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分析9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发病率、性别、疾病、家庭、社会因素等与其关系,为合理的护理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老年人进行访谈及病史回顾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病率为13.3%。结论重视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建立保健网络是防治老年痴呆症极为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1例丧失自理能力老年痴呆症患者抗感染、防褥疮、长期保留导尿等对症支持治疗。护理要点包括: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小便及褥疮发生情况,合理进行饮食调节,尿管维护,预防褥疮、营养不良及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患者长期进行家庭病床护理。 相似文献
3.
浅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老年痴呆症的定义及分期1.1定义老年痴呆症,又称老年记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精神疾病,它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杀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中风后老年痴呆症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 分析对中风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观察、心理护理、治疗护理过程.结果 护士应该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结论 细心观察、准确诊断、精心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综合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支持临床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方法:总结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老年护理康复中心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28例中的综合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对老年痴呆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病情控制有一定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老年痴呆应采取科学护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支持治疗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护理干预办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认知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HTH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画钟测验(CDT)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提升,护理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7.1±2.0)分>(22.1±1.5)分]、CDT评分[(1.7±1.0)分>(1.4±0.9)分]以及ADL评分[(64.6±6.8)分>(51.6±5.2)分]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对于提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各方面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QLAD)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精神状态量 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时照组(P<0.05).在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陪伴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功能活动调查表(FAQ)与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3个量表的分数作为患者认知功能的原初指标。1年后将仍保持随访的患者用初测的量表及同样的方法复测认知功能。根据陪伴情况确定检验组及对照组。将3个量表的初测与复测的分数进行统计学处理,了解每个量表分数前后变化情况,分析检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前后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检验组MMSE初测均数高于复测均数,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测15.91±3.66,复测14.20±3.74,t=1.94,P〉0.05);对照组初测均数高于复测均数,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测15.84±3.95,复测12.91±3.30,t=3.23,P〈0.01);检验组FAQ初测均数低于复测均数,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测9.91±3.15,复测11.83±3.59,t=2.37,P〉0.05),对照组初测均数低于复测均数,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测10.03±3.16,复测13.78±3.48,t=4.52,P〈0.01);检验组SPM初测均数高于复测均数,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测11.34±3.64,复测10.91±3.09,t=0.53,P〉0.05),对照组初测均数高于复测均数,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测11.13±3.29,复测8.75±2.41,t=3.30,P〈0.001)。结论陪伴可减缓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1]. 相似文献
13.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激活”老年痴呆症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AD)是老年人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减弱,语言、行为功能、识别能力障碍,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功能退化性失调疾病。有资料表明,我国65岁以上的AD发病率达到5.22%,8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47%,国内AD病人达到(300~400)万人。AD病人已成为老年人群中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中风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老年性痴呆病列入21世纪五大重点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华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5):783-784
目的:调查老年痴呆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我院3年来出院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中有4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6.9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21.43%,其次为泌尿道占11.2... 相似文献
15.
心理治疗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称为“心疗”、“意疗”。在古代中医史中,虽然没有完整、系统的“中医心理学”,但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心理疗法,并有许多心理治疗医案存留于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将“七情”列为致病因素,并提出了情志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后世历代医家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使中医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逐渐丰富、完善,在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分别给予138例老年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明显的患者多萘哌齐、抗精神病药物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进行治疗,临床观察显示,应用多萘哌齐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症不但可以改善其精神症状,并且对延缓病情发展非常有利,但对精神症状较重的患者则仍需加用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7.
18.
19.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痴呆,又称老年呆病,是以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为特征的老年常发疾病,是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广泛的神经元缺乏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Vascular disease,VD)、混合型痴呆三大类^[1],其中50%-60%为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