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亚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的差异,以及抗Hp治疗后各型FD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以此探讨Hp与FD各型的关系。方法 725例FD并因诊断有Hp感染,给予一个疗程的抗菌治疗.问卷询问患者治疗前及停药后1个月和6个月后的症状及其变化,并评价其症状改善程度(程度分为:明显改善,一般改善,无变化,复发)。^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Hp感染状况。结果 FD四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抗HP治疗后1个月Hp根除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一般改善均显著多于Hp未根除者,反流样型也有类似表现,但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这三型症状改善的Hp根除者大多数症状继续得到改善,只有7.1%、15.2%和10.8%的患者出现症状复发,而反流样型症状复发率达32.0%,它们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Hp可能是FD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尤其与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关系密切。抗Hp感染是治疗Hp阳性FD(反流样型除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寒区军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中的症状自评量表,对北纬45°~50°驻军的450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对患有FD的官兵进一步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是否感染Hp,并与未患FD官兵(健康组)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回426份有效问卷,FD发病患者66例,发生率15.5%(66/426)。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发生率为9.6%(41/426),上腹痛综合征发生率为5.9%(25/426)。依据不同并发症进一步分析发现,餐后饱胀发生率为6.1%(26/426);上腹烧灼感发生率为1.9%(8/426);上腹痛发生率为3.5%(15/426);早饱发生率为2.8%(13/426);恶心发生率为1.6%(7/426);呕吐发生率为0.9%(4/426);厌食发生率为2.6%(11/426);嗳气发生率为3.8%(16/426);其中,混合多种症状19例,发生率为4.5%(19/426)。FD组Hp感染率为28.8%(19/66),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3.6%(9/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区官兵FD发生率较高,以餐后不适综合征较常见,餐后饱胀和混合症状为主要表现;患病官兵Hp感染率较高,应重视Hp感染在寒区官兵FD治疗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时胸痛的发生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胃镜检查530例患者,钳取胃粘膜组织,用Giemsa染色及PCR基因扩增法检涵H.pylori,按H.pylori阳性与否比较胸痛发生率,分析FD、CHD与H.pylori之间的关系。结果 H.pylori阴性中胸痛发生率为13.0%(39/300);H.pylori阳性中胸痛发生率为19.6%(45/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痛者84人中,45例H.pylori阳性中单FD发生率11.1%(5/45),单CHD发生率33.3%(15/4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胸痛者H.pylori阳性中FD和CHD均有的发生率为31.1%(14/45),与H.pylori阴性中FD和CHD均有的5.1%(2/3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感染时,胸痛的发生可能与FD和CHD发病有关,而且二者还可能发生部分重叠。H.pylori阳性患者出现胸痛时,一定要警惕CHD可能;在治疗H.pylori阳性FD时,不能忽视CHD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周军  刘海峰  汪兴伟 《武警医学》2006,17(12):926-92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包括中上腹不适或疼痛、呕吐、早饱、腹胀、反酸等。FD在欧美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9%-41%,在我国亦有很高的发病率,但缺乏权威的统计学数据。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研究发现,FD患者中约有半数伴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FD与Hp感染是否有关?根除Hp治疗对Hp阳性的FD患者有无必要?这一系列的问题目前仍处在研究探索之中。在临床上也颇有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根除HD治疗,观察FD患者症状在较长时间后能否得到改善,以进一步探索Hp与FD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幽门螺杆菌(Hp)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及临床症状特点。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40例Hp阳性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检出Hp感染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应用功能性胃肠病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FD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的FD发病率为27.8%(39/140),显著高于健康组的7.0%(7/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D患者中,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上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厌食、嗳气、混合多种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4%(12/140)、1.4%(2/140)、2.1%(3/140)、2.8%(4/140)、0.7%(1/140)、0.7%(1/140)、1.4%(2/140)、 1.4%(2/140)、5.7%(8/140)。结论 Hp感染者FD发生率较高,以餐后不适综合征较常见,餐后饱胀和混合症状为主要表现。因此,应注意FD发病与Hp感染的相关性,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符合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1 2]的373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组173例、阴性组200例.对比分析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及胆囊功能紊乱的患病率.结果 ...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新亮  李西娟 《人民军医》1998,41(8):471-472
自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大量研究表明,HP是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时发现HP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关系。近年来,国内关于HP感染与胃癌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1 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胃癌高、中、低发区人群HP感染状况的一些特征符合流行病学规律,表明HP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姜海行等〔1〕回顾分析了451例因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发现HP感染时,肠化生及胃粘膜萎缩的发生率分别为14.9%和9.1%,显著高于无HP感染时的8.1%和3.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活检及病理诊断胃息肉106例,内镜下除的胃息肉作HE染色,判定胃秘肉组织学类型及炎症反应程度。同时在胃窦部取材2-3块,分别作快速尿毒酶试验及美蓝染色,以检测Hp感染率,两均阳性判为Hp感染。结果:106例胃息肉Hp总检出率为65.1%。胃息肉以增生息肉多见,共76例,占71.7%,腺瘤性息肉30例,占28.3%。Hp感染率在增生性息肉中为73.7%(56/76),显高于腺瘤性息肉43.1%(13/30)(P<0.01)。活动性炎症在增生性息肉中为55.3%(42/76),显高于腺瘤性息肉30%(9/30)(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这可能与Hp引起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赵强  孙卫东 《人民军医》2001,44(1):30-3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之一 ,目前药物治疗疗效不一。 19992 0 0 0年 ,我们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方法 ,治疗HP阳性的FD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78例均通过胃镜检查 ,HP阳性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和活检组织的W S染色均为阳性为判定标准 ]及腹部超声、胃肠透视和肝肾功能检查等排除可引起消化不良的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病变。1 2 方法  78例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男 18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4 2岁 ,平均 34 6岁 ;病程 2 6个月 ,平均 2 5个月。治疗组男 16例 ,女 2 3例 …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慢性胃炎中HP检出率50%~80%,胃溃疡70%~80%,十二指肠溃疡则高达80%~100%[1]。本文将综述有关资料。一、HP对药物的敏感性河南医科大学进行的体外药效试验表明,氨节青霉素、青霉素G及红霉素对HP的抑制作用最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陕哺隆酮、链霉素、四环素和土霉素次Z;氯霉素、法霉素、杆菌胜、磺胺嘧啶及复方新诺明对HP无效。广西医学院报告,HP对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味哺隆酮、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pyfori,HP)感染的关系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传统的观念,正常胃粘膜由无淋巴组织到有淋巴细胞、淋巴组织增生和形成淋巴瘤的过程中,HP是否起了促变作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为此,我们探讨了胃粘膜淋巴组织增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胃镜室1984~1993年53400例胃镜检查发现的40例胃原发性淋巴瘤作为肿瘤组材料,再随机取同期胃镜活检中发现的胃粘膜淋巴滤泡增生的104例作为增生组材料,同时随机取412例无淋巴滤泡增生的慢性胃炎病例作为炎症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江晓肖  王斌 《人民军医》1999,42(10):560-561
消化不良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综合征,相当一部分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近2年来,我院收治士兵功能性消化不良30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78例,女28例;年龄18~32岁,平均21岁。皆为本院门诊或住院士兵,服役年限:1年208例,2年54例,>2年44例。汽车兵86例,卫生兵12例,哨兵128例,工程兵36例,其他44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持续或反复上腹痛或不适;(2)餐后饱胀、胀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反胃;(3)症状持续时间4周以上;(4)近1个月内胃镜、B超排除消化性溃疡,胃新生物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患;(5)随访2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晕动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从参加海训人群中随机抽查300人,调查年龄、职别、疾病史、晕船症状及进行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HP IgG)检测,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0人中,排除常见的眼耳疾病、饮食不当、休息不足、环境不良等诱发因素后,发生晕船者113例,晕船发生率37.7%。年龄、职别与晕船的发生无明显关系。HP IgG总的阳性率55.67%,晕船组阳性率70.80%(80/113),不晕船组阳性率46.50%(87/1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 IgG阳性者晕船发生率48.50%,HP IgG阴性者晕船发生率24.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与晕动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为人们所熟知,而HP在人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状况则鲜有报道。作者对食管、胃窦、十二指肠、结肠、胆囊、支气管等粘膜组织,十二指肠引流波及尿标本作了HP培养,借以了解HP在体内的感染状况。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本组连续收集非选择性门诊或住院病人217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39例,年龄20~83岁,平均45.4岁。2.标本采集:食管25例,胃窦41例,十H指肠27例,结肠34例,支气管19例均在纤维内窥镜直视下钳取粘膜。胃粘膜标本均在距幽门scm内的胃窦部钳取。活俭…  相似文献   

16.
军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1995~2007年我院就诊的部队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72例,均接受胃镜及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美蓝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状况,观察胃粘膜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结果:2472例H.pylor/感染率为61.7%。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84.2%、92.2%、83.3%。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4.6%、67.7%、71.8%、70.0%,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的49.7%(P〈0.01—0.05)。在前3年随着军龄的增加,Hpylori感染率逐渐增加(P〈0.01—0.05),3年以上军龄H.pylori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炎症活动从轻度→中度→重度,其H.pylori感染率逐级增加,分别为42.7%、54.4%、73.1%,差异显著(P〈0.01—0.05)。结论:军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军人的生活特点可能有利于H.pylori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经胃镜活检及病理诊断胃息肉106例,内镜下摘除的胃息肉作HE染色,判定胃息肉组织学类型及炎症反应程度。同时在胃窦部取材2~3块,分别作快速尿毒酶试验及美蓝染色,以检测Hp感染率,两者均阳性判为Hp感染。结果 106例胃息肉Hp总检出率为65.1%。胃息肉以增生息肉多见,共76例,占71.7%,腺癌性息肉30例,占28.3%。Hp感染率在增生性息肉中为73.7%(56/76),显著高于腺癌性息肉43.1%(13/30)(P<0.01)。活动性炎症在增生性息肉中为55.3%(42/76),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 0%(9/30)(P>0.05)。结论 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这可能与Hp引起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素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乳酸菌素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治疗中的作用及对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FD 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Hp阳性者22例,在给予胃肠动力及抑酸药等基础上加用乳酸菌素4或5片,每4~5h嚼服1次,连用15天;对照组28例,Hp阳性19例;仅给予胃肠动力及抑酸药等治疗,连续15天。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及Hp治疗前后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34.3%),有效20例(57.1%),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4例(14.3%),有效13例(46.4%),总有效率60.7%。两组Hp治疗前后转阴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改善肠道内环境及调整肠道菌群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研究提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学者力求从H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中研究HP是否可能是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并为脑梗死的预防提出依据。本文对HP与脑梗死的关系,抗生素治疗与脑血管病的预防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观察抗Hp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35例健康体检者,通过尿素13C呼气试验及Hp粪便抗原检测观察患者感染Hp情况,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62例银屑病患者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治疗组(Hp阳性患者32例)和对照组(Hp阴性患者30例),治疗组给予抗Hp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及外用维甲酸软膏,对照组仅外用维甲酸软膏,观察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银屑病组Hp感染率为51.6%,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为22.9%,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36.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PASI、VAS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与Hp感染有关。对于HP感染阳性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进行抗HP治疗,可以提高对银屑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