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实验用HRP注射于大白鼠的一侧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后,在脊髓腰骶段的不同平面可观察到支配该两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出现标记并具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支配球海绵体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L_5~S_1的背内侧群,而支配坐骨海绵体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背外侧群和腹侧群。本文认为大白鼠腰骶段前角背内侧群和背外侧群同腹外侧群细胞一样,同属于Onuf's核的同源神经细胞。本文还观察了大白鼠腰骶段脊髓前柱细胞的配布。  相似文献   

2.
将CT-HRP分别注入家兔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内,以研究脊髓内标记神经元的节段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颈段前角内,并分为两个独立的细胞柱。胸锁乳突肌运动神经元位于C_1和C_2节段的前角背内侧区,主要分布于C_1节段的尾侧半和C_2节段的吻侧半;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为36.7μm。斜方肌运动神经元位于C_2~C_3节段的前角腹外侧区,主要分布于C_3和C_4节段;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为29.3μm,比胸锁乳突肌神经元略小。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向四周伸展,广布于灰质后角的基底部、中间带和前角内,并延伸到白质的侧索内。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胸锁乳突肌神经元树突伸向中央管周灰质和白质前索,此结果为讨论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不同功能作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男性坐骨海绵体肌的构筑学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男性坐骨海绵体肌的构筑特征 ,为坐骨海绵体肌运动生理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肌构筑法研究 12侧坐骨海绵体肌。结果 坐骨海绵体肌平均肌重 2 .11± 0 .39g ,肌长 7.33± 1.36cm ,肌纤维长 2 .90±0 .32cm ,肌生理横切面积 0 .70cm± 0 .16cm ,羽状角 5°,肌宽 1.18± 0 .2 6cm ,肌厚 0 .4 2± 0 .12cm。结论 坐骨海绵体肌为一短小的羽肌 ,倾向于力量型肌构筑 ,有产生和维持较大收缩张力的能力。该肌收缩 ,牵拉、挤压阴茎脚 ,压迫阴茎海绵体动静脉 (即勃起血管 ) ,阻断其血流 ,造成勃起组织的内压力 ,对维持阴茎硬勃起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茎脚交叉损伤对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用生殖期雄性Wistar大鼠135只,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阴茎脚交叉切断组(n=25)、阴茎脚交叉切断+单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n=25)、单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n=25)、双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n=25)、假手术组(n=25)及正常组(n=10)。选用育龄期未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与上述各组一一配对饲养,分别观察2个月,了解各组雌鼠受孕情况,并通过雌鼠受孕情况间接推断其配对雄鼠勃起功能障碍。结果阴茎脚交叉切断组雄鼠死亡3只,有效配对雌鼠22只,均受孕,受孕率100%;阴茎脚交叉切断+单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雄鼠死亡2只,有效配对雌鼠23只,均未受孕,受孕率0%;单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雄鼠死亡4只,有效配对雌鼠22只,21只受孕,受孕率95.5%;双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雄鼠死亡3只,有效配对雌鼠24只,均未受孕,受孕率0%;假手术组雄鼠死亡2只,有效配对雌鼠23只,均受孕,受孕率100%;正常组无死亡,配对雌鼠10只,均受孕,受孕率100%。正常组、假手术组、单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及阴茎脚交叉切断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茎脚交叉切断组与阴茎脚交叉切断+单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及双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茎脚交叉切断+单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与双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切断阴茎脚交叉不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阴茎脚交叉切断+一侧坐骨海绵体肌切断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坐骨海绵体肌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生殖期雄性Wistar大鼠150只,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修复组1(n=30)、修复组2(n=30)、修复组3(n =30)、修复组4(n ==30)、未修复组(n=10)、假手术组(n=10)及正常组(n=10).修复组1切断双侧坐骨海绵体肌后立即将其缝...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球海绵体肌、坐骨耻骨肌变化,探讨DED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向试验大鼠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STZ)造模;再向造模成功的大鼠颈项部注射阿朴吗啡80μg/kg观察并筛选ED模型,血糖超过16.7mol/L称为糖尿病组(DM组),低于16.7mol/L的大鼠作为STZ药物对照组(STZ组)。分别于0周、6周、12周,做大鼠阴茎勃起实验,观察并记录阴茎勃起情况和勃起次数后,用10%水合氯醛按40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血清,测定睾酮水平;处死大鼠,分别观察阴茎球海绵体肌、坐骨耻骨肌镜下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STZ组相比,DM组血清睾酮水平(5.3±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STZ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6周、12周DM组睾酮水平(4.3±1.8)ng/ml、(3.93-±1.8)ng/ml,与对照组、ST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STZ组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DM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0周、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STZ组相比,注射APO后DM组6周、12周阴茎勃起次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STZ组,各实验时间勃起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球海绵体肌及坐骨耻骨肌的显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且随病程延长加重;对照组和STZ组球海绵体肌及坐骨耻骨肌的显微结构相似,在0周、6周、12周变化不大。结论DED大鼠球海绵体肌和坐骨耻骨肌显微结构发生明显病理性改变,上述变化与DM病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腹直肌与脊旁肌的肌电图差异,探讨斜方肌及腹直肌肌电图的作用及意义,为ALS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确诊的43例ALS患者的肌电图资料,其中在延髓段成功获取39例患者斜方肌及42例患者胸锁乳突肌肌电图资料,在胸髓段成功获取37例患者腹直肌及10例患者胸段脊旁肌肌电图资料,均包括肌肉在安静状态下的自发电位、在小收缩时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及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相。比较延髓段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胸髓段腹直肌和胸段脊旁肌的自发电位、MUAP、募集相的阳性率。结果 39例斜方肌肌电图的自发电位(87. 2%)、MUAP(92. 3%)、募集相(84. 6%)均高于42例胸锁乳突肌的自发电位(35. 7%)、MUAP(59. 5%)、募集相(45.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7例腹直肌肌电图的自发电位(62. 2%)、MUAP(64. 8%)、募集相(75. 6%)均高于10例胸段脊旁肌的自发电位(20. 0%)、MUAP(20. 0%)、募集相(50. 0%),两者自发电位和MU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募集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ALS患者,斜方肌较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较胸段脊旁肌更易出现肌电异常,斜方肌及腹直肌肌电图在ALS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对疑诊ALS的患者应重视斜方肌及腹直肌肌电图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大鼠脊孤束-背索突触后神经元的微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将HRP细胞内注射技术应用于大鼠脊髓背角。从而提供了大鼠脊孤束-背索突触后(SST-DCPS)神经元的微细结构。在大鼠腰髓背角深层获得3例经细胞内染色显示出较完整结构的SST-DCPS神经元,其中2例位于第Ⅳ板层,胞体略呈梭形和三角形,参考Bennett对猫背索突触后(DCPS)神经元树突分布的分型,应为D型;另1例位于V层内侧,胞体呈椭圆形,树突分型为B型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万孟瑶  鄂莉莉  张利军 《新疆医学》2022,(3):285-288,292
目的 利用表面肌电技术研究新生儿胸锁乳突肌肌电活动特点,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电活动随出生体重变化的趋势,探究正常足月新生儿胸锁乳突肌时域均方根值(RMS)特征,为临床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筛查和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399例正常出生1-7 d足月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4组:2500g--、3000g--、3500g-...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选择60例CMT患儿作为CMT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左CMT组和右CMT组,另以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在5个体位(仰卧中立位、颈部左右旋转和左右侧屈)下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电信号,进行时域均方根值(RMS)分析.结果 仰卧中立位时,CMT组患侧胸锁乳突肌的RMS值为8.7±4.4,低于健侧的16.3 ±6.4(t=11.118,P<0.01).颈部旋转和侧屈时,CMT组患侧胸锁乳突肌的RMS值低于健侧(P<0.05);CMT组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均明显增加,但患侧增加的RMS值明显低于健侧(t=6.239,P<0.01).仰卧中立位时,对照组左侧胸锁乳突肌的RMS值为13.1 ±7.1,右侧为12.7±6.8,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旋转和侧屈时,对照组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也均增加,但两侧增加的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显示CMT患侧肌肉运动单位激活、募集和参与活动的数量较少,肌肉兴奋性差.左CMT和右CMT患儿的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用CB-HRP对大鼠后海穴区进行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研究,在L6~S1水平标记出核穴相关运动神经元(Mn)的树突形成软膜下树突丛和室管膜下树突丛,两者均为嫌高尔基树突,有些远端树突穿越到是灰质,在背角和背连合核(DCN,S1~2)区域内CB-HRP标记的初级跨节感感觉纤维和标记的前终末纤维可与逆行标记的Mn树突汇聚和重叠,电针或免疫注射动物的Mn,其树突软膜下丛和室管膜下丛减少,结果提示后海穴区的神经  相似文献   

12.
以CB-HRP法(前后肢5块肌注射)和Golgi法,对同窝大鼠脊髓相应切片进行观察,佐以还原银切片分析。以前角外侧部细胞数相比,CB-HRP切片是Golgi切片的2倍。以标记或浸染的侧索内白质树突(WMD)的表面密度相比,CB-HRP胫骨前肌注射者是Golgi切片的2.9倍。CB-HRP各肌注射组的WMD均能长达侧索周边部,其中不少形成软脊膜下边缘丛,即嫌Golgi树突(GBD)。前角内侧部细胞远达中央管室管膜的树突,是另一种GBD。这两种GBD均未能在Golgi切片上显示。GBD的存在改变了脊髓细胞构筑的基本概念,不同于比较解剖学的先前结论。  相似文献   

13.
用CB-HRP对大鼠后海穴区进行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研究。在L6~S木水平标记出该穴相关运动神经元(Mn)的树突形成软膜下树突丛和空管膜下树突丛,两者均为嫌高尔基树突。有些远端树突穿越到对侧灰质。在背角和背连合核(DCN,S1~2)区域内CB-HRP标记的初级跨节感觉纤维和标记的前终末纤维可与送行标记的Mn树突汇聚和重叠。电针或免疫注射动物的Mn,其树突软膜下丛和室管膜下丛减少。结果提示后海穴区的神经支配在脊髓内形成传A-DCN整合-传出模式的神经反射回路,相关Mn(L6~S1)可能参与后海穴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鸡后海、大椎、足三里穴区神经支与的脊髓节段性分布。方法 采用霍乱纱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穴位注射追踪标记方法。结果 (1)后海穴跨节顺行标记纤维(LS8-14)密集于背角及曳连合核处,逆行标记的神经元位于腹角并人有丰富的树突,在腹肴的背面及背连合核中也有逆行标记神经无胞体。(2)大椎穴神经支配的脊髓节段2在颈膨大的尾侧(C10-T2)。从背根和背角Ⅰ、Ⅱ层到Ⅸ层有相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脊髓横断损伤大鼠模型脊髓5-HT2A受体(5-HT2AR)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建立大鼠脊髓L5节段完全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去除椎板,保留硬脊膜的完整性;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大鼠术后饲养30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L5节段以下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结果:手术组大鼠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免疫反应的密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前角和外侧索5-HT2AR表达的上调可能是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和反射亢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成年猫脊髓损伤后电刺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猫25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左侧脊神经根去传入手术组(手术组,保留L6脊神经节)、手术+电刺激组(电刺激组)、手术+电刺激+NT-3抗体封闭组(抗体封闭组),2个月后对相应脊髓节段和保留脊神经节进行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形态学示踪及免疫组化、酶组化染色观察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各组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元中枢投射轴突终末集中分布在脊髓后角Ⅲ、Ⅳ、Ⅴ板层内侧,但电刺激组终末出芽标记点密度高于手术组,而抗体封闭组终末再生出芽能力相比电刺激组显著降低.结论 电刺激可能通过上调NT-3的表达促进损伤脊髓和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修复,来参与脊髓可塑性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年猫脊髓损伤后期内源性Neurotrophin-3 (NT-3) 对脊髓背根节(DRG)大型感觉神经元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 切除猫L1-L5、L7-S2 DRG,术后随机行NT-3抗体封闭处理,2个月后行形态学示踪和免疫组化、酶组化等比较分析。结果 NT-3阳性神经元在DRG和脊髓的分布和损伤后变化与既往研究一致,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示踪显示,手术组DRG感觉性大神经元中枢投射轴突终末集中分布在Ⅲ、Ⅳ、Ⅴ 板层内侧,其有髓神经纤维终末再生出芽点密度高于对照组,NT-3抗体封闭组轴突再生较手术组显著降低。结论 脊髓损伤后期修复中,内源性NT-3能促进损伤脊髓和感觉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修复,有利于脊髓后角Ⅲ、Ⅳ、Ⅴ板层有髓神经纤维轴突终末的再生、出芽生长,其机制可能在于上调DRG大型神经元NT-3的表达,进而参与脊髓可塑性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松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n=8):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松扎模型(chronic contriction injury,CCI)组.采用侧脑室注射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holera toxin subunit B labeled with horseradish peroxidase,CB-HRP)和CB-HRP/Fos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观察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的Fos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都可见大量的CB-HRP标记神经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I术前该细胞簇内未见有CB-HRP/Fos双重标记神经元,CCI术后可见CB-HRP/Fos双重标记神经元,尤其术后5、7、14 d,CB-HRP/Fos双重标记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1、3 d CB-HRP/Fos双重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增加(P〈0.05),CCI术后5、7、14 d CB-HRP/Fos双标的神经元明显增加(P〈0.01).结论:远位触液神经元可能参与坐骨神经松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出生后不同时期大鼠趾长伸肌和比目鱼肌运动神经元群树突发育的研究,了解脊髓Mn嫌Golgi树突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这两种不同功能特性Mn群所表现的差异,从而推断其功能解剖学意义。方法 以霍乱霉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对EDL-Mn和SOL-Mn进行逆行追踪,显示两者的树突。  相似文献   

20.
Ammonium molybdate (AHM) was used as a stabilizing agent in the tetramethyl benzidine (TMB) reaction of choleragen subunit B conjugated horseradish peroxidase (CB-HRP) neurohistochemistry. In comparison with Mesulam's TMB method using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as stabilizing agent, this new stabilizer offers similar sensitivity in regard to visualization of CB-HRP labelled neurons and their extranuclear Golgi-phobic dendrites. The nearly physiological pH (6-8) of the reaction medium demonstrates better preservation of tissue and cell structures of reacted sections and avoids non-specific needle-like crystal formation.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histo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s can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without the usual shrinkage or distention of cellular and subcellular structures. This method was also applied with success to immunocytochemistry through small modif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