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健康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学模式是指对人的疾病和健康所持的观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一系列医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促使健康观念的更新。1健康是生命活动质与量的统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与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密切相关的,健康观念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古代,希波克拉底根据“四体液说”,认为健康就是四种体液的平衡,以四种体液比例的平衡与失衡作为区别健康与疾病的标准;罗马名医盖伦认为,疾病的原因在于体液的败坏,健康则是神灵没有败坏体液时的人体状态;而… 相似文献
2.
论医学模式转变下的体质理论与人类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类关注。新的医学模式告诉我们,健康是生命的完好状态,是机体与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启示与干预。新的时代,体现人生最高“质量”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载重,更重要的要有足够的生命长度和生命宽度的准备。生命的长度是人生在时间上的度量,即寿命。生命的宽度是人生在价值上的度量,即成功。然而这两者都离不开一个基础,那就是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是生命质量的基石和…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新医学模式对社会预防和社会保健提出的新要求,捉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实现“2000年人人健康”的战略目标,对人民大众开展深入,广泛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医学模式下健康教育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医学对疾病和健康总的特点和本质概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它正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使得作为教育和卫生工作内容要求、基本国策组成部分、且关系国计民生的健康教育亦发生转变。只有充分认识并适应这种改变 ,才能真正搞好健康教育工作 ,这也是新形势给我们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1 健康教育观念更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 ,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已由原来以感染性疾病为主 ,转向以脑血管和恶性肿瘤病为代表的所谓退行性疾… 相似文献
5.
6.
1 认清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迅猛发展 ,各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 ,人们的精神负担日益加重。同时 ,环境的污染正在削弱人体抵抗力。一些人因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变化 ,而进行自我调整心态 ,久之 ,则易诱发一系列心身疾病。从我国近年来疾病谱的变化中 ,就很能说明问题。解放初期 ,急慢性传染病是威胁人民健康的大敌。近半个世纪以来 ,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医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物性致病因素在有效药物治疗和先进的预防手段实施下 ,已明显控制。然而 ,与社会、心理、行为、生态等因素相关的疾病 ,诸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非… 相似文献
7.
论医学模式与人类健康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尔鑫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6):1-6
世界医学发展历经三大模式:弥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人类健康观也由个体健康到身心健康的转变。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中,中医学博大精的内涵愈被世界医学重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的医学更侧重向预防为主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仍以治疗为主,经济负担会越来越重,卫生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人民的健康水平也很难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医学需要有一个观念上的更新,树立“大卫生观念”.落实社会预防。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医学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业繁重,学习年限较长,加之医学院校单科设置,文体活动普遍不如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跃,所以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容易产生问题,因此,了解医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13.
病案室工作人员常年接触受污染的病案纸,从事重复的、简单的机械化劳动,这些都是可能影响病案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的因素。如何尽可能的去除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效地进行心理调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处于基础地位.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以提高二者的教育作用.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传授和心理训练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观、世界观、择业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并辅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从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及教学实践,阐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以促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课程。其中,教师课前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课中满怀激情,感染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学习和体验医学职业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