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强酸与二元弱酸混合酸中各组分酸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法的基础上,理论上当二元弱酸的半中和点的pH为第一终点时,可推导出Ve_2/V_4~T=2Y-1的公式,从而找出各组分酸含量的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强酸中毒和强碱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总结强酸和强碱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结论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缓解患者中毒后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中和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贯穿于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对中医病因和养生理论的影响尤为明显。通过比较分析中医病因理论和养生理论中有关气候、情志、饮食、起居等内容,认为中医病因理论和养生理论讨论的内容多涉及同一对象,而中和观就是二者联系的纽带,也是衡量某一事物是病因抑或是养生因素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5.
1983年,Barré-Sinoussi和Montagnier等[1]首次分离到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毒,随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human i 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The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UNAIDS)的最新统计[3],全球范围内HIV的感染人数约为3 330万,仅2009  相似文献   

6.
刘劲阳  欧阳滢 《中外医疗》2010,29(26):31-32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中和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10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别应用重组型干扰素(rIFNa-2a)(37例),(rIFNa-2b)(33例)和(rIFNa-1b)(35例).用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检测10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的干扰素中和抗体(NA),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 105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中23例患者治疗后检出NA(21.9%).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含量在NA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rIFNa-2a组(NA)阳性率(32.43%)明显高于rIFNa-2b组(18.18%)和IFNa-1b组(14.3%)(P<0.01).在N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3例NA阳性者在治疗结束时3例(13.04%)患者血清中HBVDNA被清除,82例NA阴性者在治疗结束时28例(34.15%)患者血清中HBVDNA被清除,二者比较P<0.01.结论 NA能影响干扰素的疗效,并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2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体内分离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的特异性单克隆B细胞,并筛选出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SARS-CoV-2 RBD中和抗体。方法 以生物素化的RBD为分子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康复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进行单克隆B细胞分选,将获得的B细胞经裂解并完成逆转录后,采用随机引物对抗体的重链及轻链进行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克隆至对应的表达载体,随后相应配对的重轻链质粒共转染293F细胞中进行表达,利用Protein A柱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采用原始株(WT)假病毒开展中和实验挑选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0.1μg/mL的抗体,进一步在原始株(WT)、Beta株(B.1.351)和Delta株(B.1.617.2)活病毒以及目前的流行株XBB、BA.5、BF.7假病毒...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用雷尼替丁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夜间酸突破现象.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奥美拉唑20 mg,2次/d,另一组晨服奥美拉唑20 mg,晚临睡前服雷尼替丁150 mg,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内镜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0.9%,单用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72.2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用雷尼替丁可控制夜间酸突破现象.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神经网络趋化性算法的一种新的实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和一种控制作用受限的自学习非线性控制方法。将其用于连续搅拌签式发酵器的状态变量的在线预测和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预测精度高,控制效果好,具有强抗扰和强鲁棒性。在不知道生化过程模型结构的情况下,神经网络模型,可取很容易地通过在线或离线学习到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生化过程的输入.输出关系。对于经过最优操作点,稳态增益的符号会发生变化的这类难以控制的生化过程,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策略,可以使生化反应器始终维持在最优状况。本方法有望在实际工业过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pH值和溶氧(DO)水平控制要求的分析,设计了用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氮化碳四组气体关联控制pH值和DO水平的控制系统。该系统根据对瞬时pH值和DO值参数的检测,通过微处理机进行一系列的逻辑判断和具有PI调节规律的DDC增量词节计算,再经四气体关联互补计算和多重时序控制环节,综合调节四组气体电磁阀的相互开闭时间,实现对培养过程中pH值和DO水平的控制,满足动物细胞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膳食脂肪组成及膳食脂肪含量对粪pH值以及粪胭酸含量的影响,为膳食调整、结肠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菜籽油组、猪油组,以相应的饲料喂养.实验期间取新鲜粪便,采用精密pH计测定粪pH值每两周测定一次,采用比色法测定粪胆酸每四周测定一次.结果菜籽油与基础饲料组的小鼠粪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油组小鼠粪pH值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以及菜籽油组(P〈0.05).各组之间的小鼠粪胆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菜籽油组与猪油组对小鼠粪pH值的影响不同,猪油可以显著升高肠道pH值;不同膳食脂肪组成和膳食脂肪含量对粪胆酸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D-756发酵生产D-核糖过程中,采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混合发酵,葡萄糖酸作为pH调节剂,能促进菌体的生长,显著地提高D-核糖的产量。经酶活测定,发现流加葡萄糖酸能提高单位发酵液中葡萄糖酸激酶的酶活。在5L发酵罐中,利用葡萄糖酸维持发酵pH值在7.2,培养72h后产核糖76.8g/L。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采用自校正模糊PID控制算法的PCR芯片实验室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将模糊推理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利用PCR芯片上溅射的Pt电阻获取温度信号,通过PID精确输出控制在芯片背面直接制备的微加热器和外加的半导体致冷器件,实现了PCR芯片的高精度快速变温控制,可用于近场光学显微镜实时探测PCR扩增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近场分布,为实现高灵敏度DNA定量检测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pH电极位置对反流性食管炎酸监测的影响,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试验(T)组。 C组 30例用测压法将 pH电极置于下食管括约肌(LES)上缘 5 cm处;T组 30例用 pH梯度法将电极放于胃食管连接处(GEJ)上方 5 cm处。连续 24 h pH监测。结果显示,C与T组前鼻孔至GEJ平均距离分别为(46. 2±4.1) cm与(46. 5±4. 5) cm,两者无明显差异(P=0. 8)。两组前鼻孔至GEJ平均距离(46. 3±4. 3) cm比 C组前鼻孔至LES上缘平均距离(43. 3±3. 1) cm低 3. 0 cm(P=0. 0003)。食管酸监测的 pH<4,总百分时间和总计分在T组(8.5和 45. 5)和T组中GEJ>LES上缘+3 cm和<-3cm范围者(10. 0和 99. 3)较C组(4. 8和 26. 3)均有明显增高, P均<0. 01),而T组中GEJ≤LES上缘+3 cm和≥-3 cm范围者(7. 1和 39. 4)则无明显差异( P均>0. 05)。研究结果表明,因 GEJ常比 LES上缘偏低,故以 GEJ安放电极(尤其是GEJ>LES上缘 + 3cm或<- 3cm范围者)对反流性食管炎行 pH监测时  相似文献   

16.
烧结过程具有强非线性、时滞和时变等特性。在分析烧结过程热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烧结终点的模糊滑模控制策略,将模糊逻辑和滑模控制方法结合起来,并将其应用在某烧结厂烧结机的台车速度控制中。这种控制方法能在线调整参数,对烧结过程中大惯性、大滞后对象进行有效控制,在对象参数变化或存在较大扰动的情况下,能保持较好的控制品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稳定了烧结生产,为实现烧结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pH传感针,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72例慢性腰腿痛与肩臂痛者曲池穴和非穴位的pH值,结果:①63.3%的健康人pH值穴位低于非穴位(P<0.05);②患者的穴位与非穴位pH值差异与正常人基本一致,穴位低于非穴位占72%,穴位高于非穴位占28%;③对同一穴位进行提插捻转治疗,运针后pH值明显上升(P<0.05);④患者与健康人曲池穴与非穴位pH值比较,显示出患者穴位与非穴位pH值均低于健康人(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同胃肠疾病患者胃液胃酸pH、尿素、氨及抗-HpIgA的含量,分析其在Hp感染中作用。方法用微玻璃电极法测定胃液pH值;用干式化学分析仪测定胃液尿素和氨的含量;Hp感染的鉴定采用尿素酶试验及组织wS银染方法,两者均阳性者确定为Hp阳性;采用ELISA方法测定胃液抗-HpIgA含量。结果Hp感染患者胃液pH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尿素、氨含量差异更为显著(p<0.01);不同胃酸分泌情况下Hp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胃液pH与抗-HpIgA含量呈强正线性相关(r=0.926,p<0.01)。结论测定胃液胃酸、尿素和氨有助于Hp感染的诊断,胃液pH可能会影响IgA的含量及Hp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家兔缢死的血气分析和pH值的变化 ,探讨血气分析和 pH值检验对鉴定缢死的法医学意义。方法 将家兔用缢颈的方法处死 ,进行血气分析和 pH值测定。 结果 缢死家兔 pH值下降 (P <0 0 0 5 ) ,Pco2 增高 (P <0 0 5 ) ,O2 SAT下降 (P <0 0 5 ) ,Po2 ,Hco3 ,Tco2 和BE变化不明显。结论 缢死家兔 pH值 ,Pco2 和O2 SAT发生明显变化 ,检验血气分析和pH值对鉴定缢死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