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估术后早期肠道免疫营养对外科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作者比较了免疫营养和对照营养的效果。对照营养每500ml含蛋白质35g(其中酪蛋白21.7g和丝氨酸等13.3g)、脂肪13.9g和碳水化合物59.9g,供能505kCal;而免疫营养则含蛋白质27.9g(酪蛋白21.7g,精氨酸6.2g)、脂肪酸含ω-3脂肪酸1.7g(对照营养仅含0.1g)、碳水化合物67g和RNA0.6g,两组营养所含的矿物质、电解质、微量元素和微生素量相同。鉴于Daly早已证明免疫营养在术后第1天不起作用,而在术后第7天才发挥明显效果,将术后1~5天列为早期相,术后第5天以后列为后期相…  相似文献   

2.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道营养支持:附40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研究以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人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术后仅常规静脉补液,肠营养各组术后早期经PS管输注重注营养物质。以皮来观察经PS管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明显增加了营养物质的摄入量,改善了氮平稀,减轻了术后血红浆蛋白浓度降低的幅度,减少了机体脂肪和瘦组织群的丢失,而且有于结肠麻痹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差异. 方法 将2009年至2011年来,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观察两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体重、血浆白蛋白、早期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PN组,早期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N组. 结论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指标,尤其是肠内营养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营养康复、减少早期辅助化疗不良反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外(PN)、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结直肠肿瘤患者60人,随机分组,分别行PN、EN,以体重、上臂周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淋巴细胞记数(LYM)、血清向蛋白(ALB)、前白蛋白(PAB)作为营养评价指标,并观察肠管恢复蠕动、排气时间.结果 EN组体重、上臂周径、LYM、ALB较PN组更接近正常,HGB、PAB、排气恢复时间EN组较PN组缩短.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以EN为佳.  相似文献   

5.
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其对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相关研究数据并不一致,甚至矛盾,且质量较低。本研究旨在评价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前瞻性纳入2006-2011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第八普通和胃肠外科治疗中心109例病理证实为胃腺癌而行标准全胃切除并D2淋巴结清扫及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接受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组[IED组,54例,诺华Impact速愈素:配方补充精氨酸、ω3脂肪酸和核糖核酸(RNA)]和标准肠内营养对照组(SND组,55例,佳维体);两组等氮等热量,均为4.184 kJ/kg,并于术后6 h至7 d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初始流速为10 ml/h,每12 h增加10 ml/h,直到增加到80 ml/h,满足个体每日146.44 kJ·kg-1·d-1所需。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感染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比较评价两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显示,IED组较SND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7.4%比20%)和吻合口瘘发生率(3.7%比7.3%)均显著降低(均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7±2.3) d比(15.9±3.4) d,P=0.029];而两组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相关数据提示,术后两组CD4+T细胞计数均有下降,但IED组较SND组下降更明显(P=0.032)。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5例消化道肿瘤病人术中肿瘤切除,利用行胃肠吻合时将事先准备行的一根粗细2.5MM塑料管插入空肠输出袢约30~40cm处进行术后肠道营养支持(En)。并同时选15例同期非肠道营养(静脉营养)作对照,并从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进全流质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病人术后体重,体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病人输血管,消化道瘘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等方面加以对照分析,从中对E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激素及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需要营养支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胃肠激素、免疫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重、血浆红蛋白、血浆前红蛋白以及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AS、CCK、MIL、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LU、VIP、GIP、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4、Ig G、NK细胞、C3、C4、CH50、S-Ig 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静脉炎、伤口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位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18.00%,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者免疫状态得到提升,胃肠道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强化肠内免疫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胃切除术后胃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曾合并术前营养不良,其中60例患者术后早期接受普通肠内营养(EN组),另外60例接受强化的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术后感染性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问各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且EIN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EN组(P0.05),两组间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IN组术后感染性的发生率较EN组低(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能更好地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并降低术后感染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是近年来逐渐认识到的一种并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肠梗阻,处理不当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我院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17例EPII患者,经加用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3~72岁,平均47.5岁。临床表现:①腹痛,腹胀及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②病情发作至入院大部分均无排气排便;③腹部站立位透视,平片或CT检查提示有不全性肠梗阻、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粘连,肠腔内积液或腹腔内渗出等表现。排除麻痹性肠梗阻及绞窄性肠梗阻需立即手术者,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食管癌病人根治术后,随机分为PN组和非PN组进行对比观察,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8天检测IgG、IgA、IgM、C3、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IL-2等的改变。结果食管癌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第1天,IgG、IgA、IgM、C3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周PN组IgG、IgA、C3恢复较快,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与非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D+3、CD+4、CD+4/CD+8比值术后第1天下降明显,而PN组术后1周迅速恢复并明显超过术前水平,与非P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NK细胞活性术后第1天也明显降低,IL-2显著减少。术后1周NK细胞活性IL-2PN组较非PN组恢复较快,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免疫功能低下,应用PN包括脂肪乳剂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并相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激素和营养支持联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我们从 1987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 ,联合应用营养支持技术、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 117例 ,效果良好。资料和方法1 患者一般资料 :1987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 ,117例患者 (男 89例 ,女 2 8例 )入选 ,平均年龄 4 0 9岁。入院时 5 9例存在营  相似文献   

12.
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 1 987年 1 2月~ 2 0 0 3年 1 2月间 1 1 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情况及疗效。结果  1 1 7例中有 1 1 6例治愈 ,平均治疗时间 2 8.71± 1 2 .1 6d。全组病人无一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状况恶化。 1 0例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中有 9例耐受良好。结论 非手术治疗方案是治疗炎性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控制症状、改善病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霞 《浙江创伤外科》2001,6(5):328-329
颌面部恶性肿瘤患绝大多数需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较正常时明显增高,因此,对于术后患进行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术后不同途径营养支持的优缺点,为术后短期营养支持的选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完全肠外营养组(TPN)、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及部分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加PN),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耐受性、术后7d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营养支持过程中,EN加PN组耐受性(97.5%,39/40)明显高于TPN组(82.5%,33/40)和TEN组(80.0%,32/40)(P〈0.05)。术后7d,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加PN组和TEN组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EN加PN组和TEN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5.13%(2/39)和6.25%(2/32)比12.12%(4/33),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快于TPN组f(49.5±22.1)h和(48.2±17.6)h比(68.2±16.7)h,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EN加PN为最佳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李为 《腹部外科》2004,17(4):218-2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 对 5 9例老年大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变化 ,并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老年大肠癌病人 ,其各项营养指标测定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转铁蛋白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 ,并能增加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2年10月-2004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问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P〈0.01)。结论EEN+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rh于EEN+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和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兆林  彭威  迟强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58-760
目的 总结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并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出现症状时间为术后4~18 d,平均(7.5±1.1)d.所有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高渗盐水洗胃、应用促胃动力药物等治疗,部分患者给予腹部理疗及心理干预,1例再次手术切除全胃,1例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6~45 d,平均(20.1±2.7)d后恢复胃功能.结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治疗可采用营养支持和促胃动力药物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患者一般都可痊愈.再次手术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增加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8.
吸入性一氧化氮在ETCPC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吸入性一氧化氮 (INO)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 (ETCPC)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ETCPC术后早期吸入NO者为试验组 ,未吸入NO者为对照组 ,各 16例。记录两组吸入及停用INO前后心排出量、肺血管阻力 (PVR)、呼吸指数、肺动脉 -左房压力阶差 (PLG)。记录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NO吸入后呼吸指数从 2 . 6 1±0 .32下降至 1. 4 1± 0 .2 1,t=2 . 35 ,P <0 .0 5 ;PLG(mmHg)从 11± 2降至 7± 3,t =2 .76 ,P <0 . 0 1;氧合指数从 16. 3± 18升高至 191± 2 1,t=2 . 74 ,P <0 .0 1;心指数 (CI ,L·min-1·m-2 )从 2 . 84± 0 . 2 3增加至 3 .12±0 . 2 0 ,t=2 . 2 4 ,P <0 .0 5 ;肺血管阻力从 4 . 2 3± 0 .5 3下降至 3 .77± 1 .4 2 ,t =2 . 2 8,P <0 . 0 5 ;中心静脉压(CVP ,mmHg)从 17 .0± 1 9下降至 15 .0± 1. 2 ,下降约 11 .8% ;INO停用前后各项上述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较 ,呼吸机辅助时间从 (76± 2 5 )h缩短为 (5. 6± 19)h ,t=2 . 2 8,P <0 . 0 5 ;重症监护时间从 (6± 2 )d缩短至 (4± 2 )d ,t=2 . 33,P <0. 0 5 ;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NO对ETCPC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但  相似文献   

19.
胃肠外科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肠外营养是肠功能障碍者的主要营养方式。正常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能有效防御肠道细菌,而缺乏肠内营养刺激的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道黏膜免疫损伤,增加感染风险,通过营养支持治疗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杨其顺  姜伟  黄赤兵 《器官移植》2018,9(3):215-22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肠道并发症的病因诱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肾移植术后肠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病因诱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 结果 肾移植术后肠道并发症患者47例,随访3~3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4例,下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肠炎25例,慢性肠炎12例,肠结核1例,结肠癌1例,肠梗阻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例发生在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2例出现出血性休克。急性肠炎患者中,7例在肾移植围手术期首次服用免疫抑制剂,余18例有不洁饮食或着凉史,4例检测病原菌阳性。慢性肠炎患者中,12例麦考酚酸或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2例病原菌阳性,8例伴重度贫血。1例肠梗阻发生在肾移植围手术期,2例出现中毒性休克。根据疾病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分别积极实施对症及病因治疗。47例患者中,45例治愈,2例死亡,死因分别为下消化道出血和结肠癌肺转移引起呼吸衰竭,3例出现移植肾功能不全。 结论 肾移植术后肠道并发症表现多样,与肠道稳态失衡有关,病情有急有缓,均可对移植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预后不良,为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积极预防和果断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