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根据近年文献对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包括病因病机、临床治疗进行了综述,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肾虚肝郁、心肾不交及脾肾两虚、中医药的类激素样作用使之成为治疗本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疾病,是由于性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导师陈莹教授认为本病以肾虚为主,同时与肝脾功能失调有关,故通过补肾健脾、养肝安神来缓解本病诸多症状,从而使患者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4.
从肾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英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9):591-591
妇女到了 4 9岁左右 ,冲任脉逐渐亏虚 ,天癸将竭 ,精血日趋不足 ,经水紊乱、将绝 ,此时出现人体一系列阴阳失调 ,脏腑功能减退的变化 ,伴发一系列临床症候 ,中医学称谓“绝经前后诸证”。在此时期 ,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 ,所致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为主 ,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组症候群 ,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及各脏器的功能。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雌激素受体除生殖器官外 ,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和器官中 ,如乳腺、皮肤、心肌、冠状动脉 ,以及肝、肾、骨骼、脂肪组织、泌尿道以及中枢周围神经和神经细胞 ,故当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后 ,其靶组织和… 相似文献
5.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卵汤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80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替勃龙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卵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Kupperman评分、骨密度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水平及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2、腰椎1-4节及左股骨骨密度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出现2例(5.0%)不良反应,与观察组的1例(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卵汤联合替勃龙较单独使用替勃龙可明显提高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改善性激素和骨密度水平,降低Kupperman评分,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8.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绝经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S),习惯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进行性衰退直至消失,雌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分泌失调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或“断经前后诸证”。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肾,肝在老年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鹏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1):7-8
老年性痴呆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肾精”是“脑神”的物质基础,心主神明,心肾相交则阴精上承,阳气下藏,神明得用。肝郁多致瘀血痰浊,损及心神而致呆病。肝、心、肾关系密切,心肾相交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疏肝、滋肾养心、交通心肾是治疗痴呆的大法。 相似文献
10.
蔡丽莺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1):62-64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报道很多,有通过单纯的针刺、艾灸方法,也有诸法联用或配合药物等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1.
谭庆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1,(9):143-144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清心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采用补肾疏肝清心法组方中药汤剂治疗,并以坤宝丸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56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82.4%,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补肾疏肝清心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证明该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实用行。 相似文献
12.
谭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9):143-144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清心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采用补肾疏肝清心法组方中药汤剂治疗,并以坤宝丸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56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82.4%,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补肾疏肝清心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证明该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实用行。 相似文献
13.
针刺补肾法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文章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针剌补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针刺从肾论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肾虚型绝经综合征妇女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肾虚型绝经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生存质量现状以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以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4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绝经综合征肾虚证候的不同症状的出现率;对中医证候量表记分及生存质量量表总记分及其4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对不同绝经时段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本研究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精神神经系统和骨骼运动系统等症状,绝经综合征主症以及肾虚的典型症状的出现率较高.心理和生理症状有较好的相关性.②中医证候记分越高,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③绝经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较绝经前普遍较差;肾阴虚患者在性生活维度方面,肾阳虚患者在生理症状维度方面,绝经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欠满意,随绝经年限的增长生存质量有下降趋势.中医证候与生存质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具有不同中医证候期的患者,生存质量的维度变化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必定经历的阶段,更年期脏躁之情志变化严重影响女性及其家人的生活。吾师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后认为更年期脏躁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肝气郁滞,治以补肾健脾,疏肝解郁,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李顺景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6)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对围绝经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评分标准将42例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口服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30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重度组治疗前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滋水清肝饮治疗重度围绝经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抑制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在妇女主要由卵巢产生,它可以调节促卵泡生成素分泌。文章综述了抑制素的生理功能,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理的关系,对妇女围绝经期分期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抑制素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