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威灵仙总皂苷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威灵仙总皂苷(TSRC)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模型;利用大鼠IL-1β、IL-2、TNF-α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测定原发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2、TNF-α的含量;利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法测定原发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肿胀足前列腺素E2(PEG2)的含量。结果:TSRC能抑制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降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β、IL-2、TNF-α)的含量;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肿胀足PGE2的含量。结论:TSRC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抑制细胞因子和PEG2来发挥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防风野生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防风组和高剂量防风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尾根部和左后足跖处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地塞米松组大鼠给予地塞米松(2mg·kg-1),低和高剂量防风组大鼠给予防风野生品(0.45和0.90 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和足肿胀程度,计算各组大鼠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IκB-α激酶β (IKK-β)、环氧化酶2 (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120例来我院就医的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静脉血IL-1β、IL-2、IL-6、TNF-α水平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血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IL-2及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静脉血中的IL-1β、TNF-α水平能对病情及疾病活动性的评估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45例RA活动期患者经抗风湿治疗达缓解,治疗前后收集患者血液,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免法测定血清BGP和TNF-α水平.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患者治疗前血清BGP水平较低,TNF-α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RA患者血清BGP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活动期有骨质破坏及骨吸收现象;TNF-α分泌增加,可能与RA的发生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为自身免疫性慢性炎性疾病。已知RA时有多种免疫功能异常[1 ,2 ] 。增殖的滑膜和T淋巴细胞大量侵入骨和软骨 ,引起多发性关节损伤。至今对骨损伤治疗方法仍不理想 ,因此 ,治疗RA的最大课题就是控制骨损伤 ,而要控制骨损伤 ,就必须弄清骨损伤的发生机制。本文就RA的骨代谢调节异常、血管新生及细胞凋亡等方面简述RA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RA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1 RA的骨代谢调节障碍1 1 调控破骨细胞生成的重要因子[3 ,5] :破骨细胞是直接引起骨吸…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破坏性关节病。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RA,到现在为止,对RA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它会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它的研究也就变得迫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4osis factor,TNF)在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抗TNF治疗RA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由此被认为它开创了治疗RA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栀子水提浸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I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口服栀子浸膏,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药物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水提浸膏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用药后,给药组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栀子水提浸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高俊  丁真奇 《医学综述》2006,12(5):289-29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其中有对RA起推动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对RA起阻碍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对RA起双向性作用的细胞因子,研究细胞因子在RA中的作用不仅对治疗RA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为今后药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护骨骨子(Osteoprotegenin,OPG)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由成骨细胞表达分泌.因其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的分泌和活化并提高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故在骨代谢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国外在动物实验性佐剂关节炎以及RA病人中,对OPG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而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50例RA病人血清中OPG的含量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和通络止痛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简称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ELISA法测定AA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IL-4和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大鼠外周血中IL-1β、TNF-α显著升高(P〈0.01),IL-4显著降低(P〈0.01);通络止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空白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空白模型组,尤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结论:通络止痛胶囊可能通过对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降低促炎性的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上调抗炎性的细胞因子IL-4水平,抑制细胞因子的促炎效应,增加抗炎效应,从而减轻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远期疗效。[方法]痹祺胶囊治疗RA患者120例,随访3a,观察实验室指标及双手X线变化。[结果]痹祺胶囊治疗RA总有效率为80.83%,X线在3a内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痹祺胶囊治疗RA效果良好,能控制RA病情进展,阻止RA关节结构破坏进程,是治疗RA有效的方药。  相似文献   

13.
苗药四大血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苗药"四大血"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四大血"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足趾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右足跖外观变化、肿胀程度、滑膜组织病理特征;Elisa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四大血"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足跖肿胀程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病理切片显示,"四大血"中、高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充血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四大血"能下调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P0.05,P0.01)。结论 "四大血"有抑制AA大鼠滑膜组织炎症的作用,减少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上皮细胞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介质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心络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萘普生、泼尼松、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2次/d。疗程半年。结果除治疗组1例未坚持治疗外,治疗半年后,两组其余病人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5.4%,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8.6%),且副作用轻微。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新风胶囊(XFC)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RA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采用XFC,对照组25例采用风湿骨痛胶囊,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积分、SDS标准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XFC在总有效率、改善症状体征、活动性指标等方面与风湿骨痛胶囊相似,但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改善SDS标准分、脾虚症状、生活质量积分方面优于风湿骨痛胶囊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XFC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可改善RA患者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提示XFC调节内分泌失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整体调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产生多发性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ELISA法检测大鼠肿胀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独活寄生汤可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急性足跖肿胀,对于继发性的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继发性关节炎炎性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论:独活寄生汤具有防治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和细胞因子(IL-1、IL-4、IL-10、TNF-α)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RF、VEFG、致炎因子IL-1、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抑炎因子IL-4、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新风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致炎因子,升高抑炎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鸡卵蛋白诱导性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新西兰兔致敏,致敏成功后双膝关节各注射5mg鸡卵蛋白进行关节炎模型的诱导,测量关节直径和关节表面皮肤温度的变化,诱导1周和4周时分别各随机处死4只,取出关节滑膜和软骨作组织学观察。结果诱导后膝关节直径和关节皮肤温度明显上升(P〈0.01),诱导1周时的模型滑膜内可见大量的淋巴细包浸润,诱导4周后滑膜增生更加显著。结论鸡卵蛋白诱导性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病理过程与人类相似,诱导简单方便,效果稳定,能长期维持,是很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桑黄菌丝体多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永提醇沉法提取桑黄菌丝体多糖.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桑黄菌丝体多糖低(1 00 mg· kg-1)、中(200 mg·kg-1)、高(400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期间采用足趾肿胀容积法测定大鼠非致炎足关节肿胀程度.30 d后麻醉大鼠,截取非致炎足做关节组织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桑黄菌丝体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非致炎足足趾肿胀(P<0.05),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降低IL-17、TNF-α、IL-1β的表达(P<0.05),升高IL-10的含量(P<0.05).[结论]桑黄菌丝体多糖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7、TNF-α、IL-1β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对CIA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归饮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膝关节骨吸收的疗效。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右归饮组、甲氨蝶呤组。8 w后处死大鼠,获取膝关节标本,检测膝关节骨密度值,拍摄其钼靶片,并行病理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右归饮组、甲氨蝶呤组大鼠膝关节骨密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片示以上二组骨小梁较致密;镜检示右归饮、甲氨蝶呤均能抑制膝关节软骨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上述作用右归饮优于甲氨蝶呤。结论:右归饮通过抑制RA大鼠膝关节软骨破坏,抑制炎细胞浸润而发挥抗RA大鼠膝关节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