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GMT、EGFR的表达,分析103例喉癌组织标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MGMT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3.3028.39411.403,P值分别为0.001、0.039、0.010<0.05);EGFR的表达与T分期以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χ2为14.933、16.603,P值分别为0.002、 0.001<0.05)。分层分析发现,MGMT、EGFR 两者的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χ2=5.369, P=0.019<0.05)。 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 MGMT、EGFR的表达与T分期、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测定两者的表达水平可评估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并指导喉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互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下咽癌肿瘤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明显增加(Z=-5.764,P=0.000),且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Z=-1.995, P=0.046)、淋巴结转移(Z=-2.176,P=0.030)相关。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40.2%,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81.8%。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χ2=6.317,P=0.012)。 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下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H-钙黏素(CDH13)在人头颈部鳞癌细胞系SCC10A和PCI-37B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 方法 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DH13在头颈鳞癌细胞系SCC10A和PCI-37B及两种正常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并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和硫化测序检测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情况。 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头颈鳞癌细胞SCC10A和PCI-37B中CDH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SCC10A和PCI-37B细胞中CDH13基因甲基化水平高于口腔黏膜正常组织,人头颈鳞癌细胞系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呈高甲基化状态。 结论 CDH13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人头颈鳞癌中CDH13表达沉默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双耳残余听力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探讨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29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纳入研究,根据术前颞骨CT分为A组(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和B组(非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开机时、术后半年定期进行裸耳纯音测听,比较植入耳残余听力保存情况及非植入耳残余听力的变化。 结果 患儿术前双耳均不同程度存在残余听力,术后均定期行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各频率仍部分存有残余听力,主要分布在低频区,且随频率升高其残余听力保留率逐渐下降,各频率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6.980, P=0.001);植入耳与非植入耳各频率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0.031, P=0.002);术前后各时间节点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3.384, P=0.336); AB两组之间残余听力保留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0.906, P=0.341)。 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植入耳残余听力的保留主要分布在低频区;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残余听力可以基本保持;少部分患儿行单侧植入后对非植入耳残余听力有影响;前庭导水管扩大症患儿行单侧耳蜗植入术后,非植入耳残余听力在短期内可有波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颈部多原发癌(MPC)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 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MP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同期收治的8758例患者中有恶性肿瘤648例,其中有68例多原发癌,占比为0.78%。自2014年至2017年多原发癌年占比依次为:0.72%、0.72%、0.77%、0.86%。多原发癌组中男61例、女7例,其男女比例较单原发癌组高(χ2=8.18, P=0.004)。二重癌62例、三重癌6例。同时性MPC 35例、异时性MPC 33例。44例患者既往有吸烟/饮酒史,男性吸烟饮酒事件明显高于女性(χ2=6.40, P=0.006)。下咽癌的多原发癌发病率(23.81%)最高,其次为口腔癌(14.71%)、喉癌(9.33%)。口腔癌、下咽癌和喉癌最常见的第二原发癌均为食管癌。有45例(66.18%)第二癌与首发癌间隔时间小于5年。22例患者曾行放化疗,有放化疗史的多原发癌患者中异时性更多见(χ2=18.64, P<0.001)。 结论 发生MPC概率最高的头颈部肿瘤依次为下咽癌、口腔癌、喉癌。头颈部MPC并发食管癌等上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大,故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建议将电子胃镜检查列为常规的术前检查及术后定期的随访检查手段;应加强首发癌治疗后长期,尤其前5年的密切随访。放疗过程中要加强对靶器官外的组织器官的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焦虑、抑郁与病情阶段的关系,并分析焦虑及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纳入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45例(急性期组)、慢性期突发性聋患者71例(慢性期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测评并对比各组焦虑及抑郁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及治疗相关资料,通过回归树分析测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急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和健康对照组(与慢性期组对比,Z=-9.100,P<0.001;Z=-9.091,P<0.001; χ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与健康对照组对比,Z=-7.336,P<0.001; Z=-7.324,P<0.001; χ2=21.674,P<0.001; χ2=23.148,P<0.001);慢性期组HAMA、HAMD得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8,P=0.308; Z=-0.042,P=0.967;P=0.671;P=0.722)。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中,急性期患者占比更高2=31.209,P<0.001; χ2=35.845,P<0.001),耳聋轻度耳鸣无或轻度患者占比更低2=12.650,P<0.001; χ2=18.629,P<0.001),发生抑郁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更低2=4.42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中无效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5,P=0.014; Z=-2.815,P=0.005)。 结论 急性期突发性聋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疾病阶段、就诊时耳聋程度是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慢性期组患者疗效越好,焦虑及抑郁风险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与椎基底动脉影像学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耳突聋,且临床检验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175例,分析其听力损失侧别及程度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特点间的关系。 结果 椎动脉2=8.031,P=0.045)及基底动脉(χ2=5.091,P=0.034)狭窄/弯曲与听力损失侧别有关。听力损失预测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侧听力损失患者与右侧(OR=2.89,95%CI为1.77~2.77,P=0.036)及双侧椎动脉狭窄/迂曲(OR=4.43,95%CI为1.49~13.23,P=0.008)有关,无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右侧听力损失(OR=0.31,95%CI为0.11~0.90,P=0.030)相关,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OR=2.83,95%CI为1.05~7.67,P=0.040)。患者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否与听力损失程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339,P=0.068)。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与椎动脉(χ2=3.897,P=0.273)及基底动脉(χ2=3.339,P=0.068)的影像学特征无关。 结论 在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的侧向性与椎基底动脉是否狭窄/迂曲有关,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组手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推拿的基础上行穴位贴敷。两组治疗每天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69, P=0.029),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54.2%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 P=0.232)。 结论 推拿及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均具有良好的效果,结合使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糖原合成激酶-3(GSK-3β)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验30例喉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F、GSK-3β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非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分析喉组织中MIF、GSK-3β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MIF与GSK-3β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喉癌组织中、癌旁组织及喉正常喉黏膜中MIF表达率分别为73.33%,40.00%,20.00%,喉癌组织中、癌旁组织及喉正常喉黏膜中GSK-3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13.33%,20.00%;MIF、GSK-3β在喉癌中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均无相关性(P>0.05)。MIF、GSK-3β在喉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592,P=0.003)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MIF、GSK-3β的高表达可促进喉癌的发生及发展,MIF、GSK-3β可作为喉癌的潜在的组织生物标志物和喉癌患者疾病进展监控及预后观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miR-181b-5P和红细胞膜蛋白配体4.1样3(EPB41L3)目前在喉癌中表达关系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论文主要通过研究miR-181b-5P、EPB41L3蛋白在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iR-181b-5P靶向调控EPB41L3对喉癌组织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miR-181b-5P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喉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81b-5P的表达量。预测miR-181b-5p的靶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EPB41L3蛋白的相对表达由免疫组化SP法测定。 结果 喉癌组织中miR-181b-5P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高(P<0.001),且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有显著差异(P=0.027 3)。EPB41L3蛋白在喉癌组织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低(P<0.001)。EPB41L3蛋白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于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1b-5p及EPB41L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0 8,P=0.002 3)。 结论 miR-181b-5P可能通过负性调控EPB41L3的表达,影响喉癌组织的增殖、侵袭、转移,研究可为喉癌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在喉鳞癌(L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就诊的患者124例,包括71例LSCC患者(LSCC组)和53例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采集喉黏膜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采用PCR法和ELISA法检测两组组织和血清标本中H.pylori表达;分析H.pylori感染与LSCC患者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法检测H.pylori感染与未感染LSCC患者喉黏膜组织中RASSF1A和FHIT表达;采用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pylori感染FaDu细胞株RASSF1A和FHIT表达。 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LSCC组与对照组H.pylor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3%(51/71)、26.42%(14/53),两组比较,P<0.001。PCR检测LS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结果显示,6例(11.76%)患者只有肿瘤组织H.pylori呈阳性表达,24例(47.06%)患者只有癌旁组织H.pylori呈阳性表达,21例(41.18%)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H.pylori均呈阳性表达,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H.pylori阳性表达率高于仅肿瘤组织H.pylori阳性表达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LSCC组与对照组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87%(56/71)、64.15%(34/53),两组比较,P=0.06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pylori感染是喉癌的危险因素(OR=7.09, 95% CI 3.11~17.28, P<0.001)。纳入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pylori感染是喉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4, 95% CI 2.87~15.31, P<0.001)。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LSCC患者肿瘤不同发病部位、不同T分型及不同TNM分期H.pylori阳性表达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H.pylori感染与未感染LSCC患者喉黏膜组织中RASSF1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46±1.93、8.78±1.82,FHIT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52±1.69、2.86±1.15,二者比较,P均<0.05。q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H.pylori感染与未感染LSCC患者喉黏膜组织中RASSF1A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10、0.19±0.06,FHIT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0.10、1.16±0.12,二者比较,P均<0.05。不同H.pylori干扰量与FaDu共培养48 h后,随着细菌干扰量升高,RASSF1A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而FHIT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qRT-PCR法检测H.pylori干扰量分别为30∶1、100∶1、300∶1时RASSF1A表达量分别为0.20±0.08、0.43±0.10、1.41±0.08,FHIT表达量分别为1.26±0.22、0.70±0.13、0.18±0.10;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pylori干扰量分别为30∶1、100∶1、300∶1时RASSF1A表达量分别为0.53±0.12、0.59±0.10、1.07±0.14,FHIT表达量分别为0.69±0.11、0.42±0.14、0.28±0.09。 结论 H.pylori定植于喉癌患者的喉黏膜组织,是喉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抑癌基因RASSF1A和促癌基因FHIT的表达而参与调控喉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过甲基化特异性PCR和RT-PCR法分析喉癌(喉癌组)及正常喉组织(对照组)PTEN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有16例(40.0%)PTEN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对照组未发现过甲基化。对照组PTEN基因mRNA的高、中、低表达率及阴性率分别为77.8%(7/9)、22.2%(2/9)、0和0,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26.7%(4/15)、33.3%(5/15)、26.7%(4/15)和13.3%(2/15),两组比较,PTE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高分化PTEN基因mRNA高、中、低表达率及阴性率分别为60.0%(6/10)、30.0%(3/10)、10.0%(1/10)和0,病理低分化mRNA分别为16.7%(2/12)、25.0%(3/12)、41.7%(5/12)和16.7%(2/12),两者比较,其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TEN基因在喉癌组织中,mRNA呈现低表达的10例中有7例(70.0%)出现启动子过甲基化,mRNA呈现高表达的17例中仅有4例(23.5%)出现启动子过甲基化;PTEN基因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在启动子过甲基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TEN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是该基因在喉癌中失活的原因之一,PTEN基因表达下降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与喉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喉癌组织中uPAmRNA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uPA基因表达率为65.0%(26/40);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比较,uPA基因表达率显著增高(P〈0.01)。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20.0%(8/40);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比较,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1)。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均无uPA基因表达。结论: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uPA基因表达缺失的机制之一,uPA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机制可能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一相关蛋白1(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45例喉癌组织及18例癌旁组织中IGFBP-r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IGFBP—rP1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33.3%(15/45),相应癌旁组织甲基化率为5.6%(1/18),喉癌组织中IGFBP—rP1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喉癌组织中IGFBP—r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结论:IGFBP—r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可能是喉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喉癌中p16基因突变和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在喉癌中的失活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analy-sis,PCR-SSCP)银染方法和PCR甲基化敏感内匹酶方法检测32例喉癌和相应癌旁组织的p16基因第1,第2外显子突变和甲基化热点区域部分内切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鳞癌p27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9例喉鳞癌、19例声带息肉、12例癌旁增生组织及8例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27的表达.结果喉鳞癌组织p27阳性表达率12.24%(6/49),声带息肉63.16%(12/19),癌旁增生组织33.33%(4/12),非典型增生组织25.00%(2/8),喉鳞癌组织p27mRNA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喉鳞癌组织中存在p27基因的低表达,与喉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DJ-1蛋白表达水平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将199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1例喉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和9例非喉癌者喉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其DJ-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喉鳞癌组织中DJ-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9%(61/71),与非喉痛的喉黏膜组织55.5%(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05).分别就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肿瘤的病理学分级等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喉鳞癌组织中DJ-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J-1蛋白高表达患者其肿瘤复发率(53.3%)明显高于DJ-1蛋白低表达患者的复发率(26.8%;x2=5.164,P<0.05).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发现喉鳞癌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性别、年龄、T分期、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学分级对术后累积生存率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DJ-1蛋白表达水平和淋巴转移对术后累积生存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0和3.97,P值均<0.05).结论 DJ-1蛋白在喉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喉黏膜组织.DJ-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的喉癌患者生存率可能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