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术后器械在手术室清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器械回收—器械清洗后由手术室包装和检查—消毒供应中心完成器械灭菌和存放;采用二维码技术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器械包缺陷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后,器械包缺陷发生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包装质量可降低器械包缺陷发生率。管理者应定期举办各种消毒供应专业与质量管理培训班,提高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以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周鹤  屈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09-5010
目的对手术显微精密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严格按管理流程进行运输、交接、清洗、包装、灭菌。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显微精密器械进行集中管理,保证了其清洗、消毒灭菌的效果的同时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可明显提高手术显微精密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随着纤维、微创手术的迅速发展,各类精密器械的使用日益增多,精密器械的完好率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由于其价格贵、做工精、结构复杂易损坏,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须掌握各类精密器械正确的清洗、灭菌方法,确保其完好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现将我科对各类精密器械的清洗、灭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856包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了解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和手术室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 1856包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为100.0%,手术室人员满意度为99.7%。结论运用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器械灭菌的合格率,提高手术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硬式内镜及器械管理质量。方法选拔内镜专职护士,将手术配合、污染回收、清洁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送的流程进行再造。抽取内镜及器械流程改造前707例和流程改造后956例,比较流程改造前后内镜及器械合格率差异。结果流程再造后与流程再造前硬式内镜及器械的综合管理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程再造实现了手术室供应中心内镜专职护士对硬式内镜及器械的专职管理,实现了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硬式内镜及器械使用、清洗、消毒、灭菌等技术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手术室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针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难点,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认真抓好准入、接收检查、消毒灭菌及使用的重要环节管理,杜绝发生交叉感染,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7.
赖英桃  何惠芬 《护理研究》2005,19(8):1663-1664
[目的] 控制交叉感染。[方法] 在手术室设立消毒供应中心,手术使用后的器械、物品以最快的途径使用专业机器进行及时清洁、消毒、灭菌处理。[结果] 加快了手术器械的周转率,保障了各类手术用物的顺利供应。[结论] 在手术室设立消毒供应中心,既符合消毒灭菌要求,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又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爱英 《全科护理》2014,12(2):176-177
为了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减少医院感染,消毒供应中心承担了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与手术室共同制作各种手术包的明细卡,完善工作流程,提高了手术器械的质量管理。分析采用该方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手术室器械的交接问题、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对器械的管理对策,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室器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方法:消毒供应室实施关于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管理清洗、灭菌、分类、包装、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结果:实施质量管理后与实施前比较,手术室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表格记录质量、发放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环境、仪器设备、布局和工作中受伤情况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工作中受伤情况明显减少;清洁区环境空气卫生学监测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关于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操作规程,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及工作人员满意度,清洁区环境和空气卫生学监测质量也明显提高,保证了手术室器械的安全有效,保证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内镜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有效措施,保证灭菌质量。方法运用流程管理改进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时机、流程,提高内镜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清洗内镜器械1 000余次,改进流程管理前后,不合格率由4.38%降至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并细化手术室内镜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健全手术室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内镜手术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提高手术室器械管理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器械组、岗前培训、合理弹性排班、明确界定职责等措施改进手术室器械管理方法,实行手术器械术前常规供应、术中紧急供给、术后规范化处理。结果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器械清洗质量。结论器械管理方法改进能为各种手术提供及时、准确、优质的器械保证,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五常法用于手术室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提高手术室护理及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 ,对人、物、环境进行规范改进 ,设计了流程图 ,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标准等。从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推进 ,形成专科护理准则 (标准 )。结果 :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手术科室及病人满意率五常组均高于常规组。结论 :五常法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升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及手术室运行效率,构建手术室信息平台,探讨手术室全流程闭环式信息化全质量管理方案。方法 围绕以手术患者安全为主体,结合流程再造、精细化管理、全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无缝隙闭环式信息化转运交接、手术医师医疗权限控制、手术室消毒包/器械的信息化全流程追溯、术中离体组织标本的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手术室耗材、物资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全生命周期化管理等六个维度,探讨对手术室人、财、物等实施闭环式、全质量的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首台手术准时划皮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时间、手术患者PDA转运交接有效实施率、手术连台时间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前后患者信息识别率、手术患者高危风险评估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手术部位标识规范执行率、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等都得到了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9.33%优于对照组92.30% (P<0.05),观察组医护对手术室运行效率总满意度99.54%优于对照组93.97%,(P<0.05)。结论 全质量管理体系下手术室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施促进手术室向高质、高效、低耗方向发展,做到手术围术期的全过程、全质量信息化控制,持续改善了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效率和手术室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室器械管理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0件手术室器械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250件/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理和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清洗达标率(99.60%)和外科医生的满意率(100.00%)均高于参考组(95.60%、94.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中手术室器械使用品管圈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管理质量,保证器械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五常法”( Seiri,Seilon,Seiso,Seikelsu and Shilsue,5S)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对手术室骨科专科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统一标准,形成专科护理准则(标准),并设立五常组和对照组,观察五常法应用效果.结果 五常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手术科室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五常法能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室手术器械闲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由8人组成的品管圈,针对手术室手术器械闲置率高的情况,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找出手术器械闲置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由于手术器械闲置导致手术器械包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由于手术器械闲置导致的手术器械包不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0.75%下降到改进后的22.54%,改善幅度为7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手术器械闲置率,节约了科室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手术器械的管理,促进了手术室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助于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室团队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对医疗器械管理相关法规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9名手术室护士进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认知调查。结果:目前手术室护士掌握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状况不容乐观,在13个被调查问题中,回答正确率平均不到一半(46.88%);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主管护师以上人员与护师、护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与护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应当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知识培训,重视护士参与医疗器械质量追踪和对护士进行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8.
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对策,以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监测手术室环境、手术物品、无菌操作技术的管理等,找出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加以改进和总结。结果:加强医院手术室管理力度,提高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有效地落实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外来器械及外来器械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外来器械及外来跟台手术器械护士的管理办法,确保手术安全。方法:通过近2年多来对我院外来器械及外来跟台手术器械护士参加手术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发现外来器械及其跟台手术器械护士对手术室安全管理有较大的影响。结果: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得到了保证,完善了外来器械的清点、登记等管理措施,各相关科室基本上能按要求把好外来器械验收质量关;外来器械护士的手术室管理及院感管理知识得到了提高。结论:加强对外来器械及外来跟台手术器械护士的管理,是减少手术室安全隐患、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对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污染和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凝胶法鲎试剂定性检测方法,分别抽样检测2018年7月至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含量,其中采用常规管理(对照组)和采取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各96份,分别在使用后、清洗后、消毒后和灭菌后四个时间点进行取样,取目的 探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对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污染和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凝胶法鲎试剂定性检测方法,分别抽样检测2018年7月至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含量,其中采用常规管理(对照组)和采取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各96份,分别在使用后、清洗后、消毒后和灭菌后四个时间点进行取样,取样量为每组各24份。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器械在使用后、清洗后、消毒后和灭菌后的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62.50%、45.83%、29.17%和25.00%;观察组分别为66.67%、37.50%、4.17%和0。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在消毒后和灭菌后内毒素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消毒后和灭菌后内毒素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能显著提高手术器械表面内毒素去除效率并降低内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