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液论及其对西方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液论(Humoralism)是西方古代医学理论的基石,从古希腊直至19世纪细菌理论建立之前,它一直占据着西方医学理论的主导地位。体液论作为古代西方的一种整体医学思想,在健康观和疾病观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医学有共通之处。因此,考察体液的源流,基本原则及其演化,不仅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价西方古代医学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气论哲学基本成熟后与当时日益发展的医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气论哲学作为自然观基础渗透型了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医学建构理论体系的基石,并指导着中医的诊治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元气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中医元气论思想大约形成于东汉时期,由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概念,转换为探讨人体生命本原以及本体的概念,作为人体生命本原的元气,具有无形、化生、全息、整体、运动等特征。对于中医元气论的现代科学诠释与研究,必须以上述认识为基点。  相似文献   

4.
天人相应论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古代的元气论,天人相应的物质基础在于天人一气。气又分阴阳、应五行,因此天人相应是天人阴阳相应,通过同气相求而实现的,即人身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存在着相互支持、响应和加强的关系;天人五行相通,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为天人关系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工具。观察法和取象类比法作为古人最基本的认知方法,为天人相应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哲学和《黄帝内经》的人体生命构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构成人的要素,中国古代哲学不但有气本体论之一分的见解,而且有精神与肉体二分的思想,还有精、气、神或形、气、神三分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内经》都有影响。《内经》主要采用一分、二分的人体生命构成论,此外,还有三分、四分、五分的人体生命构成思想,笔者认为四分、五分的构成论就是二分、三分的构成论的延伸,三分论是结合一分论和二分论的,二分论是渊源于一分的构成论的,即都本源于气一元论。又笔者认为《内经》的气包含物质的特性与精神的特性,因此气就是精神和肉体的共同基础,并可使两种要素协调统一的媒介体。于是笔者把这种人体生…  相似文献   

6.
梳理总结《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霍乱的论述,近一步探析王孟英、张仲景二人所述霍乱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剂以及预防调护上的区别与联系,探寻中国古代对于霍乱的认识.结果发现,王孟英学术思想源于张仲景,开创了霍乱寒热分治的原则,创制了治疗霍乱的新方剂,其主治寒、热霍乱选方用药与张仲景重叠范围较广,如治疗...  相似文献   

7.
逻辑可以为论证真理服务,也可以为论证诡辩服务。前者是逻辑的正确运用,后者是逻辑的歪曲运用。纵观《公孙龙子》全书,其中既有逻辑概念和规律的正确表述,如《名实论》中的逻辑哲学和语义学正名原则;也有歪曲利用逻辑概念和规律来为诡辩所作的论证,如《白马论》、《坚白论》、《通变论》和《指物论》中的诡辩。以公孙龙为代表的职业“辩者”,适应当时时代和社会需要,集逻辑与诡辩干一身。公孙龙根据不同需要,有时讲逻辑,有时讲诡辩。公孙龙《名实论》中的逻辑哲学和语义学原则,与其《白马论》、《坚白论》、《通变论》和《指物论》中的诡辩一起,是中国古代逻辑和哲学中“多样性统一”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罕见的正反两面的鉴戒作用,具有恒久不灭的观照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物全息论是一种有关科学的新理论,经由中国学者张颖清先生1973年正式提出,经过二十多年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与应用,证明了它的客观存在,并开始春它科学领域渗透。它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将随着它的不断完善而被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9.
一在中国古代诗词美学中,意境论可以说构成了审美体系的核心部分。过去人们对意境论的历史沿革及美学特征颇为关注,所发文章较多涉及,然对诗词意境创造本身的审美规范,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人们常将陆机、钟嵘、司空图所提出的“味”作为诗词意境的审美要求,然而“味”的具体内涵更为侧重的是一种泛指的艺术情趣,而不是文  相似文献   

10.
谬误论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墨家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分别对谬误论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其相同点是墨家和亚氏都分析了思维形式方面的谬误、都重视对语言和违反矛盾律所犯逻辑谬误的分析。其不同点是墨家和亚氏对谬误分析的表现形式不同 ,以及其谬误理论的系统化程度不同。墨家逻辑和亚氏逻辑是本质相同而形态不同的两种谬误理论。由于人类思维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因而 ,它们所形成谬误论的本质也是相同的。但又由于它们的谬误论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 ,如当时中西方论辩形式不同、逻辑体系不同、语言风格不同 ,谬误论的内容和形式也就不同。它们各具特色 ,在当时都对反驳诡辩、认识真理起了巨大的作用。比较墨家与亚氏的谬误论 ,认识其同异和发生发展规律 ,是中西逻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审美与道德有密切的联系。道德具有审美属性,道德美最集中的表现是人格美。追求人格美,这是中国艺术的一大审美特征。艺术的审美性就在于艺术家是以自己的人格生活在艺术中的,审美与道德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审美体验与道德体验密不可分。在审美活动中,美感和道德感往往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美感能转化为道德感,道德感也能转化为美感。这是因为美感和道德感这两种情感体验都以快乐和不快乐的感受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学具价值论学科性质。只有从价值论角度出发来创构当代美学体系 ,才能深刻地阐释当代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追求与审美观念趣味 ,并形成与传统相衔接且具有当代整合性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引入德育美学观具有如下意义:医德教育审美化是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回归,是真善交融哲学的找寻,是新型医学精神的探索。但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现状中审美元素有一定缺失:如超越精神的丢失,怡情教学的欠缺,审美情感的遗忘。因此,需要从医德教育的准备环节、开展环节、评价环节进行审美补偿,应注意医德教育目标引领性和关怀性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时理论与实践并重。  相似文献   

14.
朱子不仅是南宋理学思想集大成之人,且兼善诗文书画等各种文艺创作。历来研究朱子文艺美学思想者多关注其对劲健雄浑、自然平淡等方面的推崇,而对他追求萧散澹然之美的一面却绝少论及。朱子萧散澹然的美学旨趣渊源自魏晋时期的艺术精神,主要受到苏轼、朱松和张嵲等人的影响。在其诗歌和书法的创作与批评中,均体现出对萧散澹然之美的强烈追求之意,具体表现为对萧散意象、清新婉约之美、超尘脱俗之逸趣与主体人格风神的推崇。而需要指出的是,朱子对苏轼等人萧散澹然的美学内涵并不是一味承袭,而是对其进行了理学意义上的改造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浅议中医理论的科学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美是美学形态分类中的一种 ,它从本质上反映事物运动的内在联系 ,属于美的深层形式。中医理论中存在简明、对称、新奇等科学美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美学进行了阐述,指出高校图书馆只有将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科学美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美学教育能够使学生从美学视角去理解所学的医学知识,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化学具有的科学美主要为分子结构美、平衡美、协调美和简单美。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这些科学美学需要结合生物化学学科特点,同时遵循适度原则,在遵从学生情感体验的前提下,采取恰当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美学范畴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三个时期 ,最早的美学范畴来自康德和叔本华 ,后渐渐注重中国文学的实践 ,提出古雅等范畴 ,最终在境界说中完成了美学体系的构建。王国维的美学范畴体系 ,继承了中国文化的血脉 ,思想方法却是西方的。古代美学的结构重心是作家和作品的关系 ,而王国维则从作家和社会现实的关系立论 ,以“真”作为核心范畴 ,把文学艺术的意义的来源从对道的阐释转换为对现实生活的审视 ,用现代认识论方法重新整合古典审美范畴体系 ,从而实现了古代美学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目前景观资源价值开发度,指出兴奋点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手段,而中国风景园林有着为公众服务的要求”作为审美主体的公众是审美活动的核心。从安全感(是公众审美的基本要求)、自然美(是适应公众审美要求)、兴奋点设计(是激发公众审美要求)三个角度,探讨目前风景设计人员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南丁格尔说,"护士,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翅膀的天使",她寄语护士既要有美丽的天使般的外表,又是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的使者。护理工作平凡的过程中蕴涵着艺术美和技巧美,蕴涵着对生命的呵护。本文试从外形美、语言美、人格美等方面对护士的魅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