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风茹  高景  耿恩江  丁洁  刘淑娈  李玉琢 《河北医药》2009,31(23):3191-3194
目的探讨双侧肺同期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9例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OLV后通气侧肺先采用传统方法大潮气量(10ml/kg)通气(OLV—VCV1),30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小潮气量(6~8ml/kg)+PEEP的通气模式(OLV—VCV2);或PCV+PEEP的通气模式(OLV—PCV)。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同时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保护通气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相对较好(P均〈0.05)。PaO2及PaCO2显著升高(P〈0.05),但PaCO2的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在实行单肺保护通气策略时,OLV—PCV和OLV—VCV2通气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舍,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但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效,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喉罩通气道(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条件下应用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VCV组和PCV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LMA插入后5 min(T1)、15 min(T2)、气腹后15 min(T3)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监测记录呼吸力学参数。结果 T1和T2时,VCV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明显高于PCV组(P <0.05)。与VCV组相比,PCV组在T2和T3时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明显较高(P <0.05);PCV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在T1、T2时明显较低(P <0.05),T3时...  相似文献   

3.
卢丽雅  叶靖  欧阳葆怡 《河北医药》2009,31(9):1033-1036
目的观测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在单肺通气(OLV)期间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峰压(Ppeak)、氧合作用和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侧开胸成年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Ⅲ级,按术前肺功能分为2组,N组为肺功能正常患者,O组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再根据OLV模式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N-PCV组和N-VCV组各8例,O-PCV组和O-VCV组各7例。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静脉诱导后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双肺VCV,潮气量7~8ml/kg,呼吸频率15次/min。30min后改左侧卧位行左OLV。N-VCV组和O-VCV组先行VCV30min,然后改行PCV30min。N-PCV组和O-PCV组先行PCV30min,然后改行VCV30min。OLV-VCV期间拟定的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维持不变;压力设定以达到双肺VCV期间潮气量为准。双肺VCV后30min及OLV后30、60min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OLV期间,N-PCV组和O-PCV组的Ppeak较N-VCV组和O-VCV组低(P〈0.01),但PaO2和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OLV期间采用PCV更有利于减低气道压,但对动脉氧合作用及肺内分流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马宏伟  丁丽景  李凤茹  周艳杰 《河北医药》2010,32(22):3134-3136
目的 比较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不同通气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212例同期双侧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采用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即传统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1)、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2)和"肺开放"策略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观察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单肺通气时,VCV2与VCV1 比较:PIP、Pplat、Raw明显降低、Cdyn增加(P〈0.05);pH值降低,PaO2、PaCO2、SpO2升高(P<0.05);患者术中气压伤的发生、术后苏醒延迟和拔管困难的例数减少.PCV与VCV2 比较,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0.05);pH值、PaO2 、S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中无气压伤的发生;术后苏醒延迟和拔管困难的例数明显减少. 结论 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实施单肺通气呼吸管理时采用PCV和VCV2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合,但PCV模式比VCV2更利于预防或减轻低氧高碳酸血症,减少气压伤,适用于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张剑蔚  张瑞冬  白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94-1496
目的 观察定压和定容通气模式对儿童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中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肺叶切除术患儿,在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VCV组和PCV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VCV组先采用定容模式通气,潮气量为8~10 ml/kg,30 min后改为定压通气,压力设定根据定容通气时的气道平台压而定.PCV组先采用定压模式通气,压力设定以通气量达到满意为准,30 min后改为定容模式通气,潮气量根据定压时的潮气量而定.观察比较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分钟通气量、呼气分钟通气量、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及麻醉前、通气后30 min和60 min动脉血气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VCV组相比较,PCV组吸气分钟通气量、呼气分钟通气量均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5、3.988,均P<0.05);血气分析显示,PCV组Pa02(176.1±56.9)mm Hg明显高于VCV组的(126.3±46.8)mm Hg(t=3.183,P<0.05),两组PaC02分别为(35.8±6.7)mm Hg、(36.5±6.9)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肺叶切除术中采用定压通气较定容通气模式更有利于防止通气造成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食管癌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不同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以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成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低潮气量高频率)和B组(正常潮气量频率)。A组单肺通气时潮气量(VT)6ml/kg,呼吸频率18次/min,B组单肺通气时潮气量(VT)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比较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道峰压(Ppeak)在OLV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OLV期间采用低潮气量高频率通气模式在降低气道压力,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等方面优于正常潮气量频率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中定压(PCV)和定容(VCV)单肺通气(OLV)对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手术进胸前先行双肺VCV,潮气量(VT) 10 ml/kg,通气频率(f)12次/分;进胸后行OLV:A组采用PCV,压力限定设为双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peak),f为12次/分;B组采用VCV,VT为8 ml/kg,f为12次/分.记录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分钟通气量(MV)、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PEEPi.结果 与B组比较,A组Ppeak、MV和Pmean降低,而Cdyn升高,PEEPi发生率低(P<0.01).结论 食管癌手术采用PCV模式行OLV可降低Ppeak,改善Cdyn,减少PEEPi,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对严重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严重胸外伤致ARD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最佳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基础上予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天后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峰压、pH值低于对照组,肺静态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1、2.41、6.33、6.05、13.79,P <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能显著改善严重胸部外伤致ARDS患者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患者气道峰压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监测气道峰压(Ppeak)的情况,抽取动脉血监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1时相比,两组Ppeak气腹后升高(P<0.05),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更明显,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行腹腔镜手术时,压力控制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防止气道损伤,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氧合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在肛肠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例肛肠科结直肠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术中CO2气腹后分别应用容量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方式(潮气量相同)。记录术中吸气峰压、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和血气变化。结果气腹后吸气峰压、平台压、PETCO2及P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胸肺顺应性则明显降低;压力控制通气时的吸气峰压和平台压要明显低于容量控制通气时,胸肺顺应性有所提高,PETCO2、PaCO2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手术中选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控制吸气峰压和平台压方面优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能预防肺的气道压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中三种不同正压面罩通气模式对胃肠胀气的影响以及通气变量的变化,从而选择良好的通气模式,减少面罩通气的不良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麻醉诱导过程中采用不同通气方式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压力控制模式(PVC)组,容量控制模式(VCV)组,手动控制模式(MCV)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麻醉机及其监护仪监测,胃内气体监测采用建立气腹后腹腔镜直视下由有经验麻醉医师判断是否有胃肠胀气,麻醉诱导及其判断是否胀气者为不同麻醉医生,并采用双盲法.结果 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VC组气道压力明显低于VCV及MCV组,PVC组发生胃肠胀气百分比明显低于VCV及MCV组.结论 压力控制模式是良好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干预方法对于控制围麻醉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发展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69例在术中确诊为ALI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治疗组(n=17)、传统通气复合小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n=24)、肺保护性通气复合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n=28),比较三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肺保护性通气复合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组对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肺氧合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并且未发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其余两组相比较:在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肺氧合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发生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此外,三组在血流动力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复合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能有效地改善ALI患者的肺氧合、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变化;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在临床上应该有预见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肺复张方法(RM)应用于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和负影响。方法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分别应用控制性肺膨胀(SI),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压力控制法(PCV)三种肺复张方法,记录RM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RM后患者短时间内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都明显增加,SI组30 min和1 h增加幅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2 h时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RM后患者短时间内均有心率增快,CVP上升,MAP下降,SI组变化幅度最大(P〈0.05),20 min后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肺内源性ARDS行RM,SI对肺顺应性和氧合改善效果最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IP和PCV方法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在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把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58例诊断为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接受同样治疗,但治疗组加用东莨菪碱,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氧合变化、胸片渗出吸收时间、上机时间、生存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氧分压、氧合指数两组均有明显改善;前3天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氧分压、氧合指数改善、胸片渗出吸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第7天两组相仿;上机时间对照组稍长于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两组相仿(P〉0.05)。结论东莨菪碱对ARDS患者l早期氧合改善及促进肺部渗出吸收有明显作用,但对患者上机时间及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叶宏武  汪俊  刘俊霞  孙盈盈 《安徽医药》2017,21(11):2013-2015
目的 比较不同吸气时间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小儿长时间二氧化碳(CO2)气腹腔镜手术中动脉血氧分压[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影响.方法 预计气腹时间>3 h的腹腔镜手术患儿40例,年龄3个月 ~11岁4个月,ASA分级Ⅰ ~ 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T组采用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通气[吸呼比(I:E)=1:1],C组采用传统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I:E=1:2)通气,其余通气参数设置无差异.术中气腹压(IAP)8~12 mmHg,记录气腹建立前5 min(T0)、气腹1 h(T1)、气腹3 h(T2)、气腹结束前10 min(T3)和气腹结束后10 min(T4)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并行动脉血气分析p(O2)和p(CO2).结果 T组p(CO2)在T2~T4时刻,明显低于C组(P<0.05),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较低;p(O2)在T1~T4时刻明显高于C组(P<0.05),但均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长时间CO2气腹腔镜手术中,且在预防高碳酸血症,改善氧合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创-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需MV的ARDS患者采取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A组行气管插管有创MV;B组先给予无创MV,一旦无创通气失败则改气管插管行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MV前后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MV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 h后的OI、RR均有显著改善;B组VAP发生率、总MV时间及住ICU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无创一有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较有创机械通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