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 纳入20例患者(20眼)。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 结果 注射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 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对侧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 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不影响湿性AMD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湿性AMD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而干性AMD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中药防治AMD的研究报道已有不少,并显示在AMD防治上有一定优势。本文就中药防治AM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全球范围内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对中老年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文章将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对近年中医研究本病现状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的“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30例,10d一疗程,共3个疗程,所有患者均给予针灸、直流电血栓通离子导入、生蒲黄汤合滋阴降火汤加减口服,比较治疗前及分别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容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底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各疗程CMT、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容积、BCVA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各疗程较上一疗程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促进黄斑区水肿的吸收,改善视功能,且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PED)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层中基底膜和玻璃膜(Bruch膜)内胶原层发生的分离,根据RPE层下积液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其中以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erous 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 sPED)最为常见。晚期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eAMD)是PED最常见的疾病形式。临床上对PE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目前临床上被广泛认可的PED发病机制是Bruch膜和脉络膜的渗透系数降低,导致RPE层和脉络膜之间液体交换减少,液体积聚于RPE层下方,出现RPE层的脱离。目前临床上对PED的治疗方式主要有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以及光动力疗法等。论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eAMD并发PE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并对其治疗方式进行讨论和展...  相似文献   

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严重损伤的重要原因。白内障和AMD两者常同时存在于老年人群,合并AMD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就近年来人工晶状体在AMD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与氧化应激、补体失调和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等多种机制有关的一组年龄相关性黄斑疾病,近年来AMD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AMD患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一直是AMD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FFA无法显示病变的断层结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显示视网膜的断层结构,但是无法显示血流形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实现了对视网膜及脉络膜各层血流和结构的无创可视化,在显示各层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的血流状态及结构方面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优势,已经成为研究AMD发病机制及诊治中不可或缺的利器。论文对OCTA在AMD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比率,分析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及手术对A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0眼并检查裸眼视力、眼前节及眼底,必要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术后第1天,BCVA<0.3者45眼(15.00%),≥0.3者255眼(85.00%);术后3个月,BCVA<0.3者18眼(6.00%),≥0.3者282眼(94.00%);②术后眼底正常者215眼,AMD 5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各2眼、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各1眼;③白内障术后AMD以早中期患者多见,晚期较少,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④白内障术前确诊合并AMD者11眼,术后3个月复查有1眼从早期发展至中期,余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34,P=0.890)。结论 AMD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眼底疾病,其次为DR和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AMD的比率为18.67%,其中以早中期最为常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AMD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影响,且能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与氧化应激、补体失调和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等多种机制有关的一组年龄相关性黄斑疾病,近年来AMD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AMD患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一直是AMD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FFA无法显示病变的断层结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显示视网膜的断层结构,但是无法显示血流形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实现了对视网膜及脉络膜各层血流和结构的无创可视化,在显示各层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的血流状态及结构方面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优势,已经成为研究AMD发病机制及诊治中不可或缺的利器。论文对OCTA在AMD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治疗不同病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2例(62眼)纳入研究,分为A、B两组,A组:32眼,病程在6个月内;B组:病程在6~12个月,30眼。所有患者确诊后,每月行玻璃体腔内注入雷珠单抗0.5 mg,连续注药3次,以后根据每月复查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注射。治疗后随访12个月。复查记录患者视力、眼压、眼底及OCT检查,每3个月做一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A组患者ETDRS视力表平均字母数为(52.36±8.62)个,平均CRT为(334.62±50.26)μm。B组患者ETDRS视力表平均字母数为(36.41±6.73)个,平均CRT为(368.37±40.52)μm。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增加字母数、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减少量及两组注药次数比较。结果 患者首次注射后3、6、12个月,A组ETDRS视力表提高字母数分别为(16.82±3.56、17.33±3.47、15.72±4.38)个,B组提高字母数分别为(9.23±2.51、10.22±3.46、8.34±3.51)个,A组首次注射后3、6、12个月提高的字母数分别多于B组提高的字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3,8.074,7.290; P<0.05)。A组首次注射后3、6、12个月CRT减少量分别为(175.86±55.23、168.75±46.38、173.58±35.63)μm,B组CRT减少量分别为(102.34±32.31,93.76±28.73,89.65±27.82)μm,A组首次注射后3、6、12个月CRT减少量分别多于B组减少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2,7.593,10.291; P<0.05)。随访至12月时,A组平均注射(4.6±1.7)次,B组平均注射(6.8±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2, P<0.05)。结论 雷珠单抗对病程小于6个月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提高、黄斑水肿的疗效优于病程6~12月者。早期治疗可减少治疗次数,从而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下高反射物质(SHRM)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nAMD的50例患者(50眼)。将患者分为2组,视力提高组共27眼,视力未提高组共23眼,分析SHRM是否影响患者视力预后。通过对比基线和终点有无SHRM,患者基线和终点视力有无差异,评价SHRM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视力的影响。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线最佳矫正视力(BCVA)、基线中心凹厚度(CMT)、基线SHRM宽度和高度、注射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视力提高组患者CMT(P=0.027)、SHRM宽度(P=0.036)和高度(P=0.027)均小于视力未提高组。此外,存在基线SHRM的nAMD患者,基线BCVA低于无基线SHRM的患者(P=0.022);无基线/终点SHRM的患者,终点BCVA明显优于存在基线/终点SHRM的患者(P=0.015,P=0.008)。 结论 终点视力较基线视力提高的患者,SHRM宽度和高度较小;存在基线或终点SHRM的患者视力预后较差。SHRM可能作为nAMD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生物标志物,协助眼科医生预测患者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病毒E1A基因通过下调人鼻咽癌CNE-2Z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来提高人鼻咽癌CNE-2Z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方法:选用人鼻咽癌CNE-2Z细胞为靶细胞,分别用PBS、Ad-β-gal、Ad-E1A作用48h后,用6MVX线分别给予0、2、4、6、8和10Gy剂量照射后,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周期变化来观察E1A基因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同时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3组细胞VEGF水平的表达。结果:经照射后Ad-E1A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和Ad-β-gal对照组。Ad-E1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PBS对照组和Ad-β-gal对照组。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Ad-E1A组比PBS对照组和Ad-β-gal对照组的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VEGF表达明显下降。结论:E1A基因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来提高人鼻咽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CSME)及非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NCSM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患者77例,分为CSME组及NCSME组,行IVR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水肿最高高度。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BCVA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黄斑水肿最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ME及NCSME患者行IVR治疗后黄斑水肿高度降低,但黄斑水肿高度不能完全反映患者视力情况。  相似文献   

14.
15.
VEGF和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对 2 0例新鲜喉鳞癌标本、切缘组织及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的VEGF、VEGF C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对同一患者 ,VEGF、VEGF C在肿瘤组织、切缘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肿瘤组织中 ,VEGF、VEGF 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病理分级无关 ,VEGF、VEGF C表达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VEGF C联合检测可望作为判断喉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