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浆GMP-140含量的动态改变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表明,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明显升高,尤以合并冠心病者更为显著,但治疗四周后,无合并症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下降,而合并糖尿病者其均值反稍高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提示: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一致性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小板在体内的破坏程度,且血浆GMP-140较血小板聚集更具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3.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特异地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状态,本文采用ELISA法和单抗直接测定法检测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表面GMP-140含量。结果发现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显著升高(96.89±34.06μg·L~(-1) P<0.05),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有升高趋势。结果提示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增加,功能亢进,及时采用针对性抗血小板治疗有助预后。 相似文献
4.
5.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活化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出现在血小板浆膜表面并有部分进入血浆。GMP-140为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标志。应用双抗夹心放免测定法,定量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其结果表明:1.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2.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的变化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脑梗塞急性因浆GMP-140 1-6天显著增高,7-10天开始减少,10天以后与正常相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118例不同年龄的健康人进行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老年组、老年前组与青壮年组之间有明显差异。探讨老年期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研究老年期抗血小板措施和预防老年期血栓形成疾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API0134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后随机分为穿心莲有效成分(API0134,API)组与对照组,治疗15d,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检测溶栓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结果表明,API组溶栓后72h血GMP-140浓度轻度增加,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API组GMP-140在溶栓后72h和15d均义(72h,P〈0.05;15d,P〈0.01)。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震荡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6年1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确定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40例,采用PL-1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震荡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诱导剂分别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sphosphate, ADP),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和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结果 以AA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31.93±19.86,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28.83±17.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33.27±19.78,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29.95±15.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05).以ADP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54.48±15.31,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45.61±17.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55.34±18.1,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49.24±17.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结论 MAR和AAR是临床判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震荡会对全血标本血小板聚集功能中MAR和AAR产生影响,故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操作人员应避免不当的震荡,以免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 ,影响临床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血栓形成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因素。血小板活化状态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n-颗粒膜蛋白(GMP-140)可作为人体内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标志。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的GMP-140含量,旨在探讨血小板活化功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合理改善血小板功能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后随机分为穿心莲有效成分(API0134,API)组与对照组,治疗15d,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检测溶栓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结果表明,API组溶栓后72h血浆GMP-140浓度轻度增加,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API组GMP-140在溶栓后72h和15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为P<0.05)。API组1min和5min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72h,P<0.05;15d,P<0.01)。研究表明,API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抑制溶栓后血小板的活化,优于阿司匹林单独应用,因此API有可能用于临床预防溶栓后的再闭塞。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汪玉兰匡霞邢秀萍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封475000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在血栓形成中,常常存在多种致血栓形成因素的异常。作者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体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变化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国产的TYXY-91智能血液凝聚仪测定脑梗死与正常人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密切关系,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68例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血小板聚集(PA)试验在脑梗塞诊断和防治中的价值。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及肾上腺素(Adr)为诱导剂,应用多频道血小板聚集仪,对68例急性期或非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慢性期)脑梗塞患及30例正常对照进行PA检测。结果:在脑梗塞未用药组,急性期患以ADP和Col为诱导剂,PA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而以Adr为诱导剂,PA率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的水平变化的影响,以及该变化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病程在7天内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的水平变化,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在治疗后均有恢复,但针刺治疗组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水平均有降低,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而针刺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浆GMP-140水平明显降低(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针刺治疗有助于患者血浆GMP-140水平的降低,从而降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而且针刺有促进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更好的方法调整富血小板血浆(PRP)中的血小板数量,以满足光透射血小板聚集检测(LTA)对样本的质量要求。方法收集18~50岁健康人血样36例。分别以乏血小板血浆(PPP)和生理盐水(PS)调整PRP中血小板数量,调整(稀释)倍数为1.5倍、2倍、2.5倍和3倍,以终浓度5 μmol/L二磷酸腺苷(ADP)、0.5 mmol/L花生四烯酸(ARA)、2 μg/mL胶原(COL)、5 μmol/L肾上腺素(EPI)以及1.2 mg/mL瑞斯托霉素(RIS)为诱导剂,测定调整前后PRP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的差异。用PRP离心制备的PPP(离心PRP-获取-PPP),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离心全血-获取-PPP)对RIS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当ADP、ARA或EPI为激活剂时,PS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均下降,在调整倍数为2~3倍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激活剂为RIS时,PS各调整倍数的PRP 与原PRP相比,其MA值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激活剂为COL时,PS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或PRP离心制备的PPP,均不影响RIS诱导血小板聚集的MA值(P>0.05)。结论以ADP、ARA、COL或EPI为诱导剂检测MA时,推荐使用PS调整血小板数量;而以RIS为诱导剂时,应使用自身PPP调整血小板数量;2 100×g,5 min条件下用传统离心全血制备的PPP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告对16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的观察结果。发现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主要表现在血小板对诱聚剂 ADP、Adr 引起的聚集速率(ADP 1′A;Adr 1′A、Vmax)指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血小板对 Adr的反应比 ADP 更为敏感。本组实验结果还表明,虽然手术后血小板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增加,但并未就此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而促成高凝状态。另一方面,肾上腺功能的增强可能带来血液粘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局部血栓而发生 DVT,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50与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于发病72h治疗1周,4周时采集静脉血,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浆GMP=140明显升高,尤以并冠心病才 显著,但治疗4周后,无并发症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下降,而并发糖尿者其值反高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结论:血浆GMP-140较血小板聚集更能反映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梗塞急性期病人血浆 α颗粒膜蛋白 ( GMP-1 4 0 )含量变化的机理。方法 应用双夹心放免测定法 ,定量测定两组脑梗塞急性期病人治疗前和治疗 2 0天后的血浆 GMP-1 4 0含量。结果 1脑梗塞急性期患者治疗前的血浆 GMP-1 4 0明显增高 ,与正常值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治疗 2 0天后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浆 GMP-1 4 0含量明显下降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脑梗塞急性期患者 ,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 ,加用高压氧治疗 ,可明显降低血小板的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