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导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中对侧耳适宜的掩蔽强度。方法 对16位正常受试者进行骨导ABR检测及观察刺激侧和对侧白噪声掩蔽对其波形的影响,并对一耳听力正常、另一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5位患者进行验证。结果 正常人当同侧或对侧耳加以白噪声掩蔽时,骨导ABR波形和Ⅴ波潜伏期与未加掩蔽时不同。在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患侧给予60dB骨导刺激诱发的骨导ABR可被对侧40dB的掩蔽白噪声所消除。结论 一侧骨导声刺激可使双侧耳蜗兴奋产生双侧ABR,因此检测时必须在对侧耳加以气导掩蔽声,如用白噪声掩蔽时,掩蔽声的强度以比骨导刺激声低20dB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BR波重振的关联。方法:对感音神经性聋耳及正常耳进行声反射,短增量敏感指数(SISI)测试,同时进行ABR测试。观察声反射SISI2KHZ,4KHZ测试结果与ABR波V潜伏期,振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声反射及SISI示重振患者的ABR波V潜伏期在阈值至阈上20DB时亦示重振。结论:此项检查可用于鉴定有无重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耳蜗的功能状态以及耳声发射在诊断感音神经性聋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例(40耳)健康人及70例(93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ion,DPOAE)的I/O曲线的测试和分析。结果:感音神经性聋不同个体测试结果差别较大,与正常耳指标均值相比存在一定数量不规律个体。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的功能状态不同,对主动机制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耳声发射在临床应用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各检测方法及指标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化脓性中耳炎的内耳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化脓性中耳炎的内耳功能状态。方法:收集111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63耳),测其骨导听阈,并以单侧患者中的40位的健耳为对照;对30名患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眼震电图(ENG)检查。结果:化脓性中耳炎各组骨导听阈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中耳炎的类型和病程相关。ABR和ENG检查亦有异常改变。结论:化脓性中耳炎确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SNHL),且中耳病变越重,病程越长,听力下降越明显。少部分患者外周前庭功能可受累  相似文献   

5.
利用BOLD-fMRI技术观察22例单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纯音刺激时,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大脑两半球听觉皮层激活情况,对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BOLD-fMRI定量分析对揭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皮层特点的应用价值.实验发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纯音刺激健耳时,对侧听觉半球优势消失,其听觉皮层可能发生了结构重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mission, TEOAE)的探测阈与主观听阈的相关性及TEOAE出现率与听力水平的关系。方法:利用Quantum-84诱发电位系统及SF-1耳声发射探头记录20名(40耳)听力正常成人及 29名(42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 TEOAE。结果:发现听力正常成人耳 TEOAE的出现率为 100 %,探测阈在-15至10dBSL之间,与短声主观听阈有一定相关性(r=0.41,0.0025<P<0.005)。两者直线回归方程为y=-0.51+0.67X。在 42只感音神经性聋耳,TEOAE出现率与纯音平均听阈有关。结论:表明由TEOAE探测阈推测主观听阈应持审慎态度,在TEOAE缺失耳应怀疑有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波形特点及正常的气、骨导ABRⅤ波潜伏期-强度曲线及相应的反应阈值,为临床气导ABR(AC-ABR)和骨导ABR(BC-ABR)的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Nicolet-spirit型诱发电位仪、EAR-3A插入式耳机和Radioear B-71骨振动器对一组听力正常年轻人(男32耳、女24耳)进行短声气骨导ABR测试,并观察对侧给予白噪声掩蔽对BC-ABR阈值及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气骨导ABR相应强度下波形相似波Ⅴ潜伏期-强度曲线表明,随着刺激强度逐渐减低,潜伏期逐渐延长。骨导Click的潜伏期要比气导Click潜伏期延长的程度大,BC-ABR反应阈比气导ABR高。对侧70 dBSPL以下强度宽带噪声的使用对BC-ABR阈值及阈上10 dB强度下波Ⅴ潜伏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1)BC-ABR波形特点与相应刺激强度的AC-ABR极为相似。BC-ABR与AC-ABR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可望联合用于传导障碍及其程度的评估;(2)骨导行为的听阈水平超过40 dBHL时,BC-ABR难以引出,对其结果的解释应持慎重态度;(3)骨导ABR测试时常规加对侧噪声掩蔽,但掩蔽声强度不应超过60 dB。  相似文献   

8.
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人群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对噪声性聋的诊断价值,对46名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人群(72耳,其中噪声性聋52耳,听阈正常20耳)和48名(86耳)听力正常人在4组不同初始刺激强度下进行DPOAEs测试。结果:在L1=L2=60dBSPL初始刺激强度下,各频率DPOAEs反应幅值与对应纯音听阈相关系数最大,且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人群中的听阈正常耳与听力正常耳(对照组)的DPOAEs反应幅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噪声性聋患者与听力正常人(对照组)DPOAEs幅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DPOAEs检查可以客观地早期诊断噪声性聋;②L1=L2=60dBSPL为噪声性聋DPOAEs测试最适初始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畸变耳声发射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结果 纯音测听示全部患者均为轻至中度低频感音性聋,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是0.25 kHz和0.5 kHz,听力图上升型38耳,鞍型7耳,平坦型1耳.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45耳镫骨肌反射消失,仅1耳引出且反射阈升高.全部病例可引出DPOAE,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ABR不能引出,或仅出现波Ⅰ和(或)波Ⅴ.23例言语识别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结论 ABR缺失或严重异常而DPOAE正常引出,纯音听力图多呈上升型以低频损失为主,镫骨肌反射及OAE交叉抑制异常,言语分辨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是听神经病的主要特征,应与一般感音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探讨其病损部位.方法 对单侧听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的听力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耳(右耳)纯音听力图为缓降型,听力损失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健耳(左耳)听力正常;患耳的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未能引出,健耳的同、对侧声反射均能引出 .患耳的听性脑干反应各波未能引出,健耳的ABR各波潜伏期正常 .双耳 DPOAE各频率均正常引出.颞骨高分辨率CT未见异常.结论 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与双侧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基本相同.但单侧听神经病以重度聋较多见,应对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测 ,需注意与一般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相鉴别.DPOAE 及ABR 对诊断、鉴别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应用听觉监测(IAM)的意义。方法在26例桥小脑角手术中,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进行听觉监护,患者术前均有听力且ABR能引出。6例(23.1%)行保留听力的听神经瘤摘除术,14例(53.8%)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3例(11.5%)行前庭神经切断术,3例(11.5%)行桥小脑角占位摘除术。结果ABR监护26例,2例(7.7%)监护失败,3例(11.5%)听神经瘤患者出现永久性潜伏期消失,21例(80.8%)成功全程监护并保留术后听力,15例(57.7%)联合ABR和CNAP进行监护。10例(38.5%)患者由于术中听觉潜伏期延长,采用罂粟碱干预,其中7例(70.0%)波形恢复。结论术中听觉监护能有效协助手术,了解听觉通路的状况,CNAP更能定位蜗神经;使用罂粟碱进行干预,能部分恢复术中延长的ABR V波潜伏期,减少术中听觉损伤,降低术后听力下降的发生率;术中应联合应用ABR和CNA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声诱发下,正常成人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波ⅴ阈值,建立实验室成人听性脑干反应波ⅴ阈值正常参考值,为听力损失早期诊断和听力伤残鉴定进行生物学校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30例(60耳)男女各半的听力正常成人进行短声(click)和500、1000、2000、4000Hz短纯音(tone burst)刺激声诱发下的ABR检测,讨论性别、耳别、年龄对波ⅴ阈值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成人ABR波ⅴ阈值的正常值在0.5、1、2、4 kHz分别为28.5±7.9、21.8±8.5、17.5±6.8、14.6±5.9 dBnHL,男性和女性组进行配对t检验,除4000 Hz外,其余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左右耳及年龄段差异(P〉0.05);正常成人ABR阈值(60耳)比主观纯音听阈高6.7~20.2dB。结论:成人正常短声和短纯音刺激下,波ⅴ阈值正常值标准的确立,可为听力伤残鉴定的生物学校准和随访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 月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的NICU新生儿(NICU组,425例)及门诊无围生期疾病健康新生儿(健康组,833例)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 Ⅴ波反应阈大于或等于30 dB者健康组301例(36.1%),NICU组211例(49.6%),NICU新生儿ABR听力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健康组ABR平均阈值为(19.76±6.59)dB,NICU组ABR平均阈值为(41.52±20.35)d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ICU组双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明显较健康组延长(P<0.05).结论 NICU 新生儿听力损失程度高于健康新生儿,ABR的异常反映了听觉传导通路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鸣患者的听觉脑干电位 ( ABR)变化特点 ,观察耳鸣掩蔽后 ABR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额部乳突部引导方法记录 ABR,并与听力正常青年人的 ABR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听力正常青年人的 ABR波幅为小 波大 波 ,而持续性耳鸣患者则可出现大 波小 波的异常变化(占耳鸣患者的 31 .8% ) ,经耳鸣掩蔽治疗后可恢复至小 波大 波。结论 :耳鸣掩蔽能使耳鸣患者异常的 ABR恢复正常 ,此结果有望作为后效抑制阳性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白噪声预刺激(100 dB SPL,45 min)诱导耳蜗产生HSP70的豚鼠与无预刺激的正常豚鼠同时暴露于强噪声(125 dB SPL,90 min)中,观察强噪声刺激后不同时间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100 dB SPL的白噪声能诱导耳蜗HSP70的表达。强刺激后12 h,两组间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强刺激后60 和108 h,预刺激组的ABR阈值均低于无预刺激组(P<0.01)。在预刺激组内,108 h ABR阈值低于60 h ABR阈值(P<0.05),而在无预刺激组内,108和60 h 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预刺激诱导耳蜗产生的HSP70对豚鼠耳蜗听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内感染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以明确经脑内感染MCMV后小鼠ABR是否出现异常改变,从而验证经脑内感染MCMV能否建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4只新生小鼠按窝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3组,对照组经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μl,模型组与干预组经脑内接种TCID50为1×105 U/ml的MCMV病毒悬液10 μl,同时干预组在接种MCMV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更昔洛韦60 mg/(kg·d),连用2周.2周后在小鼠麻醉状态下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电屏蔽装置中检测小鼠的ABR,并记录ABR的波形以及Ⅰ波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9.151,P=0.011;F=5.095,P=0.043),更昔洛韦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F=13.797,P=0.003;F=14.58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脑内感染MCMV可以引起小鼠ABR的异常改变,脑内感染MCMV可建立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婴幼儿CMV感染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对CMV感染致听力损伤的进行性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热休克蛋白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oked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expression on the hearing function of the cochlea in guinea pigs. METHODS: Guinea pigs were divided into pre-exposure group (pre-treated with white noise exposure at 100 dB SPL for 45 min) and none pre-exposure group.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 thresholds were recorded at 12, 60 and 108 h after the animals in both groups were exposed to loud white noise (125 dB SPL, 90 min). RESULTS: HSP70 expression was evoked by pre-treatment with white noise (100 dB SPL, 45 mi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BR thresholds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at 12 h after exposure to loud noise, while ABR thresholds became lower in pre-exposure group than in none pre-exposure group (P<0.01) at both 60 and 108 h. In the pre-exposure group, ABR thresholds at 108 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measured at 60 h (P<0.05), but which was not the case in none pre-exposure group. CONCLUSION: HSP70 expression induced by pre-exposure to noise protects the hearing function of the cochlea in guinea pigs.  相似文献   

18.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觉和脑干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脑十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以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2组均测量各波波幅、波形分化情况以及波峰潜伏期(PL)及波峰峰间潜伏期(IPL)。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BAEP异常率54.88%,主要表现为Ⅰ、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Ⅰ、Ⅴ波PL及IPL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其听力及巾脑下部有一定影响。BAEP对早期了解新生儿听力及脑干功能障碍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由耳蜗轻度损伤引起的豚鼠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的听力学特性。方法 在耳蜗手术中引起高频听力损失较轻的23只豚鼠中发现18只有高频端SOAE。对其中SOAE持续时间较长的7只豚鼠在损伤后不同时间观察SOAE的振幅和持续时间。用白噪声刺激对侧耳,观察SOAE的抑制现象。对其中1只豚鼠的2个SOAE谱峰所产生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观察到SOAE的7只豚鼠16 kHz以上的耳蜗复合动作电位的听阈阈移大于15 dB,小于24 dB。而16 kHz以下的阈移多数小于10 dB,所有阈移均在2~4 h内恢复。SOAE频率均在15 kHz以上,这与耳蜗开窗的部位的特征频率范围基本一致。这种SOAE也可以被对侧耳噪声刺激所抑制。观察到1例豚鼠的SOAE的2个谱峰产生畸变产物(2F1-F2)。结论 耳蜗轻度损伤后激发外毛细胞自发放电,引起振荡,产生SOAE,这种SOAE与其它原因所致的SOAE以及诱发性耳声发射一样,与另一个具有一定频比的纯音相互作用,可产生DPOAE,并可被对侧噪声刺激抑制,提示SOAE受到橄榄耳蜗束传出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