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7年重庆地区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掌握该市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情况,为化妆品生产及该市化妆品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7年上传到重庆市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的全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特点、临床症状、化妆品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306例化妆品皮肤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化妆品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化妆品皮肤病的化妆品类型。方法对306例化妆品皮肤病进行了临床分析,对部分患者进行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化妆品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化妆品以普通护肤类为主,对172例患者进行的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的阳性率为26.16%。结论化妆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化妆品知识宣传,建立一个完整的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492例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临床常见变应原及各种变应原和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瑞敏"斑贴试验变应原中国筛查系列对492例疑诊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1.3%,男女斑贴试验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见致敏原依次为重铬酸钾、硫酸镍、卡巴混合物、氯化钴、芳香混合物、甲醛。8种变应原存在性别分布差异: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的变应原有重铬酸钾、卡巴混合物、松香、亚乙基二胺和秋兰姆混合物;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的有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夸特15(P<0.05)。结论斑贴试验是帮助接触性皮炎患者寻找变应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类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各类产品在带给顾客舒适和美丽的同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如果在正常条件下,用正确方法使用化妆品而引起了皮肤不良反应,可能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可能是顾客局部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或自身过敏体质引起的。有时产品说明书不准确导致使用方法不恰当,或顾客未按说明书正确使用,也会造成不良反应。此外,化妆品中非法添  相似文献   

5.
化妆品皮炎斑贴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辉  赵辨 《江苏医药》1996,22(9):602-603
用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及病人各自的可疑化妆品产品,对62名化妆品皮炎进行斑试,探讨用标准系列抗原斑试与可疑化妆品斑试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结果用可疑化妆品斑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标准筛选抗原斑试阳性检出率(P<0.05),符合率84.75%。本研究表明:标准系列抗原的斑试与可疑化妆品的斑试相互补充,不能替代,都是诊断化妆品皮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化妆品对皮肤过敏反应是由于使用化妆品不当而引起的皮肤生理状态的异常改变 ,如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脱屑、刺痛、瘙痒等 ,是在皮肤科临床中常见的皮肤病。我校门诊自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6月 ,共诊治 10 2例因使用各类化妆品而引起的各种皮肤过敏反应 ,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 :病人均在上述时间门诊就诊的病人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病史及皮损 ,部分患者结合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1.2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中 ,男 10例 ,女 92例 ,平均年龄 2 3岁 (19~ 2 8岁 ) ,其中 8例病人既往有化妆品过敏…  相似文献   

7.
郁辉 《江苏医药》1996,22(3):181-182
化妆品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简称化妆品皮炎)的报告日趋增多。本文综述化妆品皮炎的发生途径与发病部位的关系;容易引起过敏的化妆品及常见过敏原和诊断化妆品皮炎的皮肤试验。一、化妆品皮炎的发生途径与发病部位的关系1、直接使用、接触化妆品或受化妆品沾染过的用品。面部是化妆品皮炎的好发部位,在一定程度上,眼睑最易受累,主要因为其表皮较薄,过敏原容易穿透、渗入。有时,当整个脸部使用化妆品后,仅见阳睑发生反应;对护发类化妆品过敏时,皮炎可发生在前额、颞部、耳前甚至眼睑。如果唇部发生皮炎,则可能是对唇膏过敏[1]…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7,(6):860-864
目的全面掌握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控制和消除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制定化妆品安全风险监管措施。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某省2016年通过"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收集到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监测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4871例,其中男性567例,女性4304例;以21~40岁年龄段,使用护肤类和美容/修饰类化妆品的女性居多(87.54%)。涉及非特殊化妆品3930例,占80.68%,以护肤类为主;涉及特殊用途化妆品919例,占18.87%,以除臭类为主;未填写化妆品相关信息的22例,占0.45%。化妆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接触性皮炎为主,占76.56%;既往化妆品过敏病史占1.25%。结论某省化妆品使用总体上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化妆品监管的技术支撑,是防范化妆品安全风险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对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检索2010~2021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涉及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按照发表时间、发表机构、期刊来源、主题及关键词,运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及可视化工具CiteSpace、VOSviewer对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 :检索并筛选得到文献共206篇,发文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中国化妆品》《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日用化学品科学》等期刊载文量相对较多;相关监测机构及医疗机构是文献的主要来源;文献内容以探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化妆品皮炎治疗以及斑贴试验为主。结论 :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相关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刘小瑜  吴斌  肖霄 《医药导报》2011,30(4):547-549
目的 了解孕产妇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和常见类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08年深圳市收集的185例孕产妇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 结果 185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剖宫产分娩80例(43.24%),抗微生物药物所致ADR 137例(74.05%),静脉给药发生ADR 143例(77.30%),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 结论 应加强孕产妇的ADR监测,指导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安全使用化妆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公众安全使用化妆品的现状和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认知度,为药监部门和医疗机构监测化妆品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合理用药、安全使用化妆品宣传活动,设计统一的调查表,随机进行化妆品安全使用情况调查,发放调查表480余份,回收420份,有效表415份,并对有效调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415例受访者女性374人(90.12%),男性41人(9.88%);涉及22种职业,300人知晓化妆品不良反应,占72.29%;会留意产品警示信息的有247人,占59.92%,84人有化妆品过敏史,占20.24%;119人选择出现不良反应后自认倒霉,不会找相关部门解决,占28.67%。结论公众对化妆品安全使用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应加强普及化妆品不良反应知识,及时公布化妆品安全信息,提高公众科学、安全使用化妆品意识。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认知度。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缺乏ADR的基本知识,对自发报告体系不了解。结论:加强ADR知识宣传培训,端正态度,增强医务人员对ADR上报意识,提高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对所采取救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左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所占比例最高,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给药所占比例最高,各种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应密切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登陆中国知网CNKI.NET、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的180例厄洛替尼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例不良反应报道中,以皮疹、腹泻、间质性肺病为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厄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 99例患者治疗观察 ,进一步验证胰岛素治疗脑梗塞的剂量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颅脑CT确诊的脑梗塞患者 ,除外有明确糖尿病史者 ,按入院时血浆胰岛素及血糖水平进行治疗分组 ,观察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状 ,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变化及疗效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入院时血浆胰岛素增高的两组治愈率高于血浆胰岛素正常的两组 ;而入院时血糖增高的两组与血糖正常的两组之间治愈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初始少数患者曾出现轻度低血糖反应 ,但经个别剂量调整后反应消失。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根据其血浆胰岛素及血糖水平采用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方法易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小儿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儿科由于各种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通过对1150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按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推荐的评分方法对因果关系进行综合评估.作出正确判断。结果:由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60.09%),以药物性皮疹最多(31.65%)。结论:惠儿在应用药物中,应重视各种药物引起的AD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汇总分析盘锦市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盘锦市2007年1-12月收集到的977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62.33来源于医疗机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27.94。不良反应累积的主要系统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抗微生物药物占47.08。静脉给药占给药途经的51.79。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和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用药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近年来我院抗生素使用的不良反应病例,总结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组织以及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至2012年抗生素使用患者,选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统计每年出现不良反应病例数目,观察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趋势以及抗生素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组织.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抗生素在我院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20.1%增长到2012年40.1%;主要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累及器官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中累及皮肤的副作用最多,比例达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禁止滥用抗生素,提倡联合用药降低不良反应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穿心莲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穿心莲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方法 通过检索1994~2004年医药学杂志,收集穿心莲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病案260例,应用流行病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 小儿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临床表现中以过敏反应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穿心莲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推测与患者过敏体质、给药剂量、生产工艺、辅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