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使患者了解现代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的重要性。使用护理措施,使其积极的配合摆位,减小操作过程中的误差,提高精确度。方法 通过对494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采取摆位、体位固定、激光定位、扫描、图像的传送的方法,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结果 CT模拟定位中加强多种护理,为治疗计划的设计、剂量分布的计算与实施提供更多的图像信息和更高的定位精确度,使治疗中心和靶中心的误差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CT模拟定位的护理措施的实施,使肿瘤的定位、治疗计划的设计、到治疗计划的模拟实施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杜巧红 《大家健康》2013,(21):11-12
目的:对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整体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使患者明确进行CT模拟定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体位摆放的配合度,使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得到有效的减少,提高定位的精确度。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肿瘤进行CT模拟定位同时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CT模拟定位时,对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为实施治疗计划设计、剂量分布提供更高的定位精确度和更多的图像信息,从而有效降低靶中心和治疗中心误差,使定位的精确度获得有效提高。结论:对肿瘤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能够保证肿瘤定位的精确性,保证治疗计划设计以及治疗计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锥形束CT(CBCT)对于摆位误差校正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腹部肿瘤患者,均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之前对其进行CBCT扫描同时和计划的CT图像进行匹配,记录旋转和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对摆位误差进行合理校正后,再次进行CBCT扫描,记录摆位误差。结果对80例患者共进行了CBCT扫描1 685次,校正后的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比校正前要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之前,通过CBCT扫描校正摆位误差,能够有效提升治疗部位的精度,提升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膀胱体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采集分次治疗前锥形束CT(CBCT),采集频数大概为前5次治疗和其余每周采集1次。与原始治疗计划CT实施基于解剖结构的配准。分析定位时膀胱体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共采集249次CBCT图像,初始膀胱体积变化较大(88.42~722.57 mL),初始膀胱体积与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14、0.055、-0.187(P=0.073,0.389,0.003)。结论初始定位时的膀胱体积与摆位误差的前后方向仅存在弱相关性,保持治疗时的膀胱体积与定位时的一致性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分析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时摆位误差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部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Varian医用直线加速器对其进行治疗。每组治疗前获取锥形束CT(CBCT)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和靶中心区域匹配,计算摆位误差。结果盆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时摆放误差为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如下:x方向-0.4730±2.5821,y方向0.8791±5.4567,z方向0.1126±3.3328,旋转误差r为-0.2416±1.6754。结论 OBI系统能够提高摆位精度,减少误差,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照射,对指导摆位误差的修正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是肿瘤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高精度的放疗治疗机,包括模拟定位机、治疗计划系统(TPS)和CT、MRI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不仅可得到高精度的肿瘤定位、高精度的治疗计划设计,而且还可得到高精度的治疗。确保“三精”(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实施,必须确保从肿瘤定位到治疗计划设计、模拟、确认及每天治疗摆位过程中,患者体位的一致性。体位固定技术是实现每次放疗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和摆位技术。方法:对35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扫描,将扫描图像输送到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用(6~10)MV直线加速器实施放射治疗。结果:近期疗效:CR 9例,PR 15例,NC 8例,有效率为91.42%。结论:3D-CRT可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减轻患者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和摆位技术。方法:对35例体部肿瘤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扫描,将扫描图像输送到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用(6-10)MV直线加速器实施放射治疗。结果:近期疗效:CR9例,PR15例,NC8例,有效率为91.42%。结论:3D—CRT可提高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减轻患者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由图像引导的加速器配备的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了解本中心现有的定位方式引起的临床上的摆位误差,指导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过程中的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外放范围。方法: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完成病人摆位后拍摄病人的锥形束CT图像与治疗计划设计时的CT图像的匹配,获得病人的摆位误差,把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做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通过公式MPTV(外放)=2.5Σ+0.7σ获得三维方向上的肿瘤靶区外放边界。结果:得到校位前病人三个方向的外放数据如下 X=5.80mm,Y=6.22mm,Z=5.06mm。校位后病人三个方向上的外放数据如下:X=2.55mm,Y=2.79mm,Z=1.93mm。结论: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小肿瘤靶区的外放边界,两种治疗方式应选择不同的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实时采集的患者千伏级锥形束CT图像,总结采用锥形束CT对肺癌放疗时摆位误差的分布情况,及其对靶区与正常组织物理学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放疗科2012-09~2013-07间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进行治疗的患者35例,将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靶中心匹配,获得LR(左右)、SI(头足)、AP(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并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评价误差在肺癌放疗中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在X、Y、Z 3个方向误差≤3 mm的次数较调整前高,分别为76、67、50次;所有患者在剂量35~40 Gy时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结论 千伏级锥形束CT引导下治疗肺癌患者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缩小靶区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胰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设计放射治疗临床靶区外放到计划靶区体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Varian Trilogy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对16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采集每次摆位后、摆位误差修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分别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摆位后、摆位误差修正后及治疗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及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共获取128组图像,X轴、Y轴及Z轴3个方向的摆位后的误差分别为(1.7±0.4)mm、(2.7±0.7)mm、(1.3±0.3)mm;修正后3个方向的误差均低于修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方向的误差与修正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行CBCT扫描具有重要作用,能较准确、高效地修正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精度,并为放射治疗单位准确设定计划靶体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靶区的计划靶体积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经扫描仪输入的CT图像,计算图像重建偏差;由5位放射治疗科医生单独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通过计算辐射线状测量差异(RLMV)值,比较与实际实施治疗计划在中心层面上的差异;分析手动多叶光栅(MLC)摆位及GTV模具制作过程,计算GTV模具误差及边缘剂量误差。结果由扫描仪输入CT图像引起的综合误差累计达1.5~2.5mm,非平行扫描误差达1~3mm;与实际实施计划GTV相比,在GTV中心层面上无一例完全吻合。结论直接通过数字化方式传输CT/MRI图像保证数据准确、不失真;确定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靶体积(GTV)应该由一组放射治疗医生共同确定;计算机控制的多叶光栅(MLC)能够避免GTV模具制作及摆位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真空垫在减小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20例,其中10例使用真空垫固定,10例未使用真空垫,均取仰卧位,在模拟定位机下源轴距定位实施等中心治疗。放疗期间每2周模拟机上按治疗条件复位,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20例患者的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的对比,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位移值分别为(10.20±2.6)mm,(7.10-1.3)mm。结论:使用真空垫固定在宫颈癌普通放疗摆位误差减小,且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锥形束CT引导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患者,对患者实施Varian-21EX的直线加速器机载的影像系统检验,放射治疗前实施锥形束CT扫描,在得到患者三维方向中的摆位数据之后,实施直接和治疗计划的CT扫描图像匹配分析,分析两者误差,并进行校正,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式。结果:锥形束CT扫描和校正后,对患者实施扫描得到左右以及腹背和头脚的方向,两次治疗外,摆位在完成之后的实际靶中心位置和治疗计划靶中心中位置出现偏差。结论:锥形束CT能够有效减小乳腺癌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提升了放疗精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使用西门子CTVision直线加速器分别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22例,患者治疗前均行滑轨CT(CT-on-rail)扫描,获得的CT图像与原放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分析X、Y、Z轴方向的平移误差,比较骨性、灰度值及手动3种配准方式间的差异.结果 经114次滑轨CT扫描治疗前头颈部肿瘤患者(22例),手动配准、骨性配准、灰度值配准3种配准方式结果均显示X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Y轴,Z轴最小,但是3种配准方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行IGRT时,应用CT-on-rail系统可缩小摆位误差,建议首选骨性配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结合手动微调,直到结果满足配准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扇形束螺旋CT系统分析讨论头颈部肿瘤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28例。分别扫描患者初步摆位后、误差纠正后、治疗结束后的CT图像,将治疗图像与计划图像匹配,获得患者肿瘤靶区中心点在X (左右)、Y (头脚)、Z (腹背)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误差并讨论。结果:经统计总体线性误差在X、Y、Z方向上平均值分别为(0.91±1.33)、(0.97±1.59)、(0.87±1.28) mm。其中,初步摆位后误差数值分别为(0.98±2.08)、(0.96±2.42)、(0.83±1.79) mm,纠正后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1±0.57)、(0.06±0.62)、(0.05±0.75) mm,与初步摆位后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86)、(0.25±0.78)、(0.14±0.98) mm,与纠正后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应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纠正摆位误差可以使治疗个体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T模拟定位在三维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与常规模拟定位进行比较。方法:对328例肿瘤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经PACS网络系统将扫描图像传输到TPS计划系统中,使用OTP计划系统进行设计,并在加速器下进行验证。结果:321例误差均符合MRT放疗要求,其余7例因操作失误所致误差偏大。结论:CT模拟定位在当今国际倡导的三精放射治疗时代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中,应用64排容积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设计计划更精确,保证放射治疗的精确性。方法菲利浦64排螺旋CT机、激光定位系统、Xio放疗治疗计划系统(TPS)、体位固定模具等。分别对256例肿瘤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进行CT定位、制定治疗计划和对靶区中心进行位置验证。结果 256例恶性肿瘤患者利用64排容积CT模拟定位,成功率达100%,靶区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用64排容积CT模拟定位,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靶区勾画精确,更利于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CT模拟定位机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成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配准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改进定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SBRT的1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CBCT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获得摆位误差。在放疗计划系统中通过患者的移床参数,计算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患者摆位误差分别是Vrt(前后)=(0.31±0.39)cm、Lng(头脚)=(0.33±0.43) cm、Lat(左右)=(0.31±0.42)cm。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BRT放疗前摆位误差使PTV的适形度CI由(0.77±0.19)下降为(0.49±0.18)(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使平均剂量改变了3.95%±10.01%(P=0.002)。结论 采用CBCT图像引导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区位置校准,可有效降低摆位误差,为精准放疗的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定位激光是模拟定位或放射治疗机的机械等中心位置的指示器 ,它通过患者体表或面膜等固定装置表面的定位标记 ,使靶区中心与模拟定位机或放射治疗机的等中心位置一致 ,进行射野验证、重复摆位 ,实施常规等中心放疗或精确放疗。因为激光定位灯基座的固定或其他原因 ,常常导致定位激光灯中心的精度误差 >± 2 mm。如果两侧激光灯在摆位框架的等中心指针处有 0 .5 mm的偏差 ,则摆位框架给出的摆位等中心将偏离实际等中心 0 .2 5 m m,这种偏差的效果相当于使加速器等中心精度变劣 [1 ] 。因此正确的定期校正定位激光 ,是实施精确定位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