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 报道1例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合并睫状体环形纤维增生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分析其形成的病理机制。 方法 回顾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病例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术中取出人工晶状体,行玻璃体切除术,剥离并切除睫状体环形增殖物后,复位视网膜,填充硅油。3个月后取出硅油并悬吊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网膜平伏,眼压恢复至正常。 结论 视网膜脱离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形成睫状体环形纤维增生的患者可表现为慢性低眼压和角膜带状变性,手术治疗应以保证眼压的维持并提高视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9例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点眼综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采用裂隙灯检查及角膜荧光染色观察结膜充血、角膜上皮修复、上皮水肿消退及荧光素染色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后1~2周,29例患者眼痛、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逐渐减轻、消失。裂隙灯检查显示,结膜充血逐渐减轻,角膜上皮愈合,愈合时间为(12.60±3.91)d。29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 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可促进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散瞳对中央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角膜前后表面Km和散光等眼前节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22例(25眼),术前1~2 d及术后1~2 d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术眼散瞳,散瞳前及散瞳后30 min使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眼前节参数。 结果 术前,散瞳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71±0.56)mm和(2.79±0.53)mm(t=-4.246;P< 0.001);术后,散瞳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3.60±0.98)mm和(4.45±0.35)mm(t=-4.473;P< 0.001),前房容积分别为(146.9±37.1)mm3和(163.3±33.9)mm3(t=-3.633;P= 0.001)。 结论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白内障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白内障术后前房容积的测量值较大,可能会引起IOL计算误差,应于小瞳下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为510例老年性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检查视力、眼压、眼底等,随访8~24个月.结果术后角膜内皮混浊、皱折296例,占58.04;前房炎性反应79例,占15.5%;晶体前膜21例,前房出血8例,眼压高12例,瞳孔散大6例,移位12例,人工晶体偏位14例,后囊膜混浊4例.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器械反复进入前房,以及进入前房的物质质量不可靠,操作熟练,进入前房稳定的物质质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后第1、7、15和30天观察两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结果 术后第1、7、15天,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缩短,且实验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第30天,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7、15、30天,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多,且实验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比较,透明角膜切口对患者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是更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一种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内障防盲筛查中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7例最终确诊为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入院明确诊断后,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摘除晶状体,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均为老年患者,门诊初诊为晶体溶解型青光眼4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过熟期1例,该患者行散瞳检查后遂出现晶体囊膜破裂皮质溶解,临床表现与另6例大致相同。6例术后第1天眼压降至正常,1例术后3d眼压为30~42 mmHg,经多次前房放液及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后2周逐渐停用所有降眼压药物,眼压恢复至正常。视力因病程及眼底情况不同恢复不一致,但均较术前提高。结论 ①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在患者刚就诊时不易确诊;②前房冲洗后行白内障摘除为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有效方式;③落后地区仍然存在较多白内障过熟期患者,应加强宣传,使患者远离继发性青光眼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一期植入术在眼皮肤白化病(OCA)合并双眼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1例因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半年,患有OCA的66岁男性患者就诊眼科,经全身查体、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科B超等眼科辅助检查及胸部CT平扫,诊断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先后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一期植入术治疗。术中左眼应用吲哚菁绿辅助囊膜染色。 结果 术后双眼视力均提高,IOL位正,白内障术中及术后1个月随访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满意术后效果。 结论 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一期植入术治疗OCA并发性白内障有效,可提高视力、改善生活质量。诊治过程中,OCA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58例(58眼)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分别完成OSDI、睑缘形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泪河检查、睑板腺脂质分泌、泪液分泌功能等检查.结果 相比术前,术后患眼的OSDI评分明显上升,睑缘形态明显变差.相比术前,睑板腺脂质分泌在术后1个月时无变化,而3个月时明显变差.术后BUT一直在下降.但是,角膜上皮点状染色、泪液分泌功能以及泪河术后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白内障手术可以诱发或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应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眼压平均40.35mmHg,术后眼压平均17.79mmHg,术前视力0.05以下53眼,0.06~0.2,14眼,0.3以上7眼.术后1周视力0.05以下31眼,0.06-0.2,24眼;0.3以上9眼.术中并发症为晶体后囊破裂,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小梁切除联合晶体摘除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闭角型青光眼(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人工晶体测算公式预测术后屈光度准确性。 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的ACG并白内障患者46 例(46眼)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术前SRK-T与Haigis公式各自预测术后屈光度数、术后实际屈光度数,预期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后等效球镜差值的绝对值记为绝对屈光误差值(ME),比较两种公式ME。 结果 术后3个月46眼与术前相比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10.14, P≤0.01)。受检眼术后残余屈光度为-0.79±0.45 D,SRK-T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0.89±0.17 D,其ME为0.34±0.27 D;Haigis公式术前预期屈光度为-1.01±1.04 D,其ME为0.65±0.48 D。两组间M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 P<0.05)。AL与SRK-T 公式ME呈显著负相关性(r=-0.64, P≤0.01),而与Haigis公式ME无显著相关性(r=-0.09, P>0.05)。 结论 对于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此类患者选择SRK-T人工晶体测算公式术后屈光度准确性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1.
超声乳化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3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HTK〗评价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HTW〗方法〓〖HTK〗回顾分析34例(41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用药后眼压控制良好择期手术34眼、高眼压条件下急诊手术7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2个月~3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范围。〖HTW〗结果〓〖HTK〗术中、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1);眼压比入院接诊时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加深,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中有2眼术后半年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所有患者原狭窄房角增宽,关闭的房角部分开放。〖HTW〗结论〓〖HTK〗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将194例(200眼)成熟期白内障分为白核组46眼,棕核组154眼,应用改良的乳化劈核技术行超声乳化手术.结果表明,白核组平均乳化能量为17.19%,平均乳化时间为36.5s;棕核组为26.95%和75s.术后裸眼视力≥0.5的189眼(94.5%),≥1.0的91眼(45.5%).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后囊膜破坏20眼,术后角膜水肿4眼,前房渗出3眼.提示采用改良的高负压低能量乳化劈核技术能对各种硬度的核进行分割且所用能量低、时间短,是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压及前房深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内障及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压及前房深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361例481眼、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组)44例52眼单纯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5个月。结果白内障组术前眼压(14.86±3.79)mmHg,术后最终随访眼压(12.56±3.4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0,P<0.01);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组术前眼压(19.92±3.76)mmHg,术后最终随访眼压(16.52±3.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1)。两组间手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7,P>0.05),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间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54,P>0.05)。白内障组手术前前房轴深(2.28±0.32)mm,术后最终复诊时前房轴深(3.04±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1,P<0.01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组手术前前房轴深(1.69±0.35)mm,术后最终复诊时前房轴深(2.82±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8,P<0.01);两组间手术前前房轴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5,P<0.01),手术后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6,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降低眼压的作用;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用药将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后而单纯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无需用降眼压药,眼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前囊膜撕裂的原因。方法 统计在济南爱尔眼科医院眼科选择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86例(105眼)。所有患者均使用飞秒激光辅助设计完成前囊膜圆形截囊,晶状体预劈核,而后继续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是同一名熟练手术医生完成,记录前囊撕裂的患者。结果 105眼中发生前囊膜发生撕裂的患者共6眼(5.71%),其中3眼(2.86%)膨胀期白内障患者在飞秒激光前囊膜切开时前囊膜撕裂,2眼(1.90%)白色白内障(晶状体全白的)患者在取出前囊膜时撕裂,1眼(0.95%)Ⅳ级核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前囊膜撕裂。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激光发射时或者超乳手术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前囊膜撕裂,尤其是白色白内障、膨胀期白内障等患者,通过挑选合适患者,精准规范的手术操作,可最大程度避免出现前囊膜撕裂的并发症,发挥飞秒激光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8例(42眼)作为研究组,按1∶5的比例从剩余患者中随机选取190例(215眼)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术前视力、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手术、玻璃体积血以及晶状体核分型是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视力<20/200、 玻璃体积血和核分级。 结论 术前视力<20/200、 有玻璃体积血病史及晶状体核分级较高的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6.
前房生物学参数测量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检测前房生物学参数的仪器迅速发展,如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超声生物显微镜等,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可测量前房生物学参数的仪器的原理、测量参数、优缺点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诊断、患者舒适度、检查的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检查仪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比率,分析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及手术对A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0眼并检查裸眼视力、眼前节及眼底,必要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术后第1天,BCVA<0.3者45眼(15.00%),≥0.3者255眼(85.00%);术后3个月,BCVA<0.3者18眼(6.00%),≥0.3者282眼(94.00%);②术后眼底正常者215眼,AMD 5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各2眼、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各1眼;③白内障术后AMD以早中期患者多见,晚期较少,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④白内障术前确诊合并AMD者11眼,术后3个月复查有1眼从早期发展至中期,余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34,P=0.890)。结论 AMD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眼底疾病,其次为DR和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AMD的比率为18.67%,其中以早中期最为常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AMD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影响,且能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