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充血性心力衰竭 16 8例来源于我院 2 0 0 0 / 2 0 0 1门诊及住院患者 ,扩张型心肌病组 6 2 (男 32 ,女 30 )例 ,年龄36~ 6 2 (平均 4 9)岁 .风湿性心脏病组 4 8(男 2 6 ,女 2 2 )例 ,年龄 30~ 4 8(平均 39)岁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组 5 8(男 32例 ,女2 6 )例 ,年龄 4 8~ 82 (平均 6 5 )岁 .对照组 72 (男 4 2 ,女 30 )例 ,年龄 32~ 5 8(平均 4 5 )岁 ,均经心电图、X线、彩超及实验室检查 ,排除心血管疾病及电解质紊乱 .各组的年龄及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 M- 1770 A型心电图记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QT离散度 (QTd)与心源性猝死 (SCD)的联系。方法 :测量 34例CHF患者的QTD与LVEF ,并进行为期 36月的随访。结果 :SCD组的QTd与存活组、心力衰竭死亡组相比显著延长 ,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成负相关。结论 :QTd可作为CHF患者猝死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如何识别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可能猝死的高危人群一直是困扰临床心脏病学的一大难题。近年研究表明 :QTd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 [1 ] ,QTd的增加能预示着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2 ] ,在特发性长 QT综合征病人 [3 ] 和心肌梗塞病人 [4] ,QTd的增加是各种心律失常事件如 :持续性室速、室颤和猝死的预测指标。但是到目前为止 ,关于 QTd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中预后意义的资料报道很少 ,且存在着争论。本文研究 QTd和室早、VL P的关系并评价 QTd的预后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3年 7月~ 1998年 7月在我…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增加与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增加与猝死的关系郑世良邵学叶聂传乐*宋书凯姚荣国(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261031*五莲县街头医院)近年来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EHF)治疗的进步,死于左心衰竭、肺水肿的病例减少,而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却增多〔1〕。为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 d)的影响。方法6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ACE 1/AR b、利尿剂、地戈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 d及QT cd,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QT d、QT cd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QT d、QT cd有显著缩小(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LVEF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使CHF患者QT离散度缩小,可能是卡维地洛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与心性猝死的关系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066000)张健杨红梅QT离散度(QTd)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及室颤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1〕,而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亦易发生心脏性猝死,预后极差。本文测定了重度充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比索洛尔对CHF患者QTd和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比索洛尔组给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入选和随访结束时同步描计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结果比索洛尔组QTd及校正QTd治疗前后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明显降低CHF患者的QTd,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分析严重CHF患者34例(死亡15例,其中猝死7例,幸存者19例),分别测定心电图QTd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组对照研究.结果严 重CHF组QTd显著高于对照组(70.6±24.5 ms比33.1±8.0 ms),其中猝死者显著高于进行性心衰死亡者及幸存者(108.6±16.9 ms比67.5±13.7ms及57.9±14.1 ms),进行性心衰死亡者虽然高于幸存者,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d对预测严重CHF患者猝死有重要临床价值,但不能预测进行性心衰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防止猝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美托洛尔 (Metoprolol)干预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 1 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7月在我院内科住院、连续临床按N 相似文献
13.
六分钟步行运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以及接近CHF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 6min步行运动实验对其QTd的影响。方法 :2 8例CHF患者及 2 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 6min步行实验 ,运动前后做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运动前后QTd和QTcd。结果 :无论运动前还是运动后 ,CHF组QTd ,QTcd值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1)。CHF组患者运动后QTd(P <0 .0 1)和QTcd(P <0 .0 1)均较运动前明显缩短 ,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加 ;适量运动可能能够改善CHF患者的心室复极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15.
QT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区域性变化程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观察了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索洛尔治疗前后QTd变化,探讨β1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QT离散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关系。方法:分析163例CHF病人的QT离散度、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以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上最长和最短的QT和JT间期之差及其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平均随访26±15个月,心脏性猝死34例,非猝死型心脏性死亡25例(心力衰竭19例,心肌梗塞6例),非心脏性死亡和接受心脏移植7例,存活97例。心脏性猝死组各QT离散度参数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和非猝死组,而后两者之间无差异。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示,QT离散度增加是心脏性猝死独立危险因素;JTc离散度≥85ms组和<85ms组3年非猝死生存率分别为30.8%和96.6%。结论:QT离散度增加是心脏性猝死独立危险因素,QT离散度检测有助于识别CHF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经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入选和随访结束时同步描计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cd。观察治疗前、治疗2月QTc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较冶疗前比较QTcd均显著缩小(P〈0.05,或P〈0.01),且美托洛尔组较对照组缩小QTcd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美托洛尔可使心力衰竭患者QTcd缩小,减少心室复极化离散,对防治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生耀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4):355-355
体表导联心电图中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 ,目前QTd研究领域已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诸多心脏病[1] ,且大多数已有较为肯定的价值。本文探讨QTd对CHF患者心功能状态的评估及猝死的预测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1997— 2 0 0 0年住院患者 2 13例为观察组 ,其中男 134例 ,女 79例 ,年龄 4 0~ 81岁 ,平均 6 3.1岁。基础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0 9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32例 ,扩张型心肌病 18例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7例 ,风湿性心脏病 2 1例 ,老年瓣膜病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等药物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150-300mg/d,总疗程8w,治疗前后测量QTd和QTcd。结果:伊贝沙坦组治疗后QTd、QTcd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伊贝沙坦治疗CHF能降低QTd和QTcd,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QT离散度(QTd)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有文献报道认为QT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猝死有关。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d与猝死的关系,我们测定了41例CHF患者的QT离散度,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