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成型术的优缺点.方法将85列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4列进行内镜下手术,对另一组41列进行传统手术对对照.结果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组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组,且并发症少.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微创、出血量少、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探究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黏骨膜完整性、术后疼痛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黏骨膜完整性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创伤较小,患者黏骨膜完整性高,术后疼痛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或骨膜下积血。因鼻中隔软骨膜或骨膜为一坚韧而致密的结缔组织,不易穿破,所以其下有出血时,较易积蓄而形成血肿。大多由外伤或手术所致,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鼻中隔脓肿甚至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回顾笔者所在科2009-2012年132例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鼻中隔血肿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31例中男 2 0例 ,女 11例 ,18~ 4 5岁 ,术前均行鼻内窥镜检查 ,选取鼻中隔嵴突型和距状突型偏曲的患者 ,在 0°鼻内窥镜下以 1%丁卡因 10ml加 1‰肾上腺素 1mg浸润棉片填塞双侧鼻腔表麻 ,再用 2 %利多卡因 3~ 4ml加 1‰肾上腺素 5滴麻醉偏曲突面病灶处黏膜 ,用小圆刀片在中隔突起处从前向后在黏膜切口 ,深及软骨 ,上下游离 ,暴露中隔突面嵴 ,用平凿凿除中隔骨嵴 ,矫正中隔骨嵴偏同 ,尽量完整保留中隔骨性支架 ,对侧黏膜不作游离 ,整复术侧切口黏膜 ,不缝合 ,术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术后静滴抗生素止血药 5d以预防感染及止血 ,术后第 2天用薄…  相似文献   

5.
麦平青 《中原医刊》2002,29(8):17-17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观察及鼻中隔填塞固定时间长短时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与结果: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科经治的6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处理及病症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8例术后观察和鼻中隔持续填塞固定时间少于或等于一周患者中,术后三月病症完全消除25例,治愈率25例,治愈率65.8%;23例术后观察和鼻中隔填塞固定时间超过一周患者中,术后三月病症完全消除20例,治愈率87%。结论:术后尽量延长观察和鼻中隔填塞固定时间是提高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鼻中隔多切口粘膜下矫正的方法,选择性对鼻中隔多部位偏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双侧或单侧鼻中隔多部位偏曲的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鼻中隔多切口、在粘膜下局限于切除偏曲结构的方法对鼻中隔偏曲予以矫正,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鼻中隔得到了矫正,鼻腔通气等症状明显改善,没有鼻中隔摆动、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鼻中隔多部位的偏曲,只要偏曲部位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采用多切口手术不但可以达到矫正鼻中隔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对鼻中隔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留鼻中隔的正常结构,更好地保护鼻中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粘骨膜的完整性以及术后发症的发生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以及粘骨膜的完整性、并发症产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均显著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应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创伤小,并且能够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吴敬东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045-2046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比较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粘骨膜完整性、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病例需再次手术,而鼻中隔二次甚至三次手术的难度很大,并发症(主要是鼻中隔穿孔)发生的几率也更高,笔者近期对7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一种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对21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临床资料的复习,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这种术式的安全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215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临床常见病之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重者常导致头昏、头痛、鼻阻、鼻出血等症状。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既往多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1999年3月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与常规手术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的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常规切口,经鼻内窥镜引导,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矫正术。结果:对86例术后患者半年以上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手术方法可有效地矫正高位、后段的中隔偏曲,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嗅觉,减少鼻腔术后粘连的发生和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相比,具有疗效良好、并发症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应用传统的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已实施100余年,但在前鼻镜操作显露中隔深部切口有一定困难。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窥镜下施行局部鼻中隔矫正术已成为可能,且由于其视野清楚,更显其独特优越性[1]。下面将我院近几年应用此项技术手术的40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从1998年10月~2003年12月共实行鼻内窥镜下局部鼻中隔矫正术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8 ̄62岁,平均37岁。其中单纯行局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5例,鼻中隔手术同时行一侧鼻窦手术15例。在Storz0°、30°鼻内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6鼻中隔偏曲患者,均行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暴露情况、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8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2~40 min,中位数时间为22 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0~90 ml,中位数出血量为40 ml。术中暴露良好,视野清楚宽广,操作方便灵活,鼻中隔粘骨膜完好。手术治愈率为94.2%,术后没有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具有视野清楚,创伤小,出血少,治疗效果良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新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3月为鼻中隔偏曲 136例施行了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86例 ,同时进行一期FESS术 5 0例。男 92例 ,女 44例 ,16~ 6 1岁 ,平均 35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 86例 ,合并鼻窦炎及前筛神经综合症5 0例。在 0°、30°鼻内窥镜及摄像显示系统引导下完成手术 ,术前局麻 ,手术采用左侧Killian切口 ,手术步骤同传统手术。 1年内的疗效评定标准为 :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 ;明显减轻为好转 ;症状无明显减轻为无效。术后随访 1年 ,治愈 10 9例 ,治愈率80 % ;好转 2 7例 ,好转率 2 0 % ,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出鼻中隔矫正术术式改进的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方法 对12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偏曲症状、类型、程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式达到矫正的目的。结果 通过对122例鼻中隔矫正术术式改进,术后6~12个月疗效观察,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此方法达到了尽量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完整性,保持了鼻中隔支架的功能,减少了鼻中隔穿孔概率。  相似文献   

18.
刘彩民  牛志远 《中原医刊》1999,26(12):54-55
我院自1996年2月至1997年10月应用鼻中隔术后矫正器对28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临床试用,疗效较满意,对其治疗措施有指导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8例中鼻中隔偏曲病人中,男19例,占67%,女9例,占33%,年龄16~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5岁。鼻中隔偏曲类型呈距状突偏曲9例,占32-1%,呈S状偏曲4例,占14-2%,呈脊状突偏曲10例,占35-7%。呈棘状突偏曲5例,占17-8%。1.2 临床表现:鼻中隔偏曲术后用传统凡士林纱条填塞使局部胀痛、头痛、吞咽困难、耳闷不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进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53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术后临床主要症状均消失,效果满意。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并可最大限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夹板固定来改善患者术后鼻腔的通气功能,从而减少填塞鼻腔受压的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方法:随机抽取50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术后用常规油纱条填塞;另抽取50例患者,鼻中隔矫正术后用夹板固定,作临床观察对照。结果:用油纱条填塞的患者因鼻腔阻塞,压迫所致的头痛、鼻痛、流泪、鼻腔粘膜充血水肿,以致带来粘连、穿孔等并发症。而用改良夹板固定的患者由于鼻腔通气好,从而避免了头痛、鼻痛以及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用夹板固定的方法明显优于用油纱条填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