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我国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流行现状。方法 检索2000-2016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中收录的有关中国儿童ASD患病率研究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估算患病率,并对性别和城乡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样本量215 700人,患病人数462人,合并患病率为0.24%(95%CI:0.18~0.29)。根据不同性别、城乡进行亚组分析,男性患病率0.35%(95%CI:0.26~0.44),女性患病率为0.07%(95%CI:0.0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6.303,P<0.001)。城市患病率0.17%(95%CI:0.08~0.26),乡村患病率0.09%(95%CI:0.05~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6,P=0.200 4)。结论 儿童ASD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建立统一、规范的ASD患病率调查研究方法来进行ASD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加大对儿童ASD防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肌肉质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2020年抽取宁夏银川市12~17岁儿童青少年共1 622名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参与测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体成分检查。结果 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肌肉质量指数(SMMI)呈负相关(r=-0.105,-0.094,P<0.001);甘油三酯(TG)与全身肌肉质量(SMM)呈负相关(r=-0.067,P<0.01)。高SMMI者患高血压、高TC、高TG分别是低SMMI者的0.60(95%CI: 0.37~0.97)、0.54(95%CI: 0.33~0.89)倍和0.53(95%CI: 0.32~0.87)倍(P<0.05);SMMI良好、充足患高脂血症的风险分别是SMMI严重不足的0.32(95%CI:0.15~0.70)、0.23(95%CI: 0.08~0.65)倍(P<0.05)。SMMI良好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是SMMI严重不足的0.44(95%CI:0.22~0.89)倍(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肌肉质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密切,低肌肉质量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状态、肥胖类型学龄儿童的体成分差异,探讨体重状态和肥胖类型对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FR)、体脂百分比(FMP)的影响。 方法 2019-2020年随访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440名7岁儿童,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计算得到总体成分、去脂体重和体脂肪相关的12种体成分指标。依据BMI分为3种体重状态,依据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分为4种肥胖类型,分析其与体成分的关系。 结果 体成分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女生的MFR、F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39,P>0.05)。MFR在正常、超重、肥胖组间递减,在非肥胖、腹型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组间也递减(F=141.65、63.96,P<0.05),而其他体成分指标在各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肥胖组比正常组儿童的MFR低3.28(95%CI:-3.69~-2.87,P<0.001),FMP高17.25%(95%CI:16.07~18.43,P<0.001);复合型肥胖组比非肥胖组儿童的MFR低3.18(95%CI:-3.65~-2.71,P<0.001),FMP高17.55%(95%CI:16.15~18.95,P<0.001)。 结论 肥胖儿童的增重主要归于体脂肪的增加,复合型肥胖儿童的肌肉和脂肪平衡失调,提示在儿童期防控复合型肥胖对降低其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宁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民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宁夏学生贫血的干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择宁夏回、汉族7、9、12、14岁四个年龄段3 7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贫血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 宁夏中小学生总体贫血患病率为8.1%,回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7%(140/1 615),略高于汉族学生的7.7%(165/2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1)。回族学生轻度贫血检出率为7.2%,中重度贫血检出率为1.4%,汉族学生分别为6.4%、1.3%。在低年龄组中,回、汉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汉族学生中,年龄(9岁OR=0.53,95%CI:0.33~0.85,P<0.05;12岁OR=0.51, 95%CI:0.32~0.82,P<0.05)、营养不良(OR=0.63,95%CI:0.45~0.87,P<0.05)与贫血患病有关;回族学生中,性别(OR=1.65,95%CI:1.15~2.36,P<0.05)、年龄(9岁OR=0.35,95%CI:0.21~0.58,P<0.05;12岁OR=0.54, 95%CI:0.32~0.92,P<0.05)与贫血患病有关。交互作用分析发现,民族与女生、乡村、12岁、14岁学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针对回、汉族的不同民族差异制定贫血防治措施,建议增加回族学生饮食中含铁食物的摄入,关注贫血间的性别、城乡差异,进而提高宁夏回、汉族学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育迟缓儿童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特点,为发育迟缓儿童的脑功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11日-2020年6月应用8通道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检测13名发育迟缓儿童(发育迟缓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9例健康儿童(正常组)的脑功能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儿童各通道多尺度熵(MSE)及前额区MSE均值的差异。结果 发育迟缓组和正常组儿童前额区MSE均值分别为1.570±0.491、2.075±0.79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28, P=0.034)。两组儿童的MSE均值在3通道和8通道差异统计学意义(t=2.513、2.868,P<0.01)。结论 发育迟缓儿童前额区自发脑信号的复杂性较正常健康儿童明显偏低,发育迟缓儿童存在前额叶双侧脑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的相关性,为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2月选取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集的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地区8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肥胖组,按照1∶1配对选取80例体重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的FABP2基因G54A多态性,检测两组的血生化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FABP2基因G54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脂肪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甘油三酯(TG)、瘦素、皮质醇、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脂联素(AP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FABP2基因G54A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43.13%)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儿童血清TG(OR=1.528,95%CI:1.221~4.007)、瘦素(leptin)(OR=1.694,95%CI:1.381~4.214)、皮质醇水平升高(OR=1.664,95%CI:1.360~4.815)、等位基因A增加(OR=1.773,95%CI:1.468~5.598),APN的水平降低(OR=0.728,95%CI:0.517~0.839)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中等位基因A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学龄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10-11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村地区对442名柯尔克孜族3~6岁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及检测。结果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总检出率为18.10%(80/442),其中轻度为12.22%、中度为4.30%、重度为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0,P<0.01)。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母亲未补铁(OR=2.026,95%CI:1.038~3.944)、家庭月收入1 000元以下(OR=2.352,95%CI:1.111~5.011)、挑食(OR=3.997,95%CI:1.318~12.108)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中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截至2019年2月,收集关于布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的文献研究,统计分析采用R软件。 结果 检索文献中最终纳入83篇,共7 885例患者,78.03%患者有羊、牛等动物密切接触史;患者发热症状的发生率为84.58%(95%CI:83.76%~85.37%),关节疼痛为63.87%(95%CI:62.78%~64.95%),肌肉痛为63.45%(95%CI:61.81%~65.07%)。其中成人布病患者中发热症状的发生率为93.53%(95%CI:91.51%~95.19%),多汗为72.00%(95%CI:68.51%~75.30%),关节疼痛为64.82%(95%CI:61.27%~68.26%);儿童布病患者中发热症状的发生率为91.85%(95%CI:89.10%~94.09%),乏力为53.31%(95%CI:47.65%~58.91%),多汗为49.77%(95%CI:44.98%~54.57%);布病患者就诊误诊率非牧区(70.80%)高于牧区(33.70%)。 结论 通过了解中国人群布病的流行病学史,掌握不同年龄段布病患者临床表现间的差异,可提高布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并可及早开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ABCD快乐育儿法对婴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出生的婴儿, 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42 d体检时, 自愿参加ABCD快乐育儿法指导的婴儿61例作为干预组, 另选取同期出生并在本院进行保健的61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至9月龄, 测量两组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 并采用“0~6岁儿童智能筛查测验量表(DST)”评估婴儿的智能发育水平。通过《安徽省马鞍山市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获取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儿童信息。使用χ2检验、t检验、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在发育商(DQ)和智力指数(MI)的得分分别为99.25±12.13和102.98±10.10, 比对照组平均高6.45分和5.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3.174, P<0.05), 且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ABCD快乐育儿法的早期教育理念是婴儿智能发育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DQ:B=0.263, 95%CI:1.96~10.51, P<0.05;MI:B=0.243, 95%CI:1.37~8.73, P<0.05)。但两组婴儿在9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0.254和-1.873, P>0.05)。结论 婴幼儿保健融合ABCD快乐育儿法的早期教育理念对智能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方法适于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残疾现患率的流行特征.方法 以全国为总体,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2 526 145人,其中少数民族297 761人,由专业医生进行残疾相关问题询问、诊断和残疾等级评定.结果 中国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残疾现患率分别为6.24%(95%CI:6.16%~6.51%)和6.41%(95%CI:6.38%~6.51%).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标化残疾现患率为7.04%和5.98%,少数民族高于汉族.少数民族人口标化残疾率男性高于女性(7.31%vs.6.75%).少数民族人口肢体残疾现患率水平最高,为1.90%(95%CI:1.89%~1.91%),其次是听力残疾1.34%(95%CI:1.33%~1.35%)、多重残疾1.14%(95%CI:1.13%~1.15%)、视力残疾0.99%(95%CI:0.97%~1.01%)、精神残疾0.38%(95%CI:0.37%~0.40%)、智力残疾0.38%(95%CI:0.37%~0.39%)、言语残疾0.12%(95%CI:0.11%~0.13%).遗传、中耳炎、脑瘫、脑疾病(除去原因不明)、智力低下(除去原因不明)是少数民族儿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言语残疾发生最重要的致残原因.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耳聋、骨关节病、脑血管病和脑梗死是导致少数民族老年人口五类残疾的最重要原因.白内障、中耳炎(除去原因不明)、其他外伤、脑疾病(除去原因不明)是少数民族劳动年龄人口残疾最重要因素.中耳炎造成的儿童听力残疾和不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智力残疾仍然是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致残因素,其他主要致残因素及其顺位与汉族残疾人口相类似.结论 少数民族人口残疾现患率高于汉族人口,在不同年龄阶段,应针对主要致残因素预防和降低少数民族人群的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VIP、Wan Fang、Springer、Pub Med、Wiley Online library、Science Direct中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3篇文献,253 264名被试。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为[21.9%(95%CI:17.9%~26.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21.6%(95%CI:17.5%~25.6%)]、农村[20.5%(95%CI:13.7%~27.3%)]、独生子女[21.7%(95%CI:15.9%~27.5%)]、高中生[28.2%(95%CI:24.8%~31.7%)]、中部[23.5%(95%CI:17.7%~29.3%)]、2015年及之后调查[22.5%(95%CI:17.5%~27.4%)]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更高。测量工具的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听力损失的患病率,以期为老年人听力保健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CBM、CNKI、VIP、PubMed、Web of Science、CENTRAL、Embase、CINAHL数据库2021年1月以前的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28300例老年听力损失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老年听力损失总患病率为69%(95%CI:61%~7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0~74岁、75~89岁的患病率分别为52.2%(95%CI:35%~68%)、83.1%(95%CI:74%~91%)。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64.2%(95%CI:49%~79%)、59.6%(95%CI:44%~73%)。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患病率分别为77%(95%CI:64%~89%)、76.7%(95%CI:63%~89%)、38%(95%CI:57%~72%)、55.8%(95%CI:27%~84%)、65.7%(95%CI:19%~112%)。轻、中、重度老年听力损失患病率分别为27%(95%CI:18%~35%)、41%(95%CI:27%~54%)、10.1%(95%CI:3%~18%)。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老年听力损失患病率分别为59.4%(95%CI:57%~61%)、68.1%(95%CI:45%~90%)、76.4%(95%CI:66%~85%)。纯音听力测试检出的患病率为74%(95%CI:66%~82%),老年听力障碍筛查量表检出的患病率为49%(95%CI:30%~68%),自我报告检出率为53%(95%CI:30%~71%)。结论 中国老年听力损失总体患病率较高,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华北地区患病率最高,中度听力损失患者患病率高于轻度、重度,不同筛查方式检出率也有差异,应加强老年听力损失早期筛查工作,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现状Meta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情况.方法 系统检索1974-2014年中国全文数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国儿童血脂异常调查的横断面研究中文文献,检索1946-2014年PubMed数据库中研究现场为中国的外文文献.通过STROBE声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1.0软件估计血脂异常的Meta合并患病率,并对三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执行亚组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文献质量和不同诊断标准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29 426人,中国儿童青少年合并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25.3%(95%CI:12.7%~37.8%).高TC、高LDL-C、高TG、低HDL-C、高脂血症等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1%(95%a:3.4%~4.9%)、5.3%(95%CI:3.9%~6.7%)、8.5%(95%CI:6.3% ~ 10.7%)、6.8%(95%CI:3.7%~9.9%)、4.8%(95%CI:0.6%~9.1%).男童高TG患病率(5.6%)高于女童(3.4%),高TC、高LDL-C、低HDL-C、高脂血症及血脂异常总患病率男童均低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18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总患病率(31.6%)高于2~6岁儿童(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高TC及低HDL-C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地区、时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应适时进行血脂筛查,及早发现异常并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社区老年人营养风险检出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CBM、WanFang Data、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数据库有关于中国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7个研究,包含47508例老年人,共16923例老年人检出营养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区老年人的营养风险检出率为36.6%[95%CI(30.4%~42.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44.6%[95%CI(32.4%~56.9%)]、高龄46.8%[95%CI(31.0%~62.5%)]、低文化程度54.8%[95%CI(40.8%~68.8%)]、独居49.7%[95%CI(38.7%~60.6%)]、伴慢性疾病39.0%[95%CI(31.1%~46.8%)]、居住地农村51.8%[95%CI(30.3%~73.4%)]、华中地区56.7%[95%CI(27.5%~85.9%)]、ADL受损70.6%[95%CI(57.0%~84.1%)]、认知功能障碍62.6%[95%CI(38.8%~86.5%)]和衰弱52.6%[95%CI(31.7%~73.6%)]的社区老年人营养风险检出率更高。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我国社区居家老年人营养风险检出率较高,针对检出率较高的特征人群应尽早进行筛查、诊断和干预,减少社区老年人营养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流感样病例定义对住院儿童流感监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利用2017年10月-201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疾病综合监测的病原学和临床症状等数据, 计算符合中国、欧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流感样病例定义时的流感病毒检出率, 以流感病毒检出为金标准, 分别分析三种流感样病例定义确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下面积,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流感病毒阳性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1 459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 其中流感病毒阳性者204例, 阳性率14.0%。ECDC定义的灵敏度最高(91.7%, 95% CI:87.9%~95.5%), 但其特异度最低(44.6%, 95% CI:41.9%~47.4%); WHO定义的灵敏度最低(70.6%, 95% CI:64.3%~76.8%); 中国定义的灵敏度(91.2%, 95% CI:87.3%~95.1%)和特异度(51.5%, 95% CI:48.8%~54.3%)均较高, 且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71.2%, 95% CI:67.9%~74.5%)。多因素分析发现有发热症状(≥38℃)患儿的流感病毒检出率高于不发热患儿(OR=7.03, 95% CI:3.89~12.70)。   结论   在住院儿童中开展流感监测时, 采用中国流感监测的流感样病例定义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国内地居民2000-2009年被动吸烟率,并分析其在性别、城/乡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场所等因素间的差别.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居民吸烟的调查研究,再从中筛选出有关被动吸烟的研究报告.各资料间进行异质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模型或随机模型进行合并分析,采用秩相关检验法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共入选相关文献19篇,累计不吸烟人数为195 349人,被动吸烟人数为70 781人,总被动吸烟率为47.04%(95%CI:38.88%~55.27%).将被动吸烟率按照性别、城/乡、研究年份、研究地区和被动吸烟场所进行分层分析,男、女性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4.80%(95%CI:34.07%~55.79%)和49.09%(95%C:39.62%~58.59%),P<0.05;城市、农村地区合并的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6.10%(95%CI:28.88%~63.82%)和47.55%(95%CI:17.85%~78.25%),P<0.05;研究年份在2000-2004年被动吸烟率合并为47.59%(95%CI:38.31%~56.95%),2005-2009年为46.90%(95%CI:33.19%~60.87%),P<0.05;东、西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1.38%(28.88%~54.47%)和74.38%(95%CI:59.08%~87.10%),P<0.05;家庭、工作场所、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率分别为73.03%(95%CI: 60.41%~84.00%)、14.72%(95%CI:8.83%~21.82%)和25.90%(95%CI:5.65%~54.24%),P<0.05.结论 合并的被动吸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研究年份为2005-2009年的被动吸烟率低于2000-2004年,西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高于东部地区,家庭内被动吸烟率高于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among inland resident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9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 urban/rur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tc.. Methods Electronic search strategy was carried out, using WanFang database, 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VIP database, CBM and PubMed database to collect data on smoking, and passive smoking status, among residents in China.Fixed effects model or random effects model was employed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tests for homogeneity. Publication bias was assessed by rank correlation test. Al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ith R 2.8.0. Results Nineteen studies were selected with a total of 195 349 non-smokers and 70 781 passive smokers involved.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was 47.04%(95%CI: 38.88%-55.27%). The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was stratified by factors as sex, urban/rural, year and areas of the study, and areas where passive smoking was studied.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passive smoking were as follows: 44.80% (95%CI: 34.07%-55.79%) and 49.09%(95%CI:39.62%-58.59%) ,P<0.05 for male and female;46.10%(95%CI:28.88%-63.82%),47.55%(95% CI: 17.85%-78.25% ), P<0.05 for urban and rural, respectively.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passive smoking were 47.59% (95% CI: 38.31%-56.95% ) in the study year of 2000-2004 and 46.90% (95%CI: 33.19%-60.87% ) in 2005-2009 (P<0.05). The pooled prevalence rates of passive smoking for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were 41.38%(28.88%-54.47%) and 74.38%(95%CI: 59.08% -87.10% ) (P<0.05), and 73.03% (95%CI: 60.41% - 84.00% ), 14.72% (95%CI: 8.83%-21.82% )and 25.90% (95% CI: 5.65% - 54.24% ) for family, workplace and public place,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The pooled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was higher in females than males, in rural than in urban and in the western area than in the eastern areas. The prevalence of passive smoking in the study year of 2005-2009 was lower than of 2000-2004. The pooled passive smoking rate in the family was higher than in the workplace or in publ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中国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消毒剂基因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查找中国MRSA耐消毒剂基因特征的相关文献,按照统一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采用R3.1.1软件、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我国16个省(直辖市)的2 671株MRSA耐消毒剂基因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qacA/B、qacC、qacJ和norA基因的合并检出率分别为28.03%(95%CI:20.03%~36.48%)、8.94%(95%CI:1.27%~22.49%)、17.74%(95%CI:2.25%~43.39%)和17.90%(95%CI:0.00%~76.38%)。qacEΔ1、qacG、qacH的检出率均为0。中国淮河以南、以北地区qacA/B基因的合并检出率分别为27.12%(95%CI:19.03%~36.06%)和30.14%(95%CI:13.11%~50.63%),南北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P0.05)。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域的qacA/B基因的合并检出率分别为29.95%(95%CI:21.85%~38.73%)、22.65%(95%CI:10.08%~38.47%)和26.94%(95%CI:3.78%~60.9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获得性MRSA与社区获得性MRSA qacA/B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及95%CI为0.69(0.14~3.31),P=0.64]。MRSAqacA/B基因检出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OR及95%CI为4.99(3.53~7.06),P0.01]。结论中国MRSA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高,MRSA耐消毒剂基因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应加强耐消毒剂基因的监测,合理使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接种1剂水痘疫苗在学校水痘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方法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中山市2013—2021年水痘暴发疫情调查资料,将病例数≥5例的班的所有病例(共942例)作为病例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班、同年龄(±1岁)、同性别的1 884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调查其水痘疫苗接种史,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共调查3~14岁儿童2 826名,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为58%(95%CI:50%~66%),3~5岁、6~14岁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75%(95%CI:62%~83%)和51%(95%CI:40%~61%)。儿童接种1剂后≤2年、3~5年、6~8年、≥9年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8%(95%CI:66%~86%)、66%(95%CI:57%~74%)、51%(95%CI:36%~62%)、23%(95%CI:-11%~46%)。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趋势χ2=13.071,P<0.001)。结论 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有助于防控水痘暴发疫情,但其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难以阻断水痘传播。建议儿童及时接种2剂水痘疫苗,以预防学校水痘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抑郁的患病率现状。方法 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VIP、CNKI、CBM、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搜集有关中国老年T2DM患者发生抑郁情况的横断面研究。通过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9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T2DM患者发生抑郁的合并患病率为40%(95%CI:38%~41%)。亚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抑郁程度、文化程度和调查时间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区域、地区和人群来源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程度多以轻中度为主(P<0.001),女性45%(95%CI:42%~48%)高于男性34%(95%CI:30%~37%)(P<0.001),在婚状态的抑郁患病率37%(95%CI:33%~40%)低于离异或丧偶状态46%(95%CI:41%~52%) (P = 0.002),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抑郁患病率47%(95%CI:42%~53%)低于高中及以下56%(95%CI:52%~59%)(P = 0.011),老年T2DM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在1999 - 2019年期间一直持续处于较高水平(P = 0.001)。结论 我国老年T2DM患者抑郁的患病率较高,应在其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中进一步增强心理干预,防止抑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