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B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C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体质指数(BM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BMI低于A组、B组(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氨氯地平或二甲双胍相比,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提高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血压控制效果,降低BMI,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压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血压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收治的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调脂效果〔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HDL-C、BMI及W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BMI及WHR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提高调脂效果、减轻体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单纯应用氨氯地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高血压疾病用药前后的血脂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高血压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肥胖型高血压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侯丽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19-4121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在130例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通过急性盐水负荷试验筛选出84例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分成3组,观察组28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A)28例,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B)28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剩余46例非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C),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所有组别全部患者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组间降压疗效比较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C)>对照组(B)。调脂效果比较:对照组(A)治疗前后TG、TC、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C)在降低TG、TC、LDL-C及升高HDL-C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BMI及WHR下降程度的比较为:观察组>对照组(B)>对照组(A)(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C)在降低BMI及WHR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FPG、FINS、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对照组(B)>对照组(A),而观察组与对照组(C)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降压、降低BMI、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二甲双胍能够调脂、降压、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对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联合此两种药物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二甲双胍及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盐水负荷试验筛选出88例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四组,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组22例(A组),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组22例(B组),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组22例(C组),剩余22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二甲双胍片及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D组)。全部患者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分别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四组患者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 0. 05),D组患者降压疗效均优于A组、B组、C组(P 0. 05)。调脂效果比较:在降低TG、TC、LDL-C及升高HDL-C效果方面D组均优于A组、B组、C组(P 0. 05)。治疗后D组的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下降程度均大于A组、B组及C组(P 0. 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二甲双胍片及瑞舒伐他汀钙片能够调脂、降压、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三者具有协同作用,对盐敏感性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三药联合应用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中国人群肥胖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从建库到2015年1月发表的关于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12篇相关文献,共1 019例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组(试验组)患者511例,单用氨氯地平组(对照组)508例。研究表明,试验组有效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BMI、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降压、胰岛素、调脂方面,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氨氯地平组,目前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三组,每组56例.第一组(D1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第二组(D2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第三组(G组)接受氨氯地平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治疗后观察和比较各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以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 G组治疗后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降压有效率为94.64%;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FINS和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G组治疗后BMI和腰臀比(WHR),较D1组和D2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氨氯地平和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两者单用的降压降脂效果,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BMI,两者联用对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坎地沙坦与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糖尿病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非糖尿病肥胖型高血压患者5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M组和I+M组,每组250例,其中C+M组患者脱落6例,I+M组患者脱落7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C+M组患者给予坎地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I+M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体质指数(BMI)、腰围、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BMI、腰围及治疗后心率、腰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M组患者SBP、DBP、BMI低于I+M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HOMA-IR及治疗后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M组患者TC、TG、HOMA-IR低于I+M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FMD、NID及治疗后NI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M组患者FMD高于I+M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坎地沙坦联合二甲双胍与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对非糖尿病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相当,但与厄贝沙坦联合二甲双胍相比,坎地沙坦联合二甲双胍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体脂分布、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患者胰岛素抵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对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组,二甲双胍组有42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联合组有41例患者,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记录两种用药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体质指数、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空腹血糖、体质指数、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有2例,头痛的有2例,乏力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二甲双胍组患者头痛的有3例,乏力的有1例,恶心、呕吐的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其不良反应情况不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两组均予以常规降血压治疗,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12周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体质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SI、HOMA-IR均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明显(P 0. 05)。结论二甲双胍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压及体质量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及Hb Al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6周后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及Hb Al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度拉糖肽注射液治疗肥胖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5月相城人民医院接诊治疗的93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编号奇偶结果划分为观察组(奇数编号,47例)与对照组(偶数编号,46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单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观察组治疗方案为二甲双胍联合度拉糖肽,两组均持续用药3个月。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用药3个月后血糖、血脂指标水平,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及BMI指数变化情况,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腰围、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时可在二甲双胍降糖用药的基础上联用度拉糖肽,对调控血脂水平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体质量,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A组患者单纯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B组患者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u值分别为2.601、4.048,P值分别为0.009、0.000);对照A组和对照B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44,P=0.061)。治疗前3组患者SBP、DBP、BMI、W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BMI、WHR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而治疗后对照A组和对照B组SBP、DBP、BMI、W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TG、TC、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TG、TC、LDL-C、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FBG、HbA_(1c)、ISI和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HbA_(1c)、ISI和FINS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而治疗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患者FBG、HbA_(1c)、ISI和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降压效果稳定,且能减轻体质量、调脂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临床中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采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β细胞功能情况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疗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应用利拉鲁肽加二甲双胍治疗对微炎症状态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0.85 g/次口服治疗,2次/d,治疗16周;联合用药组应用利拉鲁肽加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同上,利拉鲁肽初始剂量0.6 mg皮下注射,1次/d,一周后调整剂量至1.2 mg,第3周后加量至1.8 mg。比较两组肥胖2型糖尿病转归;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指标、体质指数、微炎症状态。结果联合用药组肥胖2型糖尿病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体质指数、微炎症状态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用药组血糖指标、体质指数、微炎症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应用利拉鲁肽加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体质指数,控制体重,且对微炎症状态有减轻作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转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压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NAFLD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时间6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腰臀比、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压、血脂和糖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和糖代谢指标得到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和糖代谢指标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够改善高血压合并NAFLD患者的血压和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