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膀胱癌及癌周淋巴管形态学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51—Nase—ALP双重染色组织化学方法及透射电镜,观察了24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膀胱壁组织内淋巴管的细微分布、形态和结构。发现膀胱癌组织内有较多新生的毛细淋巴管;癌周组织中毛细淋巴管的分布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随着癌的不断浸润发展,癌周组织毛细淋巴管数量增多、密度增高,形态结构变异,内皮细胞间连接呈开放状态,且可见到癌栓经开放之通道侵入毛细淋巴管内。这一结果说明了膀胱癌及癌周组织淋巴管增生,形态结构变异造成了癌细胞侵入淋巴道转移的可能,也为研究膀胱癌早期淋巴道转移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癌淋巴管密度、功能形态变化在膀胱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肿瘤组织内和瘤周淋巴管形态结构,并计数淋巴管密度;RT-PCR方法研究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8例正常膀胱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情况及其与膀胱癌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R-3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随着VEGF-C表达增强,瘤内、瘤周淋巴管密度明显增加(13.45±2.04 vs9.38±1.96,20.25±1.89 vs 14.25±1.44,P<0.05),同时膀胱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膀胱癌VEGF-C/VEGFR-3途径促进淋巴管新生、肿瘤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阻断VEGF-C/VEGFR-3通路将抑制淋巴管形成,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淋巴管造影在诊断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61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足背淋巴管造影,对10例阳性、4例可疑及47例阴性患者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淋巴结活检。结果 10例淋巴管造影阳性者,经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9例,假阳性1例。4例可疑患者,经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47例阴性者中,经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和病理证实假阴性4例(8.5%)。结论 淋巴管造影对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阳性或可疑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可避免假阳性,但有一定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复发、转移。相对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复发、转移概率更高,而且往往是致死性的。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与否对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为术后病理,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但是准确性不太理想。本文就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CT、MRI及PET/CT、SPECT/CT及前哨淋巴结显像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6 7岁。 1年前因膀胱移行细胞癌在本院行全膀胱切除术加可控回肠膀胱术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 ,浸润至深肌层。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术后 9个月发现左侧腋窝下淋巴结肿大 ,切除后作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性肿瘤。患者于 2 0 0 1年 1 2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科行化疗。采用环磷酰胺 80 0mg静脉推注 ,表阿霉素 70mg静脉推注 ,顺铂 40mg加入5 0 0ml生理盐水中连续静脉滴注 3天 ,每周 1次 ,连续 6次。化疗后复查盆腔CT无明显异常 ,骨扫描未见转移。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膀胱癌术后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对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侵犯膀胱肌层或者具有高危因素而位置表浅的膀胱肿瘤来说,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扩大的淋巴结清扫、阴性的外科切缘及可控的尿流改道已经成为最佳的治疗选择[1].但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仍然没有一种确切的早期诊断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对于淋巴清扫术的标准术式及要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也存在争议.本文就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组织、4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和4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微淋巴管密度(LMVD)、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示, VEGF-C在胃癌组织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组(P<0.01);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强度与微淋巴管密度(LMVD)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与VEGF-C的表达强度有关(P<0.05)。提示:VEGF-C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胃癌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1998年1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268例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胃癌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浸润深度在T1、T2、T3和T3时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53.1%、78.7%和100%,依次呈递增趋势(P〈0.01)。未分化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分化型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0%、66.7%、77.8%、48.8%和33.3%(P〈0.01)。N0、N1、N2和N3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3%、30.1%、9.1%和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的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癌周淋巴管密度(LVD)与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转移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浸润性乳腺癌9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癌灶周边组织微淋巴管,计数LVD,分析其与同侧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结果95例乳腺癌癌周组织LVD与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呈正相关(r=0.856),与腋淋巴结转移水平亦有显著相关性(r=0.664)。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癌周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癌周组织中淋巴管密度(1ymphaticvesseldensity,LVD)与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转移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浸润性乳腺癌95例,采用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癌灶周边组织微淋巴管,计数LVD,分析其与同侧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95例乳腺癌癌周组织LVD与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呈正相关(r=0.856),与腋淋巴结转移水平亦有显著相关性(r=0.664)。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癌周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炳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8):505-507
胆道癌包括胆囊癌、肝外胆管癌(简称胆管癌)和壶腹癌,后者由于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与胆道疾病更密切相关,壶腹部又是胆汁的最后流出道,故该处癌肿归属胆道癌范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田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6):438-440
目前,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及胃食管反流病取得很好的疗效,有共识也有争议。食管裂孔疝的诊治过程中应关注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手术方法选择、手术适应证选择等问题,不断总结临床经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促进腹腔镜食管裂孔疝诊治的进一步规范化,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肠造口疝修补手术中应认真对待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上将人体内的管腔(肠道、输尿管等)开口于腹壁而把排泄物排出体外称为造口。因在腹壁上造口改变了其完整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内脏从造口间隙或旁边凸向体外的情况,这种情况即为造口疝。造口疝因部位不同分为多种,如结肠造口疝、回肠造口疝、空肠造口疝、尿道造口疝等;而据疝出方式不同分为两种:肠造口滑动性疝和造口旁疝,而绝大部分是造口旁疝,是造口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早期约1%,晚期则高达10%~50%。本文对临床上常见的肠造口疝进行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进入到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快速发展期,我们在减重与代谢外科专科化发展、手术规范化培训、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声音在国际上发出。如何做好量和质的同步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减重与代谢外科医师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重视新鲜跟骨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正>跟骨骨折在临床较常见,由于跟部周围软组织菲薄,且血供较差,损伤易累及关节面,手术或保守治疗不当,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常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新鲜跟骨骨折的有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内、外固定技术和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跟骨骨折的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增加,四肢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伴有骨折时软组织缺损的处理对骨折的治疗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影响。对复杂的软组织缺损处理成功与否,对保肢还是截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安全成功的修复软组织缺损是临床第一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负压吸引技术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应充分重视和保护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透析患者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无论是腹膜透析(PD)还是血液透析(H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存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不仅可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透析的时间,维持较好的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是病死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正>在创伤外科治疗中,当皮肤缺损、骨和肌腱等重要组织外露,难以用传统的植皮方法修复时,皮瓣移植技术是最常用的修复方法[1],也是创伤外科医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解剖学研究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皮瓣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从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朱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12):793-794
胰腺内分泌外科实际就是胰岛的外科疾病,有的是少见病如胰岛素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数是罕见的,如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等。由于是少见病,很多病人有被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所累的可能,而胰内分泌肿瘤又有病程长易有恶变的特点,要改变这种情况,有关杂志书刊要不断传布知识讯息,至少可获广大有关医师提高警惕之效。 相似文献
20.
耿小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6):364-365
目前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和健康体检日益受到重视,肝脏血管瘤的发现率也不断提高,然而面对大量肝脏血管瘤病人应该如何规范的诊治仍存在不少问题,过度治疗现象仍较常见,一些恶性结果令人痛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