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6月早期先兆流产孕妇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HCG联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检测两组血清β-HCG、孕酮水平,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孕酮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cG与黄体酮联合应用至孕12周能提高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探讨中西药联合保胎的机理。方法选取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寿胎丸加减+黄体酮)50例,对照组(黄体酮)50例,观察症状改善,血清孕酮水平,超声影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在异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联合测定在异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异常妊娠患者232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149例)、稽留流产组(51例)和异位妊娠组(32例),监测各组血清孕酮与β-HCG。结果先兆流产组孕酮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P<0.01),高于异位妊娠组(P<0.05);先兆流产组β-HCG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P<0.01)。结论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异常妊娠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覃文周  韦赐秋 《吉林医学》2011,32(28):5926-5927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联合测定在异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异常妊娠患者232例,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先兆流产组(149例)、稽留流产组(51例)和异位妊娠组(32例),监测各组血清孕酮与β-HCG。结果:先兆流产组孕酮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P<0.01),高于异位妊娠组(P<0.05);先兆流产组β-HCG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P<0.01)。结论: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异常妊娠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黄体酮联合保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先兆流产患者40例,给予常规黄体酮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联合保胎丸疗法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保胎效果、孕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清β-HC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保胎成功率、孕酮水平和血清β-H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黄体酮联合保胎丸疗法有利于改善其体内的孕酮水平和血清β-HCG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及健康孕妇各36例作为样本,采用相同方法检测血清孕酮及β-HCG指标。给予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黄体酮+HCG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孕酮(16.52±1.02)nmol/L、β-HCG(13460.22±502.62)mIU/mL,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终止妊娠者共5例。未终止妊娠,采用黄体酮等药物治疗后,治疗有效者共30例,有效率83.32%。结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多伴随血清孕酮和β-HCG指标降低症状。临床可视检出结果,考虑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或建议终止妊娠,以提高孕妇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峏山杨氏保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并从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保胎的4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患者加服峏山杨氏保胎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同时点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孕酮(progesterone, P)和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孕周增加,两组血清β-HCG、P、E2水平逐渐增加,治疗2周末,两组血清β-HCG、P、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1、2、3周末,观察组血清E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峏山杨氏保胎汤有助于提高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孕妇的血清孕酮、β-HCG指标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研究组孕酮、β-HCG含量分别为(18.6±2.5)ng/m L、(9 345.5±188.5)IU/m L,对照组孕酮、β-HCG含量分别为(34.4±4.8)ng/m L、(12 316.6±312.8)IU/m L,研究组孕妇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孕妇的血清孕酮水平低,研究组孕妇的β-HCG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孕妇的β-HCG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一的血清孕酮检测及β-HCG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早期先兆流产的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对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肾虚型先兆流产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治疗组采用黄体酮+寿胎丸加味治疗,以2 w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β-HCG、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在提高患者血清β-HCG、P水平方面较具优势,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固肾安胎丸联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2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筱青 《当代医学》2013,(5):158-160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给予固肾安胎丸联合孕酮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孕酮保胎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8%,对照组治愈率79.1%,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用药治疗后,两组血清β-HCG、孕酮均有显著性上升,治疗组孕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可靠,显著提高了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且无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的血清孕酮、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水平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经常规B超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病例110例作为为研究组,并根据超声提示血肿大小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及重度组。选取同期确诊的单纯先兆流产者9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测定其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并对其术后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在安胎治疗前研究组的孕酮及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胎治疗前相比,安胎治疗后的孕酮及HCG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且轻度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较低,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且绒毛膜下血肿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值对早期异常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附属医院135例孕龄6~8周伴阴道出血的病例进行血清P及β-HCG值动态监测,按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难免流产组、输卵管妊娠组。结果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动态血清P及β-HCG值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及输卵管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动态血清β-HCG值呈上升趋势,难免流产组动态血清P及β-HCG值呈下降趋势,输卵管妊娠组血P及β-HCG值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及难免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及β-HCG值对早期异常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发生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早期妊娠期间,出现先兆流产症状且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早期妊娠期间,仅有先兆流产症状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β-HCG、P、E2,施以相同治疗方案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所需时间、症状基本消失所需时间,并追踪两组患者是否继续妊娠至13周末。结果研究组有73%的患者继续妊娠至13周末,对照组有90%的患者继续妊娠至13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β-HCG、P、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G、黄体酮、间苯三酚、止血三联等药物的使用,可缓解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早期妊娠期间出现的先兆流产症状。但存在绒毛膜下血肿的患者再次流产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因妊娠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先兆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确诊为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的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妇科常规护理,每48h密集监测血孕酮、HCG值,严密观察腹痛和阴道出血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先兆流产治愈情况及流产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在应用舒适护理的基础上每48h密集检测血孕酮、HCG值并及时调整药物用量,能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P)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分别在就诊当日及48 h后检测异位妊娠患者80例(异位妊娠组)和正常宫内早孕妇女80例(正常妊娠组)的血清HCG和P的含量。结果就诊当日正常宫内妊娠者血清HCG及P均显著高于异位妊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就诊当日与48 h后血清HCG比较,异位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正常宫内妊娠组48 h血清HCG值较就诊当日升高翻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CG是早期诊断异位妊娠较为敏感的方法,联合检测P,对辅助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黄体酮对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习惯性早期流产患者按照黄体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大剂量组25例和小剂量组25例,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并比较差异性。结果:大剂量组体内血清HCG平均值为(22 199±208)IU/L,E2平均值(1 098±75)pmol/L,P平均值(135±27)nmol/L,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统计结果(P<0.05),保胎治疗结束后,大剂量组保胎成功率为96%(24/25),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40 mg剂量黄体酮加2 000U剂量HCG在治疗习惯性早期流产方面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HCG联合孕酮行黄体支持对低OHSS风险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孕酮(P)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支持黄体对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40名接受IVF-ET助孕的低OHSS风险女性不孕患者,根据黄体支持方案随机分成P+HCG组和P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HCG日(d0)、ET前日(d4)、ET后第3日(d8)患者血清E2、P水平。比较两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同时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d4、d8的E2、P水平。结果:P组和P+HCG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HCG组d4、d8的E2水平显著高于P组(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d4、d8的E2与P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低OHSS风险患者IVF-ET后加用HCG行黄体支持不影响IVF-ET妊娠率和种植率,但可以减少早期妊娠丢失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间于该院就诊并治疗的先兆流产妊娠期妇女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采用苯三酚联合黄体酮及单纯黄体酮肌注治疗,统计两组妊娠期妇女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血孕酮水平、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较黄体酮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后,两组妊娠期妇女的血孕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较黄体酮组的升高程度更加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的保胎成功率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王锋  潘春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2):98-100,104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单项及联合检测在预测先兆流产结局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中航工业三二○一医院收治的孕龄为5~7周的孕妇305例.根据妊娠结果其分为3组,其中正常妊娠组169例,先兆流产组95例,难免流产组41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计算各指标对难免流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 ①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孕妇阴道出血患者均随访至孕12周,其中95例继续妊娠,41例就诊后3~7 d流产,行清宫术.正常妊娠组孕妇均继续妊娠.②正常妊娠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正常妊娠组与先兆流产组间孕酮、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的95%CI的上限分别为15.5 mg/L、6015 U/L,认为孕龄5~7周孕妇血清孕酮<15.5 mg/L、β-HCG<6015 U/L时会发生难免流产.③血β-HCG、孕酮及二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9、0.94,其中,二者联合检测的AUC值明显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1).结论 血清孕酮、β-HCG二者联合检测更具优越性,可以提高难免流产的检出率,对比单项测定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康涛 《当代医学》2014,(11):85-86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Q)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东莞市美济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主动免疫法联合HCG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HCG治疗,肌内注射HGG1000u,1次/d,治疗60d后改为隔日肌内注射1000u,治疗80d后改为每周1次肌内注射1000u,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足月分娩30例,妊娠成功率为B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7%,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HOG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减少再次流产的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