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 160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SCIT和SLIT的治疗方案.其中,SCIT组81例,年龄7~62岁,平均((x)±s,以下同)年龄为(21.5 ±14.6)岁;SLIT组79例,年龄6~53岁,平均年龄(15.1±10.3)岁.所有患者均对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随访6个月至2年,观察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评价患者的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局部不良反应:SCIT组所有患者在免疫治疗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过局部反应,占注射总次数的62.9%,表现为注射部位周围皮肤肿胀;SLIT组有4例(5.1%)出现局部反应,表现为口腔局部瘙痒不适.两组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可耐受并自行缓解.全身不良反应:SCIT组有11例患者(13.6%)发生全身反应,共18例次(占注射总次数0.9%),多为速发性反应,多见于维持治疗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和荨麻疹.SLIT组有11例患者(13.9%)发生全身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荨麻疹和鼻炎症状加重等,主要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两组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05).SCIT组有1例为非致命性严重全身反应(严重哮喘),两组患者其余的全身反应均属于轻到中度,未发生过敏性休克.依从性:160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总体依从性为83.1%,其中SCIT组和SLIT组的依从性分别为86.4%和79.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P>0.05).患者不依从(提前退出治疗)的首要原因均为自觉疗效不满意,SCIT组和SLIT组分别占6.2%和10.1%.结论 尘螨AR患者采用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途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均有良好的安全性,两种治疗方式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牛率和患者依从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治疗粉尘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3例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进行粉尘螨滴剂SLIT,疗程2年.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用药评分、肺功能指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的变化,并观察SLIT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SLIT治疗2年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及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皮肤点刺试验指数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IT治疗期间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粉尘螨滴剂SLIT对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纳入本项开放性对照研究,分别采用SCIT和SLIT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对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完成2年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SCIT组40例,年龄7~57岁,平均(x-±s,以下同)年龄为(19.0±2.7)岁;SLIT组58例,年龄6~ 50岁,平均年龄(17.7±3.2)岁.应用记分法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鼻部症状评分.采用治疗前后对照,分别比较SCIT和SLIT两组患者治疗2年后鼻部症状评分的变化,并对两种治疗方法作一疗效比较.应用SAS 9.1.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治疗2年后,SCIT组和SLIT组患者的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症状评分以及鼻部症状总评分(包括记分法和VAS)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4、-3.76、-3.09、-3.48、-4.13;-3.63、-3.21、-2.48、-3.56、-3.98,P值均<0.05).对两组患者治疗2年后的鼻部4个症状评分以及总评分(记分法)与治疗前相应各项评分(基线值)的差值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97、-0.67、-0.36、-0.04、-0.67,P值均>0.05).然而,对两组患者免疫治疗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2年后SCIT组患者鼻塞VAS评分的下降更为显著,与SLI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2);但两组其余鼻部症状以及症状整体改善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7、-1.93、-1.73、-0.99,P值均>0.05).结论 尘螨过敏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采用SCIT或SLIT进行2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效果.SCIT可能对鼻塞症状的改善尤为显著,但两种治疗方式的总体疗效未见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药物组和药物治疗组.SLIT+药物组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辅以对症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以氯雷他定片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的临床依从性,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开始治疗截止到2021年6月统计时间为止,登记在案愿意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SIT)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坚持ASIT时间达到或超过2年视为依从性好,未满2年者视为依从性差。结果 共收集ASIT患者424例,成功随访311例,SLIT依从性为40.22%,SCIT依从性为70%,两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1,P<0.05)。坚持2年以上治疗者,年龄5~14岁者67例,年龄≥14岁者70例,不同年龄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49,P <0.05)。SCIT与SLIT依从性差的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P >0.05),坚持不到1年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觉效果不明显,1~2年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或控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19,P<0.05)。结论 AR患者的SCIT依从性高于SLIT,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自觉治疗效果不明显。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提高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下免疫治疗单一和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AR)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始接受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LIT)并成功随访的患者120例,单一致敏组56例,其中25例完成2年SLIT;多重致敏组64例,其中29例完成2年SLI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SMS),并记录不良反应,分析疗效、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治疗2年后两组患者CSMS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基线和治疗2年后CSMS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SLIT依从性不理想。结论 SLIT对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AR均有效且安全性好,疗效无差异,依从性差主要受SLIT疗程、疗效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依从性。 方法 电话随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接受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LIT)的348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统计SLIT的依从性并调查影响依从性的因素。 结果 348例随访患者仅成功随访192例(55.17%),失访156例(44.83%),失访主要原因是患者所留电话无法拨通或拒绝接听电话。成功随访192例中,男128例、女64例,年龄3~69(17.08±13.71)岁。治疗时间1个月-3年以上(因部分患者未能准确表述具体用药时间,平均用药时间无法求出)。根据年龄分成A组(年龄<14岁)101例和B组(年龄≥14岁)91例,根据用药时间将依从性分为依从性好(时间≥2年)及依从性差(时间<2年)。上述成功随访的患者中,整体依从性好的比例为25.52%(49/192),依从性差的比例为74.48%(143/192),其中男3~55(15.04±11.69)岁,女3~69(21.13±16.27)岁。男性、女性SLIT依从性好的比例分别为30.47%(39/128)、15.63%(10/64),男女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5 9, P=0.026);A、B组依从性好的比例分别为31.68%(32/101)、18.68%(17/91),两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57 4, P=0.039)。整体依从性差的患者143例中自觉免疫治疗效果不明显101例(70.63%)、自觉症状缓解或控制后终止治疗14例(9.79%)、个人因素(如治疗过程影响生活、居住外地、就诊交通不便等)12例(8.39%)、免疫治疗时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13例(9.09%)、家庭经济状况差2例(1.40%)、其他因素(改用中药治疗)1例(0.70%)。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SLIT的依从性不理想,与年龄、性别及主观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1年后血清总IgE(tIgE)和特异性IgE(sIgE)水平的变化,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的疗效预测指标。 方法 以尘螨致敏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完成免疫治疗1年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自评的方式对治疗效果进行主观评价,比较治疗前后血清tIgE、屋尘螨(Dp)和粉尘螨(Df)sIgE水平的变化,并依据治疗有效与否进行分层分析。对免疫治疗前患者的基线血清IgE抗体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ROC曲线获得具有最佳预测效果的血清指标及其最佳临界值(cut-off值)。 结果 完成1年免疫治疗的SCIT组(50例)和SLIT组(58例)患者中,有效率分别为64.0%和65.5%,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治疗1年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血清tIgE、Dp-sIgE和Df-sIgE水平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SCIT组有效患者血清Dp-sIgE水平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清Dp-sIgE/tIgE比值对SCIT疗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其最佳cut-off值为11.95%,敏感性为71.9%,特异性为83.3%。而基线血清Df-sIgE水平对SLIT疗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其最佳cut-off值为27.95 IU/ml(4级),敏感性为52.6%,特异性为85.0%。 结论 免疫治疗前患者的血清sIgE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效果进行预测,sIgE水平较高或sIgE/tIgE比值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州市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进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的依从性。方法 电话随访2014年1月~2014年5月接受尘螨滴 剂SLIT的202例尘螨过敏AR患者,男100例,女102例,根据年龄分成A组(年龄<14岁)和B组(年龄≥14岁)。分析SLIT的依从性并调查影响依从性原因。结果 202例SLIT患者仅成功随访93例(46.04%),失访109例(53.96%)。成功随访93例中依从性好的比例为29.03%(27例),依从性差者70.97%(66例)。年龄及性别不影响SLIT依从性(P >0.05)。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疗效不佳(48.48%)、宣教知识不足(16.67%)、感觉用药麻烦(15.15%)、出现不良反应(10.61%)。结论 广州市AR患者进行SLIT失访率很高;SLIT依从性很差,需要采取一些适当措施以提高SLIT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伏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重庆维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收集所有三伏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8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结果显示三伏贴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比值比(OR)=1.54(95%CI:0.69~3.43),Overall Effect:Z=1.06(P=0.29);三伏贴组治疗变应性鼻炎一年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随访一年亚组合并比值比(OR)=13.75(95%CI:1.24~152.10),Overall Effect:Z=2.14(P=0.03);三伏贴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比值比(OR)=0.88(95%CI:0.12~6.62),Overall Effect:Z=0.12(P=0.90)。结论三伏贴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对提高患者远期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仅有7篇,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分析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更多大样本、设计科学的临床试验来验证本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1.
Allergic rhinitis (AR) is a globally increasing health problem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pecific immunotherapy is an available causal treatment changing the basic allergic mechanisms of the disease. Over one hundred years,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 was developed and proved its efficacy but many adverse effects were recorded including anaphylaxis. In 1986,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 was introduced as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Our study aims to discuss SLIT from the points of efficacy, safety, adherence and guidelines developed.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Medline/PubMed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in January 2013 using the keywords "allergic rhinitis,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efficacy, safety, compliance, adherence, guidelines." All types of publications were included. We augmented our study by searching the reference lists of identified reviews. SLIT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many guidelines as an evidence-based effective treatment in AR with safer profile than SCIT. The meta-analyses confirmed its efficacy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oth symptoms and medication scores. The most common recorded adverse effects were minor local effects in the mouth,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with few cases of anaphylaxis and no fatality. Adherence is more favorable for SLIT mainly because it is safe, noninvasive and easily taken at home. We support the call to conduct large multi-centric studies to gain more statistical power and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heterogeneity observed in the meta-analy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及单纯药物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免疫机制。方法收集能坚持治疗并定期随访的螨过敏变应性鼻炎儿童9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成3组,SLIT组(30例)、SCIT组(3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30例)。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总IgE、螨特异性IgE、特异性IgG4的含量。结果经过2年的治疗,SLIT组和SCIT组患儿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VAS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免疫治疗组总IgE和螨特异性IgE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但血清中螨特异性IgG4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相对于单纯药物治疗儿童AR,采用SLIT和SCIT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变应原特异性IgG4的增高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依从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上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脱落原因、规范治疗及相应对策。方法:230例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均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按入组先后时间分为一般治疗组(104例)和干预治疗组(126例),前者按一般诊疗常规进行,后者采用系列措施加强患者管理及医患沟通,随访2组脱落及治疗规范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一般治疗组1年内脱落率为45.19%,干预治疗组为18.25%,治疗2个月内的脱落率最高。脱落原因中前3位为疗效不佳、时间(地域)原因及不良反应。一般治疗组中不规范治疗即漏滴者多于干预治疗组,漏滴原因中前3位为遗忘、感冒咳嗽停用、药物用完后中断。结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1年内脱落率高,经干预及加强患者管理后可显著降低脱落率,增强治疗的规范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48例AR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进行分析,并就其与年龄、性别、不同治疗方式以及引起中断治疗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总依从率为60.48%,其中皮下注射为92.19%,舌下含服为49.4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儿童组与成人组依从率,皮下注射分别为97.78%与78.95%,舌下含服分别为90.41%与22.5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中断原因,对治疗缺乏信心占64.29%,因工作、学习及事务繁忙等因素占25.51%。结论皮下注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舌下含服患者,儿童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成人。医护人员指导不力、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自觉疗效不好是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2年皮下免疫治疗,探讨尘螨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58例对尘螨过敏(单一过敏35例,多重过敏23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6、12、24个月,分析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观察记录发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鼻部症状和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并在2年治疗期内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年后,单一过敏患者和多重过敏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免疫治疗6、12、24个月后,鼻炎和哮喘的相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皮下免疫治疗是针对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鼻声反射测量评估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接受阿罗格(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的65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研究,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1±2.2)岁。所有患儿均对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完成1年的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和鼻声反射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鼻腔容积(NV)及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CA)的变化,评估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结果65例变应性鼻炎患儿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1年后症状评分明显改善,治疗1年后鼻腔容积及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结论鼻声反射测量是客观反映鼻腔通气状况的指标。鼻声反射测定值与患者主观感受具有高度一致性,对鼻腔通气功能的临床评估有应用价值。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用鼻声反射测量来评估是客观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