满意,可以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O跟骨钢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对18例23足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AO跟骨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8足,良11足,中3足。差2足,优良率78.2%。结论 本方法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复住满意,固定牢靠,术中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疗效肯定,是一种目前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参数及Maryland足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确诊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试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量跟骨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降低,Bohler角和Gissane角增大,跟骨宽度减少(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切口和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清CRP水平降低,Maryland足部评分更优(P 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降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和CRP水平,促进骨端愈合和患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多轴与单轴锁定钢板在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单轴锁定钢板固定,观察组行多轴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结论多轴与单轴锁定钢板在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中均能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但多轴锁定钢板在维持骨折复位方面更有优势,更利于足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方法:对29例34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按踝-后足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29例34足跟骨骨折随访时间4~36个月,其中优28足(82.4%),良4足(11.8%),可2足(5.9%),优良率94.1%。结论:解剖钢板能够有效支撑塌陷的跟骨关节面,是一种合理的跟骨骨折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7.
马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4008-4008
目的观察Ⅲ型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并自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自2007-06至今,应用Ⅲ型跟骨解剖钢板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15例,术中注意关节面、Bohler角以及跟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恢复,骨折复位后行自体髂骨块植骨,同时应用Ⅲ型跟骨解剖型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术后1例伤口延迟愈合,随访1例Bohler角丢失5°左右,无其他并发症。15例均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评定结果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5.6%。结论Ⅲ型跟骨解剖钢板配合自体髂骨植入能够有效地支撑塌陷的跟骨关节面,是一种合理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18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塑性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材料与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8年6月,对18例23足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塑性跟骨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8足,良11足,中3足,差2足,优良率78.2%。结论:本方法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术中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疗效肯定,是一种目前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41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年龄23~78岁,平均42.6岁;男35例,女6例。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31足,Ⅳ型5足。术后评估指标包括放射学结果、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复位情况以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Maryland足部评分(MFS)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随访。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浅层感染,无深部感染或皮肤软组织坏死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使用AOFAS评分以及MFS评分来评价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分别为93.1%和95.4%。跟骨Bohler角由术前平均9°±3.2°恢复至末次随访时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04°±7.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1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可以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跗骨窦间隙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采用经跗骨窦间隙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4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采用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较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跗骨窦间隙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有效改善足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足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5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26例和传统L形切口组(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24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足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跗骨窦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传统L形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L形切口组(P005);术后6月,两组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增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足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复位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且相对于后者,前者更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 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以Maryfand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B组,跟骨宽度显著小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 0. 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 25%,显著低于B组25. 00%(P 0. 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宽度,促进骨折复位及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6月采用Y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6例39足,男24例26足,女12例13足年龄17~62岁,平均35.3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17足,Ⅳ型9足,术中侧位X线观察Bohler角和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留置引流防止术后血肿形成。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5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0足,良15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位89.7%,发生明确的早期并发症3足,发病率7.7%其中皮肤边缘坏死2足,感染1足。结论:Y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促进骨折愈合,提前踝关节功能锻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跗骨窦入路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5例SanderⅡ型跟骨骨折采取跗骨窦切口、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5例跟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后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关节面复位良好,踝关节功能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优11例,良3例,可I例,差0例。结论跗骨窦切口自制跟骨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I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感染率低、固定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自体骨植骨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51例63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35足,Ⅳ型15足。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监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切口皮瓣下放置皮片引流防止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月。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及肌腱损伤,1足腓肠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3例发生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3足久走及负重时轻疼痛,能忍受,4足遗留慢性疼痛。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技术成熟,直视及X线监视下能有效恢复Brhler’s角和G is-sane角,有效植骨及可塑性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Sanders分型为Ⅱ、Ⅲ型,均保留完整的临床手术资料和术后至少12个月的随访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组(n=37)和常规组(n=45),微创组接受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组接受经典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手术出血量(37.82±10.04) m L少于常规组的(62.29±13.20) m L,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0.81%低于常规组的3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随访资料显示,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 2组间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相比,跗骨窦"八"字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而2种术式的骨折愈合和足部功能恢复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对106例(13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按Sanders 分型,Ⅱ型51足,Ⅲ型62足,Ⅳ型22足,术后随访5~20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106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优58例,良38例,优良率为90.57%.4例切口愈合延迟,2例伤口发生感染,4例术后持续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9.43%.结论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2],多累及跟距关节,治疗难度大,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行走疼痛、扁平足、跟骨横径变宽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活动[3],目前趋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以最大限度恢复足部功能.笔者自2009 年3 月至2010 年9 月采用AO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21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形钛质跟骨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30足跟骨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钛质跟骨钢板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术。按Sanders分型: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按M arg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10足,良13足,中5足,差2足,优良率76.7%。结论切开复位可塑形钛质跟骨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治疗结果与软组织的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7例,参照组行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行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足功能恢复优良率、跟骨交叉角、跟骨结节关节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跟骨交叉角、跟骨结节关节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跟骨交叉角、跟骨结节关节角较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低于参照组的21.62%(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