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的时机,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63例(63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玻璃体积血时间分组:Ⅰ组15—30d,19只眼;Ⅱ组31~90d,24只眼;Ⅱ组〉90d,20只眼。均于术前或术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并发白内障者一期或二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数据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最终视力:Ⅰ组平均视力0.39±0.227,Ⅱ组0.19±0.215,Ⅱ组0.14±0.148,Ⅰ组和Ⅱ组比较χ^=13.383,P〈0.01;Ⅰ组和Ⅲ组比较χ^2=13.217,P〈0.01;Ⅱ组和Ⅲ组比较χ^2=0.045,P〉0.05。结果表明:15—30d内行手术治疗最终视力明显高于〉30d手术组患者,最终视力随术前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患者最终视力随术前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15—30d内手术治疗可取得比较好的视力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28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患者进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增殖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及玻璃体腔长效气体、硅油或灌注液填充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该28例患者术中均可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闭锁呈白线状。视网膜静脉阻塞颞上方20例,颞下方8例。合并视盘新生血管2例,18例阻塞区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及交通支。并发视网膜脱离7例,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是视网膜分支阻塞的有效手术方法,术中应谨慎去除阻塞区增殖病灶,光凝视网膜无灌注区,术后注意观察阻塞部位的视网膜复位及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玻璃体积血患者241例,其中RVO者28例(28只眼)(占11.6%)。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患者的发病特点、视力预后、RVO相关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占92.9%,2例术后视力保持不变,占7.1%。中央静脉阻塞11例,分支静脉阻塞17例。分支静脉阻塞术后视力好于中央静脉阻塞(P〈0.0235)。玻璃体积血时间小于2个月的患者(10例)视力预后好于2个月后手术者(18例)(P〈0.05)。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者较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者视力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RVO性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手术时机一般选在经药物治疗2~3个月积血仍不吸收时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RVO性玻璃体积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曹芳  曹虹 《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775-1776
目的:观察视网膜裂孔引起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于视网膜裂孔引起玻璃体积血,给予半卧位、双眼包扎、应用止血剂及裂孔激光光凝封闭等对症处理。结果:经双眼包扎、应用止血剂及半卧位治疗1~14d,眼底可视度增加,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后,视网膜裂孔封闭,无再出血。结论: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时,双眼遮盖并及时行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可避免视网膜脱离是争取较好视力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T2DM)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T2DM 228例(289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观察,其中16例(17只眼)的玻璃体积血由BRVO引起.玻璃体切除手术前视力手动~0.04.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32.80±16.70)月.结果 T2DM玻璃体积血合并BRVO的发生率为5.9%;玻璃体切除手术后视力0.01~1.0,颞上分支静脉阻塞者术后视力较差;手术时机≥6个月者易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且术后视力较差.结论 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手术迟于6个月者术后视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必要性。 方法:对28例28眼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并分析玻璃体积血与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关系。 结果: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玻璃体积血28例中,7例术前B超未发现视网膜脱离,而在术中发现3例裂孔,4例伴裂孔周围浅脱;28例患者术后视力(包括术后随访最佳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数指/眼前以上者27例(96%),≥0.05者20例(71%),≥0.3者5例(18%),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尽早发现视网膜裂孔及浅脱离,阻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所致的玻璃体积血,观察其保存视力、阻止病变发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RVO致玻璃体积血患者15例15眼,根据出血量多少决定光凝治疗时机,逐步完成全部阻塞区的激光治疗;术后观察视力、出血吸收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消退等情况。结果:患者15例完成光凝时间历时1wk~6mo,光凝次数1~8次。14例玻璃体积血全部吸收,视力稳定或提高,达到临床治愈;1例发生反复出血,未愈;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消退。结论:对于适当病例,视网膜光凝术可有效治疗RVO所致玻璃体积血,并使已发生的继发性青光眼消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组(药物及激光治疗),各25例,观察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玻璃体积血的病例数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结论:注重造影检查,应用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防止基层医院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玻璃体积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发生持久的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时,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挽救视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积极探讨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对于改善预后,提高手术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此文通过对患者术前相关疾病水平,术前视网膜损害程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综合分析,发现患者全身状态及局部组织炎症水平的稳定,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5-03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3例83眼,根据术中所见,其中有28眼玻璃体积血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术后随访9~36(平均22.4)mo.检查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为33.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3.3~4.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4眼(86%),视力不变4眼(14%),无视力下降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黄斑水肿5眼,发生率18%;所有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复发玻璃体积血.结论:手术治疗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单纯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0年10月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40例(40眼),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期术后3-1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玻璃体积血切割术,术后3月视力≥0.6者10眼,视力0.1-0.6者20眼,视力数指-0.1者5眼,3眼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2眼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行睫状体冷凝术视力丧失。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于糖尿病性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性药物治疗长期不吸收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玻璃体积血(VH)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再积血(PV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5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首次行PPV治疗的RVO继发VH患者195例19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02例102只眼, 女性93例93只眼;年龄(62.93±9.78)岁。根据PPV后是否发生PVH, 将患者分为PVH组、无PVH组, 分别为17(8.72%, 17/195)、178(91.28%, 178/195)例。PVH发生时间为PPV后(140.33±130.85)d。所有患眼均由同一名医生行23G或25G PPV, 手术中根据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 选择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以及手术完毕是否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曲安奈德治疗。手术后随访时间(9.45±6.68)个月。分析影响PVH发生的基线、眼部、手术因素。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眼部因素包括RVO类型、晶状体状态、VH病程、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等;手术因素包括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是否剥除内界膜、玻璃体腔填充物...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方式及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11例行玻璃体切除伴常规的环扎加压手术。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0眼,未提高1眼,视网膜完全复位,介质清晰,裂孔封闭。术后随访1眼3月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结论:对于玻璃体积血,应常规行B超检查并定期随访,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应尽早手术,以期取得较好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过程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iatrogenic retinal breaks,氉IRB)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9例133眼玻璃体手术病例,记录眼别、术前诊断、玻璃体后脱离状态、晶状体状态,分析术中IRB的数目、分布及预防措施。结果 133眼中12眼术中出现13个IRB,总体发生率为9.0%。其中,黄斑裂孔或黄斑前膜33眼中3眼(9.1%)出现IRB,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2眼中6眼(11.5%)出现IRB,玻璃体积血40眼中3眼(7.5%)出现IRB。8眼(6.0%)出现巩膜切口相关IRB,5眼(3.8%)出现其他区域IRB,其中1眼同时存在巩膜切口相关IRB及其他区域IRB。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组的IRB发生率(12.3%)高于术前存在玻璃体后脱离组(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有晶状体组的IRB发生率(10.5%)高于术中联合超声乳化组(4.5%)及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组(8.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4眼(3.0%),所有视网膜脱离眼经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各种疾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均有发生IRB的可能,没有证据表明术中制作玻璃体后脱离及晶状体状态与IRB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为避免IRB可能引起的玻璃体术后视网膜脱离,术中仔细排查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4例因视网膜裂孔形成而表现为急性、掩盖眼底观察的致密玻璃体积血的病例。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复习各例的临床记录。结果:患者4例为2男2女,年龄38~69岁。患眼为右眼(也为高度近视眼)1例,左眼(近视1例,正视眼2例)3例。病程1d~3wk。首诊时视力为手动~0.04。经过玻璃体手术(3例)和单纯激光光凝(1例)处理视网膜裂孔,最后随访视力均有改善,分别为0.04,0.2,0.6与0.8。结论:对于因视网膜裂孔形成引起的急性玻璃体积血应保持警惕,早期诊断和封闭裂孔可避免视网膜脱离,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复习连续的37例RVO患者经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的38只眼临床资料。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19例2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18例18只眼。结果手术中确认27只眼有新生血管膜,23只眼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34只眼视力改善,占89.5%,其中22只眼有0.1以上的视力。4只眼视力未变。CRVO组病史较长,手术后视力改善较少。结论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能改善多数伴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RVO眼预后。(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的疗效。方法复习连续的37例RVO患者经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治疗的38只眼临床资料。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19例20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18例18只眼。结果手术中确认27只眼有新生血管膜,23只眼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34只眼视力改善,占89.5%,其中22只眼有0.1以上的视力。4只眼视力未变。CRVO组病史较长,手术后视力改善较少。结论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能改善多数伴有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膜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RVO眼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眼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积血,早期予双眼包扎、半卧位、止血,出血3d后予活血化瘀、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治疗。根据病情变化采用激光封闭裂孔及行20G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所有病例至少随访12个月。结果23眼玻璃体积血在1周~3个月,平均(32.95±12.61)d吸收,采用视网膜激光治疗,裂孔完全封闭,视力无明显变化。4周内,3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1眼矫正视力提高,2眼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5眼玻璃体积血无明显吸收,2~4周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矫正视力0.3—0.6。结论急性玻璃体后脱离引起的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积血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并发现裂孔、及时光凝封闭裂孔是获得良好结果的关键。尽早手术是争取较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建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2-2018/12我院收治的105例105眼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裂孔患者,其中男54例,女5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在105眼中共有151个视网膜裂孔,其中82个裂孔位于颞上象限(54.3%),28个位于鼻上象限(18.5%),27个位于颞下象限(17.9%),14个位于鼻下象限(9.3%)。视网膜裂孔的形状以马蹄形为主(77.5%)。裂孔直径1/8~4PD之间,最常见的为1PD大小。76例(72.4%)视力优于或等于术前视力。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 扣带组与玻璃体切除组相比,视力改善无差异(P>0.05)。

结论:视网膜裂孔是玻璃体积血的重要原因。视网膜裂孔多位于颞上象限,以马蹄形为主。全面了解视网膜裂孔相关的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裂孔,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如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小于1.6并且光定位小于1m,术后视力则差。如果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特别是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预后也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因不明原因大量玻璃体积血病人,经术中眼底检查及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3G (Guage)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其中2例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入全氟乙烷(C2F6)气体.术后随访(18.6±10.03)月(3~3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03±0.02(手动/20 cm ~ 0.06);所有患者术后l周及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分别为0.24±0.14 (0.05~0.4)、0.36±0.21 (0.1~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 =-4.72,P<0.01; t=-4.94,P<0.0l).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恢复至0.3及以上者7只眼(70%).术前1天、术后1d、3d、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9.87±3.23)、(11.91±4.66)、(10.47±2.83)、(11.94±2.89) mmHg,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95,P>0.05).所有病例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访期内未见动脉瘤体再次破裂出血等复发情况.结论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