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慰慈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5):310-310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发生的问题之一,由于其病原体种类繁多,此类疾病或由单一病原体所致,或由数种病原体合并罹患,药物的选择和投用非常复杂,治疗成败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如何合理应用药物成为了当前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1].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中的案例,探讨药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从而融入治疗团队。方法 统计、分析2012年8月-2015年3月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14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科室分布、会诊目的、病原学检查情况、药师建议采纳情况以及患者治疗结果等。结果 141例会诊病例中,泌尿外科、肝胆外科以及神经外科会诊数量居前三位,构成比分别为26.95%、21.99%及17.73%;会诊目的中,居前三位的有特殊用药会诊、药物治疗方案调整以及药物选择,分别占85.82%、74.62%及59.57%;会诊意见全部被采纳、部分被采纳以及未被采纳者分别为133例、1例及7例,分别占94.33%、0.71%及4.96%。结论 通过参与会诊,并在会诊后持续跟进、不断学习、总结提高,临床药师可发挥专业优势,与医师一起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4.
泰能是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文仅就11例明确细菌感染的患者为例,阐述用泰能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外科的含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外科疾病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加,外科疾病的治疗是和人类的进步相提并行的.外科与内科主要区别是治疗方法的区别,而非疾病的区别,内科偏重于用药,外科则在用药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甲氰咪胍是H2受体抗拮剂,常用于胃炎、胃溃疡的治疗。研究表明:组织胺能够诱导Ts细胞(T抑制细胞)活性,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殖,抑制细胞毒性作用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抑制E玫瑰花结的形成,减少淋巴因子、抗体和补体的生成。甲氰咪胍通过抑制组织胺,抑制Ts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水平,特别是细胞免疫水平,使机体病毒能力加强。所以临床上应用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目前 ,已发现衣原体有 4个种 ,即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 ,C .tr)、鹦鹉热衣原体 (C .psittaci ,C .ps)、肺炎衣原体(C .Pneumoniae ,C .pn)和牲畜衣原体 (C .Pecorum ,C .pe)。肺炎衣原体 (C .pn)又称TWAR ,是 1 989年定名的衣原体新种 ,能引起呼吸道感染 ,包括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耳炎、咽炎及喉炎等 ,也与其它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帕金森氏病等有关 ,因而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肺炎衣原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探讨,通过辨证论治、应用中药现代制剂、单方、验方等形式加大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实施预防接种的569名儿童的家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3名,观察组366名,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常规进行预防接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相关知识宣传。对两组家长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两组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经过健康教育,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自身进行宣教之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P〈0.05)。结论通过知识宣传可以使儿童家长树立良好的预防疾病的观念,主动通过疫苗接种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流行,且进行疫苗接种时可以避开不适当的时机,提高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加替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0例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口服加替沙星片200 mg,bid,对照组25例,口服氧氟沙星片200 mg,bid.疗程均7~14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4.0%与80.0%,有效率96.0%与88.0%,细菌清除率100.0%(20/20)与90.5%(19/21),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与24.0%,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替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为部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考核监督提供方法.方法 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和资料确定部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评价指标,然后采用秩和比法对部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结果 将10个被考核部队分成3档,评价为优的是C、H、D部队;评价为良的为G、E、A、I、J部队;评价为差的是B、F部队.考核为差和良的部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疫苗接种及隔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不及时、呼吸道传染病调查处置能力及早期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对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经费的投入较少等.结论 秩和比法的运用可以清晰地显示部队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居民应对新发传染病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应对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问卷中居民呈现的问题展开分析,了解应对方式不足之处,并根据不足之处制定针对性策略。结果就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而言,居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盲目用药、缺乏空气流通等方面,其中盲目用药具有普遍性。结论社区居民在新发传染疾病的应对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相关工作者的对策需具有针对性,切实将问题消除,提升社区居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效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33例临床资料,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6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脓毒症患者30例。结果脓毒症降钙素原水平分别高于全身严重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胰腺炎患者水平,降钙素原水平随着感染性疾病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降钙素原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5.5%。结论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随病情的加重水平增高,可以用来判断病情,且能够用于脓毒症的早期判断及预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方法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病原的检测与估计、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手阐述。结果:为老年人肺部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提供依据。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老年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周晓莲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20,(1):72-75
血浆可溶性CD14亚型是CD14的糖蛋白切割片段,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是脂多糖-脂多糖结合蛋白复合体(LPS-LBP复合体)的高亲和力受体,参与一系列炎症反应过程,包括脂类递质形成,跨膜受体蛋白胞浆段的磷酸化和或去磷酸化,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在鉴别急性感染(特别... 相似文献
19.
Dr. Erika J. Ernst Pharm.D. FCCP Dr. Michael E. Klepser Pharm.D. FCCP Dr. John A. Bosso Pharm.D. FCCP FIDSA Dr. Michael J. Rybak Pharm.D. M.P.H. FCCP Dr. Elizabeth D. Hermsen Pharm.D. M.B.A. Dr. Marisel Segarra-Newnham Pharm.D. M.P.H. FCCP Dr. Richard H. Drew Pharm.D. M.S. 《Pharmacotherapy》2009,29(4):482-488
Recently created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programs recommend that a pharmacist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training be included as a core member of the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team. However,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infectious diseases-trained clinical pharmacists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Although pharmacists have nurtured their interest in infectious diseases by self-directed learning or on-the-job experiences, this mode of training is not considered feasible or sufficient for reliable training of future clinical specialist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This document, therefore, is forward looking and provides overarching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pharmacists practicing, mentoring, and educating in infectious diseases pharmacotherapy, with the recognition that full implementation may take several years. We recommend that future pharmacists wishing to obtain a clinical position as an infectious diseases-trained pharmacist should complete a postgraduate year (PGY) 1 residency and a PGY2 residency in infectious diseases, that practitioners become board-certified pharmacotherapy specialists, that a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be developed, that practitioners maintain a portfolio of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o maintain qualifications, that current nonaccredited training programs seek accreditation, and that employers and academicians recognize the desirability of these qualifications in hiring decis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