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DD分析法对该组患者2年内DDDs(药物使用频度)、DDC(药品限定日费用)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按照顺序排列。结果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格瑞列奈片、格列吡嗪以及格列美脲、格列喹酮、二甲双瓜是门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药物种类包括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第二代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阿卡波糖、格瑞列奈片、格列齐特使用排名情况变化不大,格列吡嗪变化最大,其他药物两年之内的变化情况并不明显。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选择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选择针对性阶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对药物的疗效以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总结。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9月—2018年2月在该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该组患者的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降糖药物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该院2017年9月—2018年2月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用药频度排序依次为阿卡波糖、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释片、吡格列酮、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喹酮、伏格列波糖片、瑞格列奈等。在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中对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的处方进行分析后发现,联合用药的模式主要为磺脲类药物联合双胍类药物,并且联合用药比较合理,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给患者给予口服联合降糖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并且不良反应还比较少,治疗效果显著,此种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比较国家基本药物中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选取体重指数19~27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5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格列本脲(A组)、格列吡嗪(B组)、二甲双胍(C组)、格列本脲+二甲双胍(D组)、格列吡嗪+二甲双胍(E)进行治疗,观察疗效,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CEA)进行分析.5组均可有效控制血糖,均可显著降低HbA1c.格列本脲更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但由于易发生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老年患者应更加慎重;在以控制空腹血糖和体重为主要目标时选择二甲双胍更经济;在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要目标时选择格列吡嗪更为合理,尤其是体形偏瘦者更为合适;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适合单用格列吡嗪或二甲双胍效果不佳者,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研究。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符合胰岛素抵抗临床诊断指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如下指标: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OGTF、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用二甲双胍前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分别为-4.91、-4.62;用格列吡嗪前后分别为-4.87和-4.61;组间和组间用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二甲双胍可使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改善,而格列吡嗪无此作用。结论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均可使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而以二甲双胍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口服药物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HbAlc、2 hPG、FPG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优于二甲双胍肠溶片联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许多单用磺脲类或二甲双胍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我们在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时发现,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能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该院门诊糖尿病治疗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管理,为糖尿病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门诊药房2016年1月—2017年6月诊断含有"糖尿病"的处方3 275张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用药频度DDs,处方比例、联合用药、药物利用指数等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门诊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探讨。结果经过调查统计,该院门诊糖尿病用药的购药金额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阿卡波糖、瑞格列奈、格列喹酮和二甲双胍;DDDs以阿卡波糖、格列喹酮、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较高;降糖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大部分1,仅罗格列酮的药物利用指数1。结论通过该次调查研究,该院各类降糖药物的使用及联合用药等情况均和指南推荐用药原则相一致,因此,该院门诊降糖药物的总体用药类别和品种合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月在该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口服降糖药效果,分成口服安慰剂和二甲双胍的对照组150例和口服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观察组150例,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体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明显,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宣传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针对目标为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抽选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治疗,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差异,统计各组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例数,计算发生率。结果未服药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8 2、0.054 5、0.038 8,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标(6.19±0.92)mmol/L、餐后2 h血糖指标(8.69±1.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标(6.69±0.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307 3、7.037 6、9.122 7,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7 5,P0.05)。结论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口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疗效更加,可帮助患者稳定控制血糖指标,且较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来得时(R))与盐酸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78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来得时(R))组,B组为精蛋白锌胰岛素(诺和灵N)组,两组均口服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后空腹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门诊用药分析,总结药物疗效及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胰岛素增敏剂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降糖用药的合理性。结果经比较得知,该院门诊用药频度依次为达美康、甲福明、亚莫利、消渴丸、诺和灵50R等,降糖药物联合用药主要为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联合用药在糖尿病治疗中较为普遍,患者临床病症可明显缓解,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一用药(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口服联合降糖药物的临床疗效明确,能够显著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不良反应少,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泌剂,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相比,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最强。应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服用二甲双胍和饮食控制的患者,因此在多个治疗指南中被推荐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也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一般不和另一种胰岛素促泌剂格列奈类药物合用。具体来说,在不同的人群应用磺脲类药物,用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与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A组口服二甲双胍,B组口服格列吡嗪,C组两种药物联用,比对其降糖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A、B、C三组降糖有效率分别为62.79%、72.09%和95.34%,其中A、B两组降糖效果对比无差异(P0.05);A、C与B、C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2A、B、C三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4.65%和9.3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疗法,安全可靠,降糖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叶雄伟 《糖尿病新世界》2023,(10):89-91+103
目的 探究比较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喹酮联合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90例糖尿病(2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编号分组法分为干预组(n=45)与研究组(n=45)。干预组采用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采用格列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不同联合治疗手段下的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各项血糖水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干预组,干预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研究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血糖波动幅度指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格列喹酮联合二甲双胍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与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3例。A组口服二甲双胍,B组口服格列吡嗪,C组两种药物联用,比对其降糖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A、B、C三组降糖有效率分别为62.79%、72.09%和95.34%,其中A、B两组降糖效果对比无差异(P>0.05);A、C与B、C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2A、B、C三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4.65%和9.3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疗法,安全可靠,降糖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口服降糖治疗的90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组、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组和格列吡嗪+吡格列酮组3组,治疗1年。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骨钙素、尿吡啶酚/尿肌酐(尿PYD/Cr)。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腰椎、髋部骨密度。结果二甲双胍组腰椎骨密度平均增加0.49%,髋部骨密度平均增加1.82%。而吡格列酮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分别下降1.46%和1.97%左右。治疗后二甲双胍组髋部骨密度明显高于吡格列酮组。结论与吡格列酮组比较,二甲双胍能明显增加男性糖尿病患者髋部骨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院2012—2014年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了解用药趋势及是否合理。方法利用HIS系统对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用药总金额逐年上升,磺脲类、格列奈类、a-糖苷酶抑制剂销售金额及格列吡嗪、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的DDDs排序均稳居前三,而二甲双胍排序严重靠后。结论二甲双胍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与我国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线药物的首选药严重不符~([1]),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忠者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呲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3例2型糖尿病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一组为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一组为格列毗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以就两组的空腹向糖(FBG)及早镁后2h血糖(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的对比情况,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列吡嗪控释片疗效有效性。同时通过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比较.强调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结果:12周治疗后,43例患者使用格列齐特缓释剂后和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型对比的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非常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临床疗效相当。两组血糖日均值也相近。两组经血糖监测观察到低血糖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吡嗪控释片疗效相似,但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及夜间血糖水平都不尽相同:有些患者表现为空塍血糖轻度升高,早餐后高血糖.夜间血糖轻度升高;另一些患者表现为空腹高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轻度升高,夜间高血糖。缓释荆是l级释放(等比释放)较适台于前者,控释剂是0级释放(等量释放)较适台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单药与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选取该院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A、B、C 3组,A组单用二甲双胍药物,B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与吡格列酮药物治疗,C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与诺和灵药物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B组总有效率为96%,C组总有效率为88%。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3组用药方案治疗均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以药物经济学方面分析,A组的用药方案最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用药情况以及用药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年—2014年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总结分析,并且研究各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在所使用的抗糖尿病药物中,罗格列酮和阿卡波糖的日用额相较而言是比较高的;在口服糖尿病药物中,格列硅酮、格列吡嗪以及二甲双胍的用药频度比较高。在注射用胰岛素类药物中,诺和灵笔芯30R的销售量是最高的。结论在所使用的治疗糖尿病药物中,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笔芯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说明了该院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