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Brugada综合征于1992年由西班牙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道[1],病人临床上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室颤)发作,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RBBB)和右胸前导联(V1~3)ST段抬高(≥0.mV),各种检查显示心脏无异常改变,Brugada将此种临床表现定义为特发性室颤的一种特殊类型—Brugada综合征。1 Brugada综合征流行病学1976年到1977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观察到,在越南战争结束时,大批移民到美国的老挝、柬埔寨难民中年轻男性,存在不寻常的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 B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一例(李迪俊,邱汉婴)(3):163 Brugada综合征二例(章华萍,郭继鸿)(5):307 Brugada综合征二例(林加锋,张建华,陈晓曙)⑤:308 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J波的临床分析(王军,杨钧国,张守焰 等)(6):351 Ajmaline试验诊断心电图表现正常的Brugada综合征(周京敏,葛均 波,欧阳非凡等)(6):364 Brugada综合征三例(张建义,何秉贤,万永红等)(6):37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目的为探讨Brugada鉴别宽QRS心动过速的方法是否适用于预激综合征及原有束支传导阻滞者。76例最大预激图形的QRS按Brugada标准全部符合室性心动过速,假阳性率100%。147例束支传导阻滞的QRS则有145例符合室上性心动过速,假阳性率仅为1.4%。可见该标准不适用于预激综合征患者,但对原有束支阻滞者仍有很高的准确性。作者认为,Brugada标准对鉴别不同心室激动时序所致的宽QRS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Brugada综合征和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近年来新命名的疾病,发病率不高。但这种疾病好发于“正常”的年轻人,且常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有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Brugada综合征受到了心血管专家,特别是心血管电生理工作者和临床心律失常治疗专家的应有的重视。本文对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作一综述。1.问题的提出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发生而出乎意外的突然死亡。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美国每年有30万人以上发生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5.
Brugada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BrugadaPBrugadaJ报告了八个病人,他们有快速的多形性室速或心室颤动的意外事件,平时心电图(ECG)QT间期正常,但呈右束支阻滞及STV1-V3持续抬高,而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心肌活检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已引起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6.
Brugada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rugada综合征是以心电图上表现右束支阻滞、V1至V3 导联ST段抬高 ,QTc正常 ,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发作 ,临床上反复发作心源性晕厥或猝死 ,经心脏超声、心室造影和心肌活检等检查无异常发现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Brugada综合征的发生与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突变有关。迄今为止已发现Brugada综合征的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有 10个 ,都在SCN5A基因上 ,通过影响钠通道的功能导致Brugada综合征。有的研究指出部分Brugada综合征病人发病与SCN5A突变无关 ,提示还存在着尚未被…  相似文献   

7.
Brugada综合征--诊断、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rugada综合征是由于编码心肌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综合征。临床上 ,这个综合征以V1~ 3 导联ST段抬高、V1~ 3 导联ST段多变、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或心室颤动 (室颤 )和晕厥的反复发作、以及心脏性猝死为特征[1 4 ] 。但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对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上 ,临床医生面临较多困惑 ;在Brugada综合征的危险分层问题上 ,更存在更大的争议。本文根据 2 0 0 2年国外两大系列研究结果和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心律失常分子基础研究组最新发表的…  相似文献   

8.
Brugada综合征三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临床遇到3例Brugada综合征伴有ST-T演变的患者,其中1例ST-T演变明显,报道如下。 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观察1-3周。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3、63、和25岁(例1、2为日本大学板桥医院住院患者,例3为我院门诊患者)。患者的共同症状为反复心悸、胸闷及乏力。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史。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例1曾发生过两次晕厥。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检查未见形态学异常。2例日本患者均作了心电生理检查。例1诱发出室…  相似文献   

9.
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从分子生物学到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高居不下 ,其中不明原因致心律失常的死亡因其不可预测尤其引人注意 ,估计它可占猝死总数的 5 %。在这些无心脏结构性病变的病例中 ,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介绍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在分子生物学及发病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1 长QT综合征 (LQTS)临床特征 :长QT综合征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 ,T波异常 ,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 (TdP) ,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获得性LQTS通常…  相似文献   

10.
由于离子通道的不正常造成了名为长QT综合征(LQTS)及Brugada综合征的心律失常。一种蛋白类型改变造成室性心律失常,支持我们提出心血管病的“最后共同通路”的概念。在此情况下,离子通道病ionchannelopathies造成心室的心律失常。亦可以相同视角度来考虑其他的心脏疾病。例如,研究反映Sarcomeric蛋白改变造成肥厚性心肌病而细胞骨架蛋白改变造成扩张性心肌病。明确这些“共同的通路”可望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各种疾病,象LQTS和Brugada综合征一样。最终可望提高治疗,延长寿命心律失常的分…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 ,心室颤动 (VF)引起的猝死每年超过 3 0万人[1,2 ] ,其中约 5 %~ 12 %无器质性心脏病。Brugada等[3] 报道一组发作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VT)或VF患者 ,心电图QT间期正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右胸前导联V1~ 3ST段持续抬高 ,而心脏超声、心室造影和部分病例心内膜活检均未见异常 ,该组病例被称为Brugada综合征。本文就近年该综合征的细胞电生理、基因突变和ST段抬高的机理研究进行总结。1 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特点心脏钠通道SCN5A基因由α 亚单位和 β 亚单位组成。Wang等[4] 研究Brugad…  相似文献   

12.
063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MoradyFetal.Circulation,1993,87:363(英文)]室性心动过速(vT)的射频消融(RFB)经验仅限于特发性VT,因此,作者探讨了冠心病VT、RFB的可行性。方法:15例患者,其中男...  相似文献   

13.
Brugada综合征于 1992年由西班牙Brugada兄弟首先报道 ,患者有心室颤动发作 ,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右胸前导联V1 V3ST段尖峰状或马鞍型抬高 ,T波倒置。近年来 ,Yan和Antzelevitch证实了关于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ST段改变的电生理机制是由于右心室外膜复极速度加快 ,使外膜与内膜间形成电位梯度而引起 ,表现为心肌外膜动作电位的平台期明显缩短或消失。除此之外 ,也有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发现 ,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内膜单向动作电位有再极化现象 ,但这样也不能完全解释Brugada…  相似文献   

14.
巨大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较为少见 ,近见国内有零星报告[1~ 2 ] 。两者临床表现类似。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巨大异常J波 5例和Brugada综合征 3例。报告如下。两类病例的 8例中 ,男 6例 ,女 2例。年龄 2 4~ 78( 49 1± 18 4)岁。重型颅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 3例 ,多灶性脑出血1例 ,原因不明 4例。 8例心电图表现为继发性巨大异常J波4例 ,特发性异常J波 1例 ,Brugada综合征 3例。除 1例Bru gada综合征外 ,其余 7例均在病程不同阶段 (发现异常J波或Brugada综合征后 10min~ 72h)出…  相似文献   

15.
Brugada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BrugadaJ及BrugadaP在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大会上报道了4例具有特殊临床及心电图特征的病例[1],1992年又报道了另外4例,其中男6例、女2例。通过对此8例的5年观察,提出一特殊综合征,后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2]:持续的...  相似文献   

16.
Brugada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Brugada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临床意义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22例正常人(A组)、30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大(LVH)的病人(B组)及40例高血压伴LVH的病人(C组)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用经食道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了检查,以研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血压伴LVH及CFR的可能关系。研究发现,与B组病人相比,C组病人CFR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分别为90%,60%比30%,10%,P<0.01);C组病人中有CFR降低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96.8%及67.7%).C组病人中无CFR降低者,其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之发生率与高血压无LVH但有CFR降低者相似(分别为66.7%,22.2%及60%,20%)。研究结果提示,在高血压病人LVH及CFR降低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两个相加作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期刊登了杨新春医生等对Brugada综合征近年认识进展的综述 ,值得一读。这个综述就心电图特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以及危险分层和预后等方面 ,作了简要阐述。在我国 ,近年来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家系和散发病例日益增多。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今年 8月在美国的循环杂志 (Circulation)上发表了一个专家共识报告 ,总结了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及其分型、分子遗传学和临床特点、以及电生理检查的意义 ,提出了对Brugada综合征的一个暂时的建议诊断标准。这对广大临床医生很有帮助 ,也有助于部…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一周内)伴有室性心律失常(VA)44例,其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率29.5%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功酶(CK-MB)峰值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心梗部位无关。室速(VT)和室颤(VF)组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室早组(P<0.05)。但两组的CK,CK-MB比值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维拉帕米治疗有效的短联律间期室性心动过速五例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刘伏元童步高陈灏珠自Belhassen首先报道1例所谓伴极短联律间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以来,国内也有少量例数的报道,但该类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产生机制尚不清楚,准确治疗与预后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