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探讨白蛋白尿对非糖尿病CKD患者CV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5例非糖尿病CKD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心电图、胸部X线、心超及CVD的危险因素。结果:(1)1245例患者中CKD1、2、3、4、5期分别为304例(24.4%)、281例(22.6%)、372例(29.9%)、157例(12.6%)、131例(10.5%);CKD1~5各期有蛋白尿者分别为208例(68.8%)、194例(69%)、269例(72.3%)、117例(74.5%)、106例(80.9%)。(2)与CKD1期患者相比,CKD2~5期患者年龄、SBP、DBP、Scr、UA明显升高,eGFR、Hb、Alb明显降低(P〈0.05);CKD3期患者TG、LDL升高,HDL降低(P〈0.05);CKD4、5期患者TC、LDL、HDL降低;TG升高(P〈0.05)。(3)与CKD同期非白蛋白尿组相比,白蛋白尿组CKD1~5期患者Scr、UA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P〈0.05);CKD2~5期患者SBP、DBP明显升高,eGFR、Hb明显降低(P〈0.05);CKD4、5期患者TC、HDL降低,TG、LDL升高(P〈0.05)。(4)CKD患者CVD发病率从CKD1~CKD5期逐步升高(P〈0.05),白蛋白尿患者CVD发病率以及胸部X片、心电图、心超异常阳性率升高更加明显(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D与年龄、SBP、UA、TG、白蛋白尿呈现正相关,与GFR、Hb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非糖尿病CKD患者CVD发病率随CKD进展而增高,与白蛋白尿密切相关,白蛋白尿是CVD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2.
不同低蛋白饮食延缓CRF进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豆蛋白为主的低蛋白饮食(LVPD)和动物蛋白为主的低蛋白饮食(LAPD)延缓CKD3~4期患者肾功能减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CKD3~4期(eGFR15~59ml/min)患者分成LVPD(22例)和LAPD(20例)两组,其人口学、疾病程度、治疗状况、蛋白质与热量摄入均具可比性,但LAPD组要求动物蛋白摄入占总蛋白的50%,LVPD组要求动、植物蛋白之比30%和70%,且植物蛋白中大豆蛋白占50%以上。研究周期为12个月。主要观察u-pro、eGFR、Scr、BUN、TC、TG、LDL、HDL、Alb、PA、TF、Ca2+、P3-及人体测量指数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能改善eGFR、减少u-pro,其中LVPD组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P〉0.05);LVPD组治后较治前血PA、TF、HDL、Ca2+增高,LDL、P3-降低(P〈0.05~P〈0.01),其中对HDL、Ca2+、P3-的疗效优于LAPD组(P〈0.01);两组血Alb、TC、TG以及人体测量指数基本稳定。结论:LVPD和LAPD对CKD3~4期患者均有一定的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的作用,但LVPD在调节脂质及钙磷代谢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28例住院CKD患者,分析年龄、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结果:77.13%(253/328)的CKD患者伴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与收缩压呈负相关(B=-0.407,F=202.11,P〈0.001),而年龄、血糖、血脂及血尿酸对CKD患者的收缩压没有显著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年龄及血尿酸对CKD患者舒张压均有影响,其中肾小球滤过率与舒张压呈负相关(B=-0.155,F=66.53,P〈0.001),年龄与舒张压也呈负相关(B=-0.192,F=43.11,P〈0.001),血尿酸与舒张压呈正相关(B=0.013,F=30.72,P〈0.001),血糖、血脂对舒张压没有显著影响。CKD各期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及三酰甘油等指标多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CKD各期发病年龄、血压、血尿酸及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KD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肾功能状态、年龄、血尿酸均对血压有影响,其中以肾功能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SGA)评价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2~4期患者营养状态并分析其与病程进展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KD患者进行分组:①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为CKD2期组、3期组、4期组;②根据SGA评估分为营养正常组、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③根据病程进展分为进展1组、进展2组、进展3组。于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钙(Ca),血清磷(P),分析CK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病程进展的关系。结果在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CKD4期组与2期组H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期组与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期组与3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KD2期组第1天与12个月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KD4期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天、12个月,营养正常组、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Al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随访第1天、第12个月、第24个月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不同营养状况与病程进展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进展3组发生率为92.6%。结论Alb可作为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CKD患者PA随着肾功能下降及病程的延长而升高。重度营养不良对CKD患者病程进展影响较大,SGA评估CKD患者的营养状态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作用。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血尿酸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9.58%(21/71),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17.95%(28/156),P〈0.05。A组eGFR〈60ml/min者发生率达32.39%(23/71),明显高于B组(9.61%,P〈0.01)。A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膜性肾病(MN)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增生硬化性肾炎(SGN)明显高于B组(P〈0.01)。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硬化≥50%、新月体形成、系膜中度增生和肾小管间质中度病变重比例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MN与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两个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eGFR〈60ml/min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血尿酸正常者(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会促进HBV-GN高血压的发生、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影响HBV-GN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功能水平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65例IM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基线肾功能水平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1期组、CKD2期组、CKD3+4+5期组,比较患者人口学、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指标等的差异。采用相关性方程分析肾功能与年龄、24 h尿蛋白量、血压、临床生化指标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患者年龄14~84(45.33±15.19)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82例(49.6%),伴高血压76例(46.1%),合并水肿129例(78.1%);②与CKD1期的患者相比,CKD2期以上的患者临床及病理具有男性比例高、高龄、高血压及肾病综合征发生率高的特点,且CKD分期越高(即eGFR水平越低)的患者,肾小球节段硬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动脉壁增厚的比例越高;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与年龄、高血压、24 h尿蛋白、血清尿酸水平、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小动脉壁增厚呈负相关(P<0.05);④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24 h尿蛋白定量、高尿酸血症、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为IMN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N患者初诊时年龄、是否合并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是eGFR下降的相关因素;男性、大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影响IMN患者肾功能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广西城镇与农村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城镇和农村居民慢性肾脏病(CKD)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积极做好CKD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方法,对广西18~74岁常住居民进行CKD抽样调查。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离心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和肾脏B超,结果异常者3个月后进行复查。用国人校正的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时调查CKD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城镇和农村居民白蛋白尿标化患病率(5.22%比5.47%)和血尿标化患病率(1.07%比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农村居民肾结石患病率高于城镇(10.54%比6.95%,P < 0.05)。城镇与农村居民肾功能下降患病率(3.87%比4.04%)和CKD患病率(9.58%比9.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城镇与农村白蛋白尿患病率按年龄分布趋势不同,城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农村则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分别为30~40岁和60~74岁年龄段。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广西居民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史、慢性扁桃体炎、HBsAg阳性;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史。城镇居民CKD知晓率高于农村(14.45%比6.27%,P < 0.05)。 结论 广西城镇与农村居民CK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镇居民CKD知晓率高于农村,需要加强农村CKD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CKD)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影响其改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27例CKD患者和4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125、CA199、CA153、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Scr、Hb、年龄、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通过单因素分析筛出导致CKD患者肿瘤标志物改变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肿瘤指标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CKD组患者血清TPSA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A125、CA199、CA15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CEA升高危险因素,Alb、Hb下降是CA125升高的危险因素,Alb下降是CA199、CA153升高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大是TPSA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TPSA在CK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正常人群相同。在根据血清肿瘤指标诊断相关肿瘤时,须结合患者年龄、肾功能、Alb、Hb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进展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CKD)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42例住院CKD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以肾脏病预后膳食改良试验(modified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将随访两年后CKD分期级别增加者做为A组,无进展者做为B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D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男性、老龄、贫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CKD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CKD发生和CKD进展拥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胱抑素C及CGFR评价慢性肾脏病肾功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文测定各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Scr),分析二者异常表达率,并探讨依据CysC计算的CGFR与MDRD公式计算的eGFR的相关性,寻找方便、灵敏、准确评价肾功能的指标。方法:将172例CKD患者依据MDRD公式计算的eGFR进行分期(美国NKF-K/DOQI指南),分别测定各期患者的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胱抑素C(Cys C),计算CGFR,分析CysC与Scr的异常表达率及CGFR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CKDⅠ期组患者Cys C和Scr诊断肾功能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21.88%和0%,CKDⅡ期组分别为65%和15%,CKDⅢ期组分别为86.84%和97.37%,Ⅳ期与Ⅴ期组患者血清Cys C异常表达率与Scr相同,均达到100%。在各期CKD中,CGFR与eGFR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CKD各期患者CGFR和eGFR密切相关,CGFR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与MDRD计算评估的结果相符,CGFR与eGFR在判断肾功能方面具有一致性。而在CKDⅠ、Ⅱ、Ⅲ期患者血清Cys C异常表达率高于Scr,提示在肾功能损害早中期血清Cys C比Scr更敏感。Cys C及CGFR是评价肾功能的方便、灵敏、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1年单中心初始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贫血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按标准纳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新增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92例。收集人口学资料、肾病病史、就诊史、原发病、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红蛋白与性别、年龄、缴费类别、肾病病史、就诊史、糖尿病、感染、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使用史、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二氧化碳结合力(ECO2)、血清白蛋白(Alb)。结果:92例患者平均年龄(57.8±16.9)岁,平均Hb(72.7±14.6)g/L;与Hb〈90 g/L组相比,Hb≥90 g/L组有更多的肾内科就诊史和有ESA使用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b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感染、有ESA使用史、eGFR和Alb。结论:本中心初次血液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时贫血严重,贫血严重程度与合并感染、有ESA使用史、eGFR和Alb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中胎球蛋白A(FA)的水平,探讨FA在CKD患者中的表达,为CKD患者早期血管钙化的临床干预提供思路.方法:实验组: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定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的CKD未透析患者90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arfiltrationrate,GFR)计算参照MDRD公式并依据CKD分期,将90例患者分为3个组,A组:eGFR≥60ml·min-1· 1.73 m-2(CKD1、2期)、B组:eGFR 30~59 ml·min-1· 1.73 m-2(CKD3期)、C组:eGFR≤29 ml·min-1·1.73 m-2(CKD4、5期).对照组:同期在定西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两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FA水平;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钙(Ca),血清磷(P),血iPTH等.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对照组比较,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F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组间进行比较:A组与B组:B组FA水平低于A组(P<0.05);C组与B组:C组FA水平低于B组(P<0.05).C组血磷水平高于B组(P<0.05);实验A组与实验C组:实验C组FA水平低于实验A组(P<0.05).实验C组血磷水平高于实验A组(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胎球蛋白A与血磷、钙磷乘积负相关(P<0.05).与白蛋白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1)随着肾功能的下降,FA水平也下降,eGFR 30~59 ml/min(CKD3期)时,FA水平下降明显.(2)在CKD患者中,FA水平与血白蛋白成正相关,与血磷、钙磷乘积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肺动脉压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67例(CKD1期~CKD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并比较各组肺动脉压(PASP)和血浆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素(PTH)及钙磷乘积的差异,探讨CKD患者肺动脉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从CKD1期起,肺动脉压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升高,CKD3期开始其变化更加明显。CKD3期较CKD2期、CKD4期较CKD3期、CKD5期较CKD4期之肺动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7.96%(30/167)CK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HT;PASP≥40mmHg);(2)与肺动脉压正常组相比,PHT组患者BUN、Scr、PTH、钙磷乘积和ln(BNP)均显著增高(P〈0.05),而Hb却明显下降(P〈0.01)。肺动脉压与ln(BNP)、Scr、BUN、PTH、钙磷乘积呈正相关(P〈0.01),与Hb水平负相关(P〈0.01)。ln(BNP)和Hb进入以肺动脉压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y=20.404+3.556x1-0.103x2,其中y代表PASP(mmHg),x1为血浆ln(BNP)(pg/ml),x2为Hb(g/L)。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容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其严重程度及发生率与CKD严重程度相关。血浆脑钠肽水平和贫血程度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福州市成年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的所有年龄大于20岁的人群体检资料,进行CKD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6 927例成年体检者中,蛋白尿患病率为2.6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2.28%~3.06%];血尿患病率为12.11%(95% CI为11.35%~12.87%);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患病率为1.30%(95% CI为1.02%~1.58%).该人群的CKD患病率为14.81%(95% CI为13.97%~15.63%).结论 福州市成人体检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14.81%;CKD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女性、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住院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营养状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分析402例住院的CKD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脂各组份之间的关系。结果40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7.46%,超重和肥胖发生率41.3%。超重组的Hb、Alb、TP、TG、ApoB高于BMI正常组,肥胖组的Hb、Alb、TP、TG、TC、ApoB、LDL-C高于BM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血红蛋白、总蛋白低于非营养不良组。结论住院的CKD患者有较高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营养不良患者常合并贫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63例住院且尚未行肾脏替代治疗CKD患者进行HRV(包括SDNN、RMSSD、pNN50、LF、HF、LF/HF)检测,并分析影响CKD患者HRV的因素。结果:CKD1~5期患者HRV下降的比例为57.79%,在CKD1、2、3、4、5期的比例分别为30.77%、42.00%、52.94%、72.73%和87.27%,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SDNN均值为(110.8±33.5)ms,除CKD1与2期J间、CKD3与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均值为(30.2±18.7)ms,CKD5期明显低于其他4组,且与其他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N50均值为9.4±5.3,CKD1、2、3、4、5期患者的pNN50呈递减趋势,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F均值为(1014.3±609.2)ms,CKD3、4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均值为(806.9±318.3)ms,CKD3、4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F/HF均值为2.1±0.9,CKD1、2期间,CKD3、4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性别、血钠及血钾水平与HRV显著相关。结论:非透析CKD患者HRV下降的比例较高,且随着CKD分期增加,发生HRV下降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3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期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7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分析蛋白尿、肾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7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发生高尿酸血症137例(高尿酸组),发生率为76.9%;尿酸正常者41例(尿酸正常组)。女性患者高尿酸发生率为85.6%,较男性患者高尿酸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的蛋白尿、肾功能、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发生率高,但高尿酸血症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