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脑脊液microRNA检测,初步筛选重型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 选取颅脑创伤后昏迷(GCS≤8分)患者的脑脊液及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脑脊液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利用芯片系统进行microRNA表达谱检测,分析表达出现变化的microRNA类型.结果 与对照相比较,颅脑创伤昏迷后患者脑脊液中10种microRNA表达上调P<0.05,4种micro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脑脊液中出现表达显著变化的microRNA类型,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变化对于分析颅脑创伤患者昏迷的机制以及特异性治疗目标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也是世界第7位致残性疾病,但疾病的复杂性为其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随着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对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多种生物标志物成为偏头痛治疗的潜在靶点,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1F(5-HT1F)、谷氨酸、垂体腺苷酸环化酶、食欲素等等,部分靶向药物的疗效也已得到临床证实。尽管偏头痛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但也只是处于初始阶段,从他们的检测到实际临床应用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仍需探索特异性和敏感性俱佳的临床标志物,并以此来促进个性化、精准化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技术是采用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手段及高效率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全景式的研究各种特定环境下的人类蛋白质的表达,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有两种:组成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一种组织或细胞基因组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另一种是比较蛋白质组学,主要是鉴定不同种类和状态下各种样本之间蛋白质的表达,比较蛋白质组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价值巨大。对重大疾病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可以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疾病的转归、检测病情的变化,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寻找新的药物靶点、观察疗效。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被认为是脑和脊髓的淋巴,正常脑脊液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且绝大部分为白蛋白,球蛋白仅有微量,在发生某些疾病如:颅内感染、脑出血、脑肿瘤、中毒性脑病时,脑脊液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质变和量变,且多为球蛋白,近年来国外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行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检测,探索找到这种疾病的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能代表这种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其合理性应能被神经病理学所证实,生物标志物在诊断这种病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具备可行性和无侵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脊液(CSF)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PD患者,并根据改良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量表)及Hoehn-Yahr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38)、中度组(n=18)和重度组(n=14)。另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健康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研究对象CSF生物标志物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总Tau蛋白(T-Tau),微小RNA133 b(miR-133b)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各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PD患者UPDR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D患者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H-Y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α-syn、P-Tau、T-Tau、miR-133b、CRP及IL-8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着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重,α-syn水平显著降低,P-Tau、T-Tau、miR-133b、CRP及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α-syn与UPD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Tau、T-Tau、miR-133b、CRP及IL-8与UPDRS呈显著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α-syn、P-Tau、T-Tau、miR-133b、CRP及IL-8水平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785、0.742、0.746、0.779、0.755,联合诊断的AUC为0.905。结论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是PD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对于PD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及炎症因子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获取47例早期PD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一般情况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8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早期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水平降低(P0.05),IL-8、C反应蛋白、T-Tau/α-syn、P-Tau/α-syn比值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RP与P-Tau/α-syn比例组合诊断价值较高(AUC=0.931;敏感性=92.1%;特异性=78.0%)。结论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及P-Tau/α-syn比值是PD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PD患者170例,依据H-Y评分分为早期组(90例)、中期组(60例)和晚期组(2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脑脊液标本,免疫比浊法检测β-内啡肽(β-EP)及亮氨酸-脑啡肽(LEK),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α-syn),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分析H-Y评分与β-EP、LEK及α-sy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中、晚期3组PD患者脑脊液中β-EP水平分别为(42.74±2.37)pg/mL、(39.12±3.92)pg/mL、(36.64±3.86)pg/mL,而LEK水平分别为(91.57±4.25)、(92.26±5.04)、(92.37±5.41)ng/L;PD患者脑脊液中β-E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1.37)pg/mL],而LE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6.05±2.5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脑脊液α-sy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脑脊液中β-EP、α-syn水平与疾病分期具有相关性(r=-0.632,-0.742,P0.05)。结论通过检测脑脊液中β-EP、α-syn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PD并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7.
癫痫患者脑脊液中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癫痫是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和临床综合征。全世界现有癫痫患者超过5000万,中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约有20%~25%的癫痫患者为难治性癫痫[1-2]。癫痫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自1969年WaLker提出癫痫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1997年Besedevd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可溶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sPDGFRβ)浓度与认知损害程度及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D患者(AD组)50例,及同期住院的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组33例,对其完善神经心理学测评,依据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的脑脊液sPDGFRβ、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1-42、脑脊液Aβ1-40、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含量,比较3组间差异。将AD组根据载脂蛋白E(ApoE)基因是否携带ε4基因分为ApoE4+组和ApoE4-组,比较组间脑脊液sPDGFRβ差异。并将轻度AD组和中重度AD组、对照组脑脊液sPDGFRβ与认知损害程度和脑脊液Aβ1-42、T-tau及P-tau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重度AD组脑脊液sPDGFRβ浓度[(235.358±86.187)pg/ml]和轻度AD组脑脊液sPDGFRβ浓度[(219.301±69.711)pg/ml]高于对照组[(184.878±52.94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P=0.024)。而在AD患者中,ApoE4+组脑脊液sPDGFRβ[(219.493±76.745)pg/ml]和ApoE4-组[(222.802±81.665)pg/m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9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轻度AD组脑脊液sPDGFRβ与脑脊液P-tau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9),与Aβ1-42、T-tau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无相关性,而在中重度AD组和对照组中则均无相关性。结论脑脊液sPDGFRβ在AD患者中升高,并在早期与P-tau有关;周细胞损伤可能参与了AD患者脑内tau蛋白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在朊蛋白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蛋白疾病是一组致死性的神经变性病,但目前在早期诊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等方面尚缺乏明确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发现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朊蛋白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与之相关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1 4-3-3蛋白、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S1 0 0蛋白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型肌酸激酶和脂肪酸结合蛋白等生物学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临床表现及病情进展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病患者脑脊液中诊断性生化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Alzheimer病(AD)的最终确诊仍需靠脑组织病理检查。脑脊液(CSF)中的某些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组织的变化。为此,我们对AD患者CSF中tau蛋白(CSF-tau)、淀粉样β蛋白(Aβ)、载脂蛋白E(apoE)、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糖基化的乙酰胆碱酯酶作一综述。以探讨其对AD患者的诊断价值。1 tau蛋白  CSF中tau蛋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常的tau蛋白(未磷酸化),一种是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PHF-tau)。tau蛋白被称之为微管相关蛋白,高度磷…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偏头痛与甲硫氨酸脑啡肽(MEK)和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的关系,检测了30例偏头痛患者血浆及脑脊液MEK、β-EP在同一偏头痛患者不同时期的含量及21例健康正常人血浆MEK、β-EP的含量,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脑脊液中MEK、β-EP含量的变化与血浆的变化基本一致;偏头痛患者间歇期MEK浓度显著低于发作期(P<0.001)及健康对照组(P<0.001);β-EP含量普遍降低,在无先兆性偏头痛(COM)组发作期明显低于间歇期(P<0.05);同时发现间歇期血浆β-EP含量在COM与健康组相似,在先兆性偏头痛(CLM)组则有较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偏头痛患者存在鸦片类肽系统紊乱,MEK降低可导致偏头痛发作;β-EP含量减少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诱因之一,偏头痛发作与β-EP进一步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以选择性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且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脑脊液(CSF)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改变,进行CSF中ALS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为ALS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线索.本文就近年来对ALS患者CSF中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作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病人脑脊液(CSF)磷酸化tau蛋白(p-tau)、总tau蛋白(t-tau)、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经分流术临床确诊的16例iNPH为确诊组,同期行脑脊液释放试验无效的16例可疑iNPH为可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SF中p-tau、t-tau、TGF-β1水平。结果 确诊组CSF中p-tau水平显著低于可疑组(P<0.01),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可疑组(P<0.01)。两组CSF中t-tau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确诊iNPH术后7 d的CSF中p-tau、t-tau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CSF中p-tau、t-tau、TGF-β1在iNPH诊断、分流术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作为情感性障碍一种临床类型,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三大症状为基本特征。部分抑郁症患者伴有严重的焦虑症状,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的病因十分复杂,迄今仍未完全阐明。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者用来评价新药物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抑郁症与几种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变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常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然而在现阶段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医生的自身经验。因此,需要寻找可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对帕金森病进行诊断和病情进展的跟踪。本文对近年来主要的潜在帕金森病血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心理、生物、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 临床医师评估患者自杀风险的最佳方法是筛查患者的自杀未遂史。然而,近期研究发现神经生物学可 能对自杀风险具有预测价值。现对有关自杀风险生物标志物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性介绍。  相似文献   

1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尚无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协助疾病诊断、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生物标记物研究通过对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索可以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有助于疾病诊断、分类、药效学检测,及识别新的药物靶点,为新疗法实施提供方向。 [引用格式: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4): 392-395.]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帮助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现有的代谢组学分析平台可测量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不同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本综述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分析技术及其在各种生物样本中MDD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药物疗效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以期准确地筛选MDD患者。  相似文献   

19.
正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各种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据估计,全球每年有240万人被诊断为癫痫,每13秒就有一个新的病人被诊断为癫痫。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可用于阻止或减轻高危病人的癫痫发作,缩短其病程~([1])。因此,寻找敏感可靠的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