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团队式管理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已经被运用到各个方面,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为了探讨我科团队式管理方法在PICC维护中应用后展现的效果,我们做了此项统计和研究.方法:观察并记录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科行PICC穿刺的158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且将实行团队式管理前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行团队式管理后行PICC穿刺的患者比实行团队式管理前多出了1.32倍,患者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也增长了9天,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降低了4.38%.结论:团队式管理方法非常有利于护理临床PICC的正规维护,而PICC的正规维护不仅减少了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延长了其导管的留置时间而且也让更多的患者及家属接受了PICC,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给护理临床工作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例PICC患者使用期间多次发生堵管现象的原因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成功保留管路直至治疗结束顺利拔管。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11月7日天津市环湖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例脑梗死患者,于PICC置管后第28、30、33天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导管阻塞的原因,经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通过使用尿激酶溶栓方法使导管再通。并增加通管频次、将封管溶液由生理盐水改为肝素盐水溶液、加强全科护士培训、增加护士对管路的重视度以及加强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规范PICC导管使用及维护方法。结果本例患者留置PICC导管33d后未再出现导管阻塞。结论 PICC导管带管期间,护士规范地对导管进行使用及维护,是减少导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使用导管可以充分发挥导管优势,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10月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并对全院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实施PICC置管维护规范化管理前一年的住院PICC置管患者86例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一年102例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患者资料的完整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资料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CC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PICC维护规范化管理后,对PICC维护,操作的示教和培训,制定相应的流程和制度的效果分析。结果:对护士进行PICC规范化维护培训后,PICC置管部位接触性皮炎、穿刺口感染、导管堵塞、出血、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培训前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同时为省级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提供实习基地,促进了PICC的发展和更高层次的技术革新。结论:通过对PICC维护规范化管理,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强导管维护能力;可满意就诊者多元化的需求,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专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谷云芬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46+48-46,48
目的分析研究PICC置管围手术期合并症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PICC置管的维护方法。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手术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合并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采取合理有效的维护以及对出现的合并症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但使PICC置管使用时间增加,同时发生合并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做好住院患者PICC导管维护,我科采用1+3模式分析护理工作的缺陷,制作了PICC维护操作视频,制定了操作流程、简便可操作的随访单,规范了宣教内容,采取这些措施后,提高了科内护士PICC维护水平和宣教能力,减少了同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已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广泛应用,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道,尤其是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长期静脉营养提供了保障.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管细、管壁薄,新生儿PICC管径小,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是所有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有研究表明可达21.3%[1].  相似文献   

8.
宋彩云  袁忠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319-1320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PICC带管患者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90例住院期间置入PICC导管的女性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维护依从性。结果干预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带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带管维护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PICC维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肿瘤中心55名低年资护士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在PICC维护实际操作中对于更换敷料时间,皮肤消毒面积,消毒顺序及方向,导管冲洗时机,冲洗导管选择什么型号注射器,正压封管手法等掌握较好。但对于静疗相关基础知识大部分护士不能很好掌握。对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方面,许多护士对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判断及处理方面知识缺乏。通过调查发现在低年资护士培训方面,更注重于操作层面,理论知识讲解不全面透彻,导致低年资护士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全,一知半解,所以加强低年资护士PICC理论知识及并发症等方面培训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密封式覆盖换药法在PICC治疗间歇期的维护效果。方法:将170例需长期留置PIC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全密封式覆盖换药法对PICC治疗间歇期进行维护。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导管局部感染、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密封式覆盖换药法在PICC治疗间歇期的维护能有效降低患者导管局部感染、导管脱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堵塞再通方法。方法PICC堵管的分类、各种堵管分类的相应再通方法及具体操作方面的综述。结果笔者认为临床上PICC管堵管再通的方法,无明确的指南及操作规范,无论在药物使用方面还是在操作方面上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及局限性。结论规范使用和维护PICC管,才是降低并发症,成功使用PICC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介绍PICC在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合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PICC现状、PICC临床应用、PICC置管方法、PICC主要并发症的防治。PICC较CVC相比,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优势明显,可用于TPN治疗且并发症较少,节约患者的治疗成本。笔者针对PICC穿刺过程、操作机制及并发症等作详细介绍,PICC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安全的置管方法。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多种优点,通过合理护理和治疗,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护理人员需随时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有效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带管患者提供规范的、统一质量标准的导管维护。方法:建立PICC门诊,严格人员的培训、考核及准入,严格执行PICC相关制度和流程。结果:PICC门诊的导管维护方便院内院外置管病人,有助于PICC导管维护得到规范化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结论:成立PICC门诊,促进了PICC的规范管理和专业化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放疗模拟定位机在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疗模拟定位机在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患者异位入颈外静脉、右心房、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及头臂静脉的导管,在放疗模拟定位机下进行机下调管。正位后应用计算机的可视功能确定导管头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记录正位后导管头端的位置及成功率。结果:56例导管异位患者中,除2例血管畸形者,正位成功率为85.2%。结论:放疗模拟定位机是一种实用、直观、简便、科学的用于PICC导管异位后正位的机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AMSAA模型应用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故障间隔时间分析,以期提高对大型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预见性,合理地实施预防性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方法 收集武汉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放射科3T核磁共振连续120天的故障记录,拟合AMSAA模型.结果 该院3T核磁共振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MTBF=7.99天.结论 通过AMSAA模型能有效地估计设备发生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为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AMSAA模型应用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故障间隔时间分析,以期提高对大型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预见性,合理地实施预防性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方法收集武汉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放射科3T核磁共振连续120天的故障记录,拟合AMSAA模型。结果该院3T核磁共振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MTBF=7.99天。结论通过AMSAA模型能有效地估计设备发生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为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PICC非正常拔管相关因素,为将来置管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5年来的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进行总结分析,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20例置管患者,13例属于非正常拔管,未达到预期的时间。结论:通过对PICC非正常拔管分析,护士应把握好置管前、置管后的每个护理环节,同时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才能确保置管达到预期效果,真正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Site-rite5超声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ite-rite 5超声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要长期静脉治疗且静脉置管困难者在Site-rite 5超声系统导引下行PICC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静脉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患者的疼痛评分。入选标准:肘部血管无法触及的肥胖患者、长期化疗4~6周期以后、长期静脉治疗外周血管损伤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80岁以上)、小儿患者(7岁以下)。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大大减少了穿刺次数,缩短了穿刺时间,避免了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结论:Site-rite 5超声系统是一种实用、科学、直观的用于PICC置管的仪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0例危重患者应用PICC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 50例PICC置管患者,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期间穿刺部位渗血1例;静脉炎2例;导管脱落2例;局部感染2例;导管堵塞本组导管堵塞2例,无l例出现导管断裂和全身感染。结论 PICC置管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少,能长时间保留,为救治危重患者提洪了一个可靠、安全的静脉通路。掌握封管压力,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做好管道的护理是提高PICC成功留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