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痹证之痹为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致使气血阻塞、运行不利,引起肌肉、关节部位发生疼痛、酸麻、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等症状.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将其分为3个类型药针同治,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廖先仕 《新中医》1994,26(6):61-62
热痹的证治体会廖先仕痹证即闭阻不通之意,乃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不通引起的疾病。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和关节肿大等症为特征,统称为“痹”。有关本病的记载,首先见于《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3.
痹证治疗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静 《新中医》2008,40(12)
痹者,闭也,气血阻闭不通之谓.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相似文献   

4.
“痹”也称“痹证”,《金匮要略》称为“湿痹”、“风湿”、“历节病”等。其形成是由人体营卫不和,气血凝涩,脏腑功能下降,腠理不固,外感风寒湿邪;或因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正邪相搏,闭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相似文献   

5.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痰、瘀等邪痹阻碍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关键病机为经脉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血府逐瘀汤具有宣通闭阻、行气活血并作用部位偏上的特点,临床上加减运用,用于治疗上肢痹证,尤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活血通络法治痹证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通络法治痹证39例方建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510180)关键词痹中医药疗法活血通络虫类药痹证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痹证多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久病必入络则成痹,其中血瘀痹较多见。历代医家治痹多用虫类...  相似文献   

7.
经方治疗寒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痛风,骨关节病,老年性腰腿病等.痹证是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经络闭阻而引起经络、肌肤、关节筋骨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肌肉萎缩等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8.
<正> 痹证是各种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疾患之统称。痹者闭也,痹证是指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血经脉为病邪闭阻而引起经脉、肌肤、关节、筋骨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硬、畸形、肌肉萎缩。严重者影响脏腑等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痹证以病因分类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以症候分类为行痹、痛痹、着痹、周痹(疼痛遍及全身之痹)、众痹(此起彼伏,疼  相似文献   

9.
风湿痹证是因风、寒、湿或风湿热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身不利或关节肿大、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的病证。高寒地带息风湿痹证者甚多,现将近年来临床治疗风湿痹证之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痹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痹证之概念 痹乃闭阻不通之意。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腠理疏豁,风、寒、湿、热等外邪袭入,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变生痰浊、瘀血等邪,留滞于筋骨与关节,导致肢体疼痛、重着、麻木、曲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甚则肌肉萎缩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也就是说,痹证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急性风湿热、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医学称之为风湿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痹证。痹证的产生多因机体气血运行不利或正气亏虚,外受六淫之邪侵袭而致病。临床常见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或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等。症状表现为疼痛、重着、肿胀、麻木、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变形等。笔者认为,经络不通,气血不荣是导致痹证的基本病机,滋肝补肾扶脾,宣通搜剔应为本病治疗的基本方法。 经络不通,即当机体内经络空虚,荣卫不固或有痰浊、瘀血内停时感受六淫之邪,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壅塞而致痹痛,如…  相似文献   

12.
痹证早在《内经·痹论》中已有记载。《金匮要略》的历节、风湿、血痹以及朱丹溪的痛风和《诸病源候论》的白虎历节,均属痹证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范围较广,临床多见,常因气候多变而反复发作。我县已故老中医谢坤保先生治痹有一定的经验,现简要归纳如下特点:1 治痹当从瘀治谢老认为“痹”则“闭”之意,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的产生,不论何种病邪所致,其机理则一,即导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滞瘀,闭阻不通方为痹,主张通滞行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乃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引起肌肉、经络、关节等处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关节炎,古称痹证,它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关节周围炎,纤维织炎,腱鞘炎,骨刺等多种筋骨关节疼痛性疾病。另有一种热痹,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但一般以风寒湿痹最为多见,因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闭阻肌肉骨节经络而引起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甚至伸屈不利或关节肿大等症,当以疏风散寒,除湿通络为治。  相似文献   

15.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筋通络为治疗原则。痹证的发生,多合邪为病,故临床常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两大类型。风寒湿痹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法;风湿热痹以祛风除湿、清热舒筋为法。痹证属于比较顽固的病证,非一朝一夕可以痊愈。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善汗出伤津;寒湿闭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且能化热伤阴;热邪则直接灼烁津液。又因其病位在肌肉、筋骨与关节,肝  相似文献   

16.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伸屈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缠绵难愈的痹证,多邪气入络,留阻血分,笔者在辨证选方时多应用理血(活血、破血、补血、凉血)通络法,治疗以瘀致痹的风湿病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正> 痹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通常多指风、寒、湿等邪气,侵犯人体肌表、经络和骨节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关节、筋骨等处疼痛、痠楚、肿大、重着或麻木、屈伸不利等一类疾患,临床主要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浊瘀血阻滞痹等。本病类似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以及神经痛等。辨证施护一、风寒湿痹:此证型患者素体虚寒,风寒湿邪闭阻经脉、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故临床以肢体关节痠痛,尤以腕、肘、踝、膝等大关节受累多见,活动则痛增。临床以风胜者,疼痛以游走性,兼有恶风证;  相似文献   

18.
董康  吕圣爱 《光明中医》2008,23(11):1747-1748
痹证乃气血为病邪阻闭而致之疾病。凡人体肌表、经络、骨骼遭受风寒湿邪不断侵袭,久而久之使气血周流失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僵硬、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证,皆称其痹证。临床常分为风寒湿痹及尴痹二种。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痹”之害人,轻则累及肌肤、经络,影响生活与运动,重则损伤筋骨、脏腑,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痹者,邪壅经络,闭阻不通也。属运动神经系统疾病。当机体感受风、寒、湿三种邪气,致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重着、疼痛、伸屈不利等气血闭阻不通的症状,则谓之痹证.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辅以临证化裁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陆怡衡 《江西中医药》2010,41(10):14-15
<正>中医学对痹证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现代中医学认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以肢体关节、肌肉及筋骨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僵硬、畸形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现就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痹证的论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