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栓形成及感染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置管的最佳途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604例患者按置管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0例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对照组274例选择肘部静脉行PICC,置管后比较两组血栓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血栓发生率为5.15%,对照组为22.63%,两组置管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2.1%、对照组为4.0%,两组置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PICC较肘部静脉PICC血栓发生率低,置管成功率高;两组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明显差异;颈外静脉PICC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进行比较,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264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股静脉、PICC置管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5.33%、86.95%和92.59%,总的成功率分别为96.15%、95.83%和90.0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7%、10.42%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70.83%和28.33%;,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穿刺途径均穿刺成功率高,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静脉通道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神经内科临床中穿刺困难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的20例穿刺困难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有关资料。结果:有19例患者置管成功,成功率高达95%;仅有1例失败,占5%。结论:神经内科穿刺困难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是实现静脉通路维持的重要手段,实用性较强,可明显减少患者痛苦,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阮玲 《医疗装备》2015,(2):37-38
目的:观察临床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采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选取60例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分析案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实施超声引导穿刺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采用盲探穿刺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后常规静脉注射失败下进行超声引导确立穿刺部位后行置管术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穿刺方法下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超声引导确立穿刺部位后行置管术成功率为94%;对照组患者盲探下去穿刺的成功率为70%,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该法的成功率比常规盲探穿刺方法要明显存有优势,且穿刺后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盲探穿刺,无并发症状况发生,穿刺时间短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梁飞 《药物与人》2014,(5):68-68
目的:对B超引导下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2年04月至2014年04月进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62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观察组应用B超引导下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表明B超引导下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两组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B超引导下行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能够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别适用于重度水肿、低血容量休克、肿瘤晚期并营养不良、肥胖等患者,利于危急重患者抢救.  相似文献   

7.
颈外静脉穿刺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仙梅 《现代医院》2008,8(6):60-61
目的评价颈外静脉穿刺在抢救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局部肿胀等指标。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颈外静脉穿刺方便、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郑茶  郑慧敏  郭蓉 《现代养生》2014,(14):215-215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急诊留观室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200例静脉输液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次数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观察结果可知,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其治疗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以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提高,因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欢  傅娴 《药物与人》2014,(10):247-248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随机对53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及予以护理,55例患者行常规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为66.03%,总穿刺成功率96.21%,与常规穿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O.05)。结论: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加强深静脉导管护理,可明显延长早管留置时闻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逆向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急诊收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60例,将其按照静脉留置针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逆向颈外静脉留置),对照组---30例(给予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6.67%、采血成功率100%、穿刺时间(2.61±0.51 min)、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124.33±35.61ml)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逆向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让药物迅速到达心脏,发挥作用,为抢救赢得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心肺复苏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桂芬 《现代医院》2010,10(4):101-102
目的为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提高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比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250例各种创伤患者,应用颈外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各125例,然后对比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情况、液体最大流速、血压明显升高所需的平均时间等。结果颈外静脉穿刺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液体通畅良好、液体流速快、血压明显升高所需的平均时间短、导管易固定脱出少、液体不易渗漏等优点。颈外静脉组明显优于四肢浅静脉组,p<0·01。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能更好达到补液效果,更快地为严重创伤的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值得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和置管后感染率.方法 36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术,在超声显像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结果 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穿刺后置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留置颈内静脉置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超声组感染7例,感染率为3.9%,对照组感染20例,感染率为11.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感染少,可延长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术前补液采用吸入麻醉后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把需要实行择期手术的40例婴幼儿按抛币法随机分两组: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A组吸入8%七氟醚2 min后,选择右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B组按常规选择外周暴露最清晰的静脉穿刺输液。监测记录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的BP、HR、R和SpO2变化,穿刺的次数、耗时及术后24 h患儿口述对手术有恐惧感的例数(心理阴影)。结果两组患儿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麻醉至穿刺完毕时段的生命体征较B组平稳,A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24 h随访患儿口述对手术的恐惧感A组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择期手术的婴幼儿术前输液选择吸入麻醉下颈外静脉进行,不但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而且术后心理阴影少,值得倡议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风险较大或预计穿刺较困难的86例急危重症患者,依据随机为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各43例,超声组以超声引导下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引导;对照组运用传统体表解剖实施穿刺置管,记录比较2组并发症、成功率及穿刺置管时间。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定位实时引导穿刺置管时间[颈内静脉(98.5±35.7)s、股静脉(436.6±158.7)s]较之对照组[颈内静脉(105.5±46.7)s、股静脉(536.5±198.4)s],少于后者(P0.05);实时超声引导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颈内静脉97.22%、股静脉100%)相比于对照组(颈内静脉48.72%、股静脉25.0%),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颈内静脉10.26%、股静脉25.0%),2组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0vs.10.26),股静脉(0vs.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救治急危重患者中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临床价值高,可提升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法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3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改进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不同腋静脉穿刺法的成功率。结果改进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腋静脉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腋静脉留置成功率,减少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置管应用于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肝、脾破裂大出血急诊手术麻醉配合过程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观察记录颈内静脉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的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6%,穿刺成功的时间为(17±6)s,置插管完成时间(130±38)s,误穿动脉3例,置管困难3例,没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经积极抗休克,48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应用于肝、脾破裂出血性休克手术安全、操作容易、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集的98例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患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该穿刺静脉置管术还具有操作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