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2):77-77
乳癌放射治疗后出现全身反应的并不多见 ,少数人可能有恶心、呕吐 ,可以用镇静剂及止吐药物治疗和预防。有的病人会出现白细胞下降 ,但大多为暂时性 ,只要白细胞计数不是过低 ,可继续治疗。乳癌放疗的局部反应主要是放射性皮炎和上臂水肿 ,其他还有放射性肺炎、肋骨骨折及臂丛神经炎等 ,视照射部位而异。放射性皮炎的症状是 :放射治疗数日后 ,局部皮肤出现红斑 ,颜色渐渐加深 ,随着放射量的增大 ,部分病人可发展为干性脱皮或湿性脱皮。轻、中度的放射性皮炎无需治疗 ,如感觉局部有刺痒时要避免搔抓 ,发生湿性脱皮时要严防感染 ,尽可能使创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临床因素和放疗剂量学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的93例患者。通过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得患者V10、V20、V30、V40、V50、平均剂量、处方剂量等参数,评估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对比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与未发生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剂量学资料,分析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2例,发生率为45.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化疗、合并糖尿病、食管平均剂量是影响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制订放疗计划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化疗史、合并疾病,综合考虑剂量学因素,降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吴鹤  叶永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74-1575,1636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放疗方式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A组)与常规放疗(B组)各100例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后将两组人员放射前后的血清CRP(C-反应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及IL-6(白细胞介素-6)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放射性肺炎发生率A组的为7.0%、B组为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后A组的血清CRP(6.02±1.13)μg/ml、SOD(72.64±5.98)U/L、MDA(2.88±0.57)mmol/L及IL-6(15.24±3.66)pg/ml水平均低于B组(15.67±2.26)μg/ml(、90.32±4.36)U/L、(4.02±0.58)mmol/L、(31.14±4.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放疗患者的影响更小,可明显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ET、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9例经临床、CT、MRI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病人行PET检查(2例行PET-CT检查),分析病变的放射性分布,即糖代谢的高低。结果 PET或PET-CT均显示了颞叶较大病变,对脑干病变显示不敏感。结论 PET、PET-CT对中、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PET-CT的分辨率大于单一PET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300例放疗病人入组行前瞻性分析,所有病人接受综合治疗,对各因素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是8%、28%。6个月后放射性肺损伤评估: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和放射性肺炎无明显相关性,同步治疗及放射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了解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控制治疗因素对放疗的影响,适当采用一定的药物预防手段,从而提高放疗疗效和剂量,并尽量减轻放疗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300例放疗病人入组行前瞻性分析,所有病人接受综合治疗,对各因素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是8%,28%。6个月后放射性肺损伤评估: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和放射性肺炎无明显相关性,同步治疗及放射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了解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控制治疗因素对放疗的影响,适当采用一定的药物预防手段,从而提高放疗疗效和剂量,并尽量减轻放疗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具备针对性放射治疗手段的新型前列腺放疗支架,实施时可在现有的普通支架基础上结合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技术,采用与放射性粒子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设计一种可以将放射性同位素覆盖在普通支架一端形成照射源然后植入人体实现体内放疗的支架产品。方法:通过对NiTi材料的医学基础研究、NiTi支架的临床应用现状、支架的设计因素、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支架的结构设计、支架的制造工艺六个分析步骤,确定新型前列腺放疗支架使用的材料是金属材料,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结合生产周期和临床治疗效果两个因素确定为同位素125I,放疗支架的结构确定为一端覆盖放射性高分子膜,另一端设置可回收支架的高强度手术缝合线,当放射性同位素在其活度趋于零的时候,可将本品从人体植入部位取出,使用溶剂溶解掉失效的放射性高分子材料后,可再次制造放疗支架。结论:虽然同位素125I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且临床疗效已被医患双方广泛认可;虽然本文研制的一端带有放射源的新型前列腺放疗支架目前还没有检索到公开的临床研究数据和相关报道,且本产品已经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专业检验机构的型式检验,但其如果正式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制定严格规范的研究方案,确定适应症及禁忌症,规定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剔除标准,设置普通前列腺支架为对照组,对两组支架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统计学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应羽 《现代保健》2010,(33):86-8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对观察组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放射性肠炎、阴道大出血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放射性肠炎、阴道大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减轻宫颈癌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方法 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了6项真因,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并执行,分别为:建立综合性评估体系,制定阶梯式干预方案,实施全维度提醒策略。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由56.67%降低至22.22%。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促进多学科协作团队管理,降低了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使放疗中断率下降,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35例矽肺合并肺癌患者进行调强治疗,对患者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分析,对双肺V20和双肺平均剂量(MLD)及单肺V20进行评估。急性放射性肺炎按RTOG评价标准评定。双肺V2030%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42.8%,MLD1500 cGy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7.5%,单肺V2052%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3.3%。提示双肺V2030%或MLD1500 cGy或单肺V2052%矽肺合并肺癌患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对放射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放射性脑损伤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七十余篇,专著十种,收集国内放射性脑损伤(cerebr Mradiation injuries,CRI)病例资料650例,经详细分析和总结。结果 依据ICRP41号出版物和病例资料确定剂量阈值;分度标准-主要参考了RTOG/EORTC的SOMA分级标准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常用毒性标准3.0版;临床分三期,即急性期、早迟发反应期、晚迟发反应期;以CT及MRI作为放射性脑损伤的主要检查手段。结论 制定了放射性脑损伤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包括剂量阈值、临床表现、分度标准、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对放射性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面颈联合野配合腔内放射治疗鼻咽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面颈联合野配合腔内治疗(联合组)鼻咽癌56例,与我院鼻咽癌传统的治疗方法耳前野加颈部切线野(分野组)对比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联合组为7857%、607%、1607%,而分野组为661%、393%、2857%。二组晚期放射性损伤明显不同,颈部Ⅱ°、Ⅲ°放射性软组织纤维化联合组267%,而分野组达4286%,联合组无后组颅神经放射性损伤而分野组达893%,联合组3、5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分野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与传统放疗对子宫颈癌术后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60例,根据术后实施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放疗,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及术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直肠反应、胃肠道反应及膀胱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肾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术后实施调强放疗对靶区具有更佳的适形性,在保证有效照射剂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放疗带来的毒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门诊放疗患者的管理对策及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分析300例门诊宫颈癌患者在体外及腔内照射期间进行健康指导及安全管理。结果本组患者除5例出现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6例轻度放射性膀胱炎之外,无一例严重反应。结论加强宫颈癌门诊放疗患者的护理及管理是治疗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评估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致毒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行头颈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2),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护理评估对病人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放射性损伤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使用规范化护理评估,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皮炎、张口困难、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鼻烟粘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采用规范化护理评估给予相应预见性护理,患者放疗所致毒副反应程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放疗、化疗、手术等因素对放射性肺炎(RP)的影响。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10月共300例放疗患者入组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按NCCN标准接受综合治疗,对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射性肺损伤评估:全组0级216例,1级36例,2级31例,3级17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化疗>5周期,同步治疗,放疗中使用氨磷定及放射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全肺照射平均计量(MLD)、肺V10、V20在RP的发生上相关性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有明显下降,但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衍生因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患者的NK细胞较放疗前增加明显,CD3+、CD4+、CD8+、CD4+/CD8+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周期、同步治疗、放疗中使用氨磷定、放射剂量、放射因素(MLD、肺V10、V20)及细胞因子ACE与RP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徐芳  滕海荣  王月霞  何艳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76-1478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提高放疗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将其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运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 166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全部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100%,将0~1级归为对照组,共33例,2~4级归为病例组,共13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患者中超重者、吸烟史、饮酒史、化疗史、口腔pH值≤7.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口腔卫生状况较好者、应用抗生素及口腔黏膜保护剂者比例高于病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6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史(OR=2.147,P=0.044)、化疗史(OR=5.220,P=0.000)、口腔卫生状况较差(OR=2.477,P=0.023)、口腔pH值≤7.0(OR=2.300,P=0.013),保护因素有应用抗生素(OR=0.372,P=0.013)及应用口腔黏膜保护剂(OR=0.341,P=0.012)。 结论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化疗、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口腔pH值≤7.0,保护因素有应用抗生素和口腔黏膜保护剂。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方案,对于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调强放疗的7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单次分割剂量均为2 Gy,5次/周,所有患者均行6~8个周期的治疗,观察患者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依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CTCAE3.0常见毒性分级标准评估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RTOG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或放射性肺损伤,并统计分析发生时间及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8.57%,发生时间为放疗5~49 d,中位时间为27 d。2级放射性食管炎占比最高(58.57%),显著高于1级(2.86%)和3级(7.14%)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放射性食管炎占比(2.86%)显著少于3级(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6.62%,发生时间为放疗后10~77 d,中位时间为44 d。2级放射性肺损伤占比最高(21.43%)显著高于1级(14.29%)和3级(8.57%)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出现白细胞降低(14.29%),血小板降低(16.90%),放射性皮炎(15.71%),三者均低于放射性肺损伤(36.62%)和放射性食管炎(68.57%)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毒性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损伤为主,应合理调整放疗剂量,及时做好两者监测及防控干预,进而保证调强放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