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早期活动开展受限的问题,于2017年3~8月开展"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品管圈主题活动,通过头脑风暴法采用建立早期活动流程、发放早期活动口袋书、添置活动器材等方法,比较开展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前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从18.18%提高至60%。结论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革护理模式,观察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免疫吸附治疗风湿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行免疫吸附治疗的风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和对照组(n=30,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2±0.9)d,而对照组为(9.4±1.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0,P=0.0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管通路堵塞及血栓的发生率有所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在免疫吸附治疗风湿病中实行医护一体化新模式,具有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深化护理内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我科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改革,比较改革前后平均住院日、术前等待日、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 术前等待日由5.51 d降至3.75 d(P<0.01),平均住院日由11.9d降至10.68 d(P<0.05),患者满意度从85.36%提高到94.01% (P<0,0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由3.16%提高到3.90%(P<0.01).结论 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缩短平均住院日,缓解“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深化护理工作内涵.  相似文献   

4.
曾江红 《当代护士》2017,(12):63-6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2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观察两组检查者检查时间、重检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在血液科病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白血病化疗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组,分析医护合作度、医护患的满意度及患者情绪等指标。结果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措施实施后医护合作度及医护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情绪及住院满意度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明显较好(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可提高医护合作度,改善患者情绪,提高医护患三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额叶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额叶胶质瘤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皮质醇、IL-6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DASI-BT、HAD评分低于参照组,KP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额叶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中,可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疾病状况、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医护一体化在乳腺科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3年1月开始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告知病情,并针对新人院、手术前后、化疗期、出院等不同时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采用医护一体化进行患者全程管理,提高了护士专科技能水平和护理质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LC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LC术前及LC术后,两组的HAMA及HAMD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WHOQOL-100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在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优化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8例青光眼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8个亚专业组组长组成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10名住院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订相应措施及实施方案,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2020年11月)、实施中(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及实施后(2021年3月)住院医师的工作终质量的差异,各个月份之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moi检验。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医师的工作终质量有显著提高,各月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047,P<0.001)。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工作终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64.38±2.54)分 vs(44.21±1.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1);品管圈活动实施中各月(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的工作终质量持续上升[(52.20±1.71)分 vs(57.22±2.31)分 vs(62.35±2.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均<0.01);品管圈活动实施结束月(2021年2月)与实施后(2021年3月)的工作终质量[(62.35±2.24)分 vs(64.38±2.5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医师工作终质量,改善医疗质量,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提高普外科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以品管圈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将160例普外科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品管圈管理,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文书、消毒隔离、行为规范、手术室护理配合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先锋圈”,运用一系列品管工具查找并降低抢救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的发生率。结果有形成果:抢救护理文书不合格的发生率由对策实施前的34.67%降至3%,抢救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由对策实施前的平均13.53 min降至平均4.5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应用、责任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改善、积极性6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文书记录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可以提升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持续改进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肾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成立追踪管理团队,由肾内科护理质量管理组和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组成,依据三级评审标准制定追踪管理优先关注项目,并运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法对肾内科优先关注项目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每月将所发现的问题总结为十大类,并运用品管圈活动不断改进肾内科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半年后肾内科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尿量统计出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完善了肾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肾内科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主要包括设立品管圈督导小组,宣传学习,组织培训,逐步试点,全院推广及无形成果,有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更重要的让护士从中享受到品质改善的成就感,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认为品管圈作为一种优秀的管理办法,它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与自上而下命令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双轨制管理新模式,符合现代医院管理理念,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护理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泌尿外科的专业特点,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护理教学质量较低的原因,拟定4个"亮点周"(基础操作强化周、专科知识认识周、沟通交流深入周、综合能力提高周)的实施对策并实施。结果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对教学工作满意度,以及带教教师对护生工作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规范了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品管圈在智慧医疗提升医学影像信息化服务流程构建中的应用.方法 以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接受检查的6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医学影像科信息平台和"品管圈"管理,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评估品管圈活动前后医学影像科检查患者的服务模式和各项指标.结果 患者应用品管圈前检查服务模式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对品管圈内的肿瘤护理情况进行更好地了解,掌握当前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巩固该领域的工作提供可行建议。方法 以“品管圈+肿瘤/癌+护理”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我国肿瘤护理品管圈相关的文献,分析该领域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机构及高频关键词,分析该领域的热点及进展。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76篇,2015年、2017年发表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多;期刊分布较散,176篇文献分布于92种期刊上;第一作者单位分布于我国28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文献数量最多的前五家医疗机构均为肿瘤专科医院;最常见的关键词为疼痛、依从性、PICC。结论 肿瘤临床护理品管圈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得到的结论也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核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严格按照PDCA的步骤,通过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况,设定目标,分析原因,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由改善前的82.50%降至改善后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活动后每个患儿在胃管使用方面成本节约了3.36元。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减轻患儿痛苦,并能有效节约成本,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