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气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与粘液高分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邬海桥  周向东 《重庆医学》2002,31(9):873-874
1 气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结构基础气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是呼吸道重要的防御机制。它包括柱状上皮细胞、纤毛、粘液层、浆液层、杯状细胞和浆液细胞。粘膜表面由柱状上皮细胞与杯状细胞等紧密结合而成 ,附着于纤丝交织成的基础上 ,柱状上皮细胞与杯状细胞之比约为 5∶1,在粘膜上皮层下有不规则排列的基细胞和中间细胞组成的假复层上皮细胞。清除功能中位移作用的实现主要依赖柱状纤毛细胞顶端向气道腔面伸出的纤毛。而媒介作用的实现主要依赖气道上皮表面覆盖的粘液毯。粘液毯由凝胶层和溶胶层组成 ,前者主要由杯状细胞和粘液腺细胞分泌 ,…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术治疗鼻窦炎效果观察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内窥镜术和柯陆氏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20例患者术前,术后上颌窦腔粘膜组织学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鼻内窥镜术后粘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纤毛数量增多,均匀;杯状细胞减少;腺体囊状扩张消失;炎症细胞浸润消失或明显减少。临床观察内窥镜术治率高于柯祟氏术。结论:内窥镜术治疗鼻窦炎较柯祟氏术更为有效。鼻窦粘膜的组织学改变也可作为鼻窦术后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5例鼻息肉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鼻息肉特点是各个息肉及同一息肉不同部位其被覆上皮细胞可有不同。5例均见纤毛和微绒毛,仅2例有鳞状细胞。纤毛横侧面有枝节状突起,少数尖端融合形成复合纤毛。纤毛丛中有杯形细胞。鳞状细胞呈互相镶嵌的石板状,其间有上皮细胞缺损脱落区。  相似文献   

4.
正常豚鼠中耳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豚鼠中耳粘膜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4只(8侧)豚鼠中耳腔粘膜进行多部位观察。 结果观察发现豚鼠中耳粘膜表面有地毯样粘液层。中耳粘膜的上皮细胞可分为4种类型,即纤毛细胞、无分泌颗粒无 纤毛细胞、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扁平细胞,在中耳腔的不同部位各种细胞的多少不均。结论中耳粘膜有真性呼吸 上皮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正常豚鼠中耳粘膜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对4只(8侧)豚鼠中耳腔粘膜进行多部位观察。结果 观察发现豚鼠中耳粘膜表面有地毯样粘液层。中耳粘膜的上皮细胞可分为4种类型,即纤毛细胞、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鹿扁平细胞,在中耳腔的不同部位各种细胞的多少不均。结论 中耳粘膜有真性呼吸上皮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气管与支气管的微细构造气管与支气管的管壁可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图3—1)。一、粘膜层由上皮及固有膜组成。上皮为含有杯状细胞的假覆层柱状纤毛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纤毛可节律性的摆动,通过纤毛摆动可将粘膜表面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人胚鼻咽粘膜主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覆,伴有少量过渡型上皮,未见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前者为鼻咽上皮的原基型,由纤柱细胞、杯状细胞、表面未分化细胞、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纤柱细胞和杯状细胞均由基底细胞、中间细胞和表面未分化细胞分化而来。过渡型上皮由基底细胞向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分化阶段的中间细胞及表面未分化细胞所组成。基底细胞和中间细胞的胞浆内含有胞浆泡状系统和张力原纤维,具有双向分化的能力。过渡型上皮是演变为复层鳞状上皮或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胎儿中耳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胎儿中耳粘膜上皮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18例不同胎龄胎儿的中耳粘膜上皮。结果:胎儿中耳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扁平细胞组成,前3种成分主要分布于咽鼓管,扁平细胞主要分布于鼓室;随着胎龄的增加,其比例有所变化。结果:胎儿期咽鼓管粘膜的纤毛系统出生时已基本形成,而鼓室内的纤毛系统则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胚胎第15天至出生后30天的大鼠气管上皮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证实胚胎第15天的气管上皮为假复层上皮,细胞表面有少量微绒毛;胚胎第17天,气管上皮出现典型的杯状细胞;胚胎第19天出现纤毛细胞;出生5天以后,上皮细胞增殖、聚集并内陷,形成气管腺。杯状细胞的粘液颗粒主要是中性粘多糖,气管腺的粘液颗粒为酸性粘多糖和中性粘多糖。实验结果表明:在胚胎期和生后早期,粘液纤毛运送系主要由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等组成,出生5天以后,粘液纤毛运送系统主要由纤毛细胞和气管腺组成。  相似文献   

10.
朱蓉  熊国军 《广州医药》2004,35(5):41-43
目的 观察慢性上颌窦炎置管药物冲洗后的治疗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窦腔黏膜纤毛变化。方法 经CT诊断慢性上颌窦炎32例,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行上颌窦钻孔后置硅胶管,定期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和妥佳注射剂反复冲洗窦腔3个月。治疗前后取窦腔黏膜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2例中30例治愈,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窦腔黏膜细胞间隙扩大,纤毛大部分脱落缺失,治疗后纤毛再生,数目增多,恢复正常形态。结论 慢性上颌窦炎行置管加药物冲洗可获得一定疗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窦腔黏膜纤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育龄妇女输卵管上皮周期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育龄妇女输卵管上皮表面结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19例妇科手术取出的处于不同月经周期的输卵管。结果:增生早期,输卵管上皮纤毛细胞数较多,无纤毛细胞粘膜面多向管腔膨隆;增生中晚期,纤毛细胞数最丰富,无纤毛细胞表面多呈球形、半球形突向管腔,突起表面微绒毛极少;分泌早期,纤毛细胞数减少,无纤毛细胞表面略膨隆;分泌中晚期,纤毛细胞数明显减少,无纤毛细胞表面较平坦,微绒毛短而稀疏。提示:育龄妇女输卵管上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育龄妇女输卵管上皮表面结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19例妇科手术取出的处于不同月经周期的输卵管。结果:增生早期,输卵管上皮纤毛细胞数较多,无纤毛细胞粘膜面多向管腔膨隆;增生中晚期,纤毛细胞数最丰富,无纤毛细胞表面多呈球形、半球形突向管腔,突起表面微绒毛极少;分泌早期,纤毛细胞数减少,无纤毛细胞表面略膨隆;分泌中晚期,纤毛细胞数明显减少,无纤毛细胞表面较平坦,微绒毛短而稀疏。提示:育龄妇女输卵管上皮细胞表面存在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扫描电镜观察。被覆上皮有纤毛上皮、非纤毛上皮和鳞状上皮。纤毛丛生,纤毛丛中杂以被覆微绒毛的杯形细胞,纤毛膜光滑。非纤毛上皮细胞呈铺石样、鹅卵石样、表面圆拱状排列。微绒毛长短、茂密程度不等。鳞状细胞呈石板样排列。并见有微嵴细胞。微嵴的结构及排列有助于本肿瘤癌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胎儿喉室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6例不同胎龄胎儿的喉室粘膜上皮,发现胎儿的喉室粘膜上皮有4型细胞,即纤毛细胞、扁平细胞、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声带粘膜上皮主要为扁平细胞,其它部位主要为纤毛细胞,但纤毛细胞的纤毛方向并不完全一致,间有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提示在婴儿出生时,喉部的粘液纤毛系统已基本建立,声带的自洁作用远较其它部位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CT及MRI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主要影像表现有:CT见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沙粒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有蝶窦壁骨质破坏;MRI窦腔内团块T1WI、T2WI信号减低,T1WI信号减低甚至低于T1MI Ga-DTPA增强无强化。结论 CT、MRI检查是诊断侵袭型霉菌性蝶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313例慢性鼻窦炎的X线征象提示,粘膜增厚仅见于上颌窦,而窦腔密度增高,窦壁骨质疏松亦是上颌窦慢性炎症的主要表现之一。筛窦炎除窦腔密度增高外,尚见气房间壁模糊不请,额窦的慢性炎症则为窦腔密度均匀增高。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以及多发鼻息肉均有其X线表现,亦应在诊断中提出。强调wefer’s与Caldwell’s二位片应列为常规施行,而蝶窦依赖侧位片观察。对窦腔占位病变及窦壁则靠断层摄影。指出窦腔密度传统与眼眶作比较,对上颌窦一般地相对适用,但并不尽适用于额窦和筛窦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慢性鼻窦炎患者筛窦黏膜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筛窦黏膜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鼻内镜手术的 2 5例患者 4 6侧鼻腔术中取筛窦黏膜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1)纤毛排列紊乱、方向不一、倒状 ;(2 )纤毛粘结成团簇状 ;(3)纤毛缺失 ;(4 )细胞间失去正常结构。结论 炎性因子等有害因素刺激导致鼻腔鼻窦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异常。病程短者 ,纤毛损害轻微 ,接近正常纤毛结构像 ;病程长者 ,纤毛损害重。纤毛结构受损引起的功能障碍可能是鼻窦炎发生发展的病变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窦炎发生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选取接受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筛窦骨瘤切除术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术中取所选患者上颌窦口黏膜,经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黏膜上皮以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为主,黏膜表面平整,杯状细胞数量少,基底膜无增厚,间质无水肿,黏膜固有层炎症细胞极少,腺体及其导管亦未见增生扩张.病例组患者黏膜上皮部分脱落,纤毛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增多,基底膜部分增厚,上皮下腺体显著增生,处于高分泌状态,间质水肿,有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上颌窦口黏膜与对照组(正常)窦口黏膜病理形态学差异显著,这些病理改变使得正常的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发生功能障碍,是导致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透射电镜和AB-PAS染色观察并比较了鸡鸭气管和肺外支气管粘膜组织结构特点和组化特征。结果表明,鸭鸡纤毛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基细胞结构大体相似,但鸭的基细胞核周有较多粗面内质网,鸭粘液性细胞的分泌颗粒中有较多分布不均,大小不一的电子致密斑块,鸡粘被性细胞的分泌颗粒周围有电子致密晕。和鸡相比,鸭气管中杯状细胞比鸡多,气管和肺外支气管中气管腺比鸡少。但鸭杯林状细胞和气管腺的分泌物的酸性都比鸡强。  相似文献   

20.
郭静  宋孝廷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68-670
关于哮喘的发病机理 ,目前已形成这样一个概念 ,即细胞因子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信使”,粘附分子是细胞间作用的“桥梁”,炎性介质则是细胞发挥作用的“效应物质”[1 ]。作为一线生理屏障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现就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结构发育成熟的气道结构复杂 ,由连续的上皮细胞层覆盖 ,但上皮内的细胞类型不同 ,在近端下呼吸道的上皮表面主要是纤毛上皮细胞 ,它与基底细胞及杯状细胞一起构成假复层上皮 ,到达气管腔表面的大部分细胞为纤毛上皮细胞。基底细胞与基底膜相连 ,通过半桥粒固定于上皮。在远端下呼吸道中 ,Clara细胞和基底细胞占优势 ,纤毛细胞已不存在 ,杯状细胞数量减少 ,上皮细胞更象柱状。整个上皮存在于一薄层基底膜上 ,通过间质结缔组织的网状层相互支撑 ,上皮下存在其他的结缔组织组成的纤维细胞。2 上皮细胞分泌的炎性介质2 .1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白三烯十五和二十羟碳四酸 主要引起对吸入变应原的速发及迟发性反应 ,是哮喘发病的重要介质。2 .2 内皮素 ( ET) 近几年发现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