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胆胰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胆胰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方法 对 8例胆胰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老、恶性肿瘤、无胃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的患者发病率较高 ,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 ,经保守支持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 8周内恢复正常 ,手术治疗效果差。结论 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胆胰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应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杨勇  高宏  刘连会 《黑龙江医学》2006,30(6):459-46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无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6~10周内恢复正常。结论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3.
胆囊大部切除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子林  陈献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46-146,154
目的探讨分析胆囊大部切除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70例患者中60例患者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例患者为非结石性胆囊炎。结果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胆囊大部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无肝外胆管及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均恢复满意。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所有患者均获得3-6个月时间的随访,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无绝对手术禁忌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细致的观察及充分引流是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胆囊大部切除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具有安全、易于为患者所接受等特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李辰焰  徐颖 《吉林医学》2007,28(13):1463-146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无胃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的患者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5.
[背景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应激性危害的外科治疗体会 .[病例报告 ]对 14 8例结石性胆囊炎应激性危害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 ,其中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 16例 ,整块切除胆囊 5例 ,胆囊造瘘术 2例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 17例 ,其余均按照顺逆结合切除胆囊 .[讨论 ]要预防结石性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 ,行胆囊切除术是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术后择期胆囊切除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86例胆囊造瘘术后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胆囊造瘘术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胆囊造瘘术后择期胆囊切除与急症胆囊切除相比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手术病死率,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经验选择术式,胆囊次全切除术是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贲门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6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的 1 5例术后残胃贲门癌患者 ,胃大部切除术到残胃贲门癌确诊时间为 4~ 2 6年。所有病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 ,均能术前确诊。本组病例全部接受手术探查 ,其中 1 0例行残胃全切除并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5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改行胃、肠营养管造瘘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瘘发生 ,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 1 0年为残胃贲门癌发病高峰期 ,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主张行残胃全切除并食管空肠Roux -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胃食管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均治愈。最短的7天.最长的42天。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6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胃瘫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胃食管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和胃修补术在急性胃穿孔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10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修补组和切除组,切除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方法治疗,修补组采用胃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全部痊愈,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均高于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的复发率却比修补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和胃修补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时各有优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残胃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8例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7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4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3例;贲门癌术后残胃癌1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中段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下段癌1例。结果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7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6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3例;空肠造瘘术1例;剖腹探查术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脓胸1例,胸胃排空功能障碍1例,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确诊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术2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3例。术后病理证实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8例、坏疽性胆囊炎7例,其中伴胆囊穿孔3例。术后痊愈24例,l例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总结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150例。胆石症中以胆总管结石发病最高(79.3%)。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时常合并其他疾病,是手术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时,应结合病人年龄、器官功能全面考虑,采用简便易行、创伤小、费时短的术式;并尽量作到早期诊断,择期手术,可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选择最佳术式。方法:将40例高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20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组20例,比较观察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发现术中出血量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疼痛指数MC组较OC组明显减小(P〈0.05),MC组手术时间较OC组延长(P〈O.05),MC组术后并发症高,住院时间延长(P〈0.05)。结论:常规的胆囊切除术在治疗高龄胆囊结石患者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胆管疾病病人胆汁细菌培养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慢性胆管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及药敏谱,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②方法 对临床巳确诊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发感染,梗阻性黄疸、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病人65例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菌群鉴定及快速药敏试验。③结果 65例标本中共检出感染细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8.1%,革兰阳性菌占1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④结论 慢性胆管疾病是多种类型菌混合感染所致。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共20例,占腹腔镜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22.47%,治愈率100.00%;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治疗前碱性磷酸酶(AK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KP、ALT、AST、TBIL、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是与坏疽性胆囊炎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疗效较为满意,较为安全,高年龄、存在合并症、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胆囊壁明显增厚均为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降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陈镇武 《吉林医学》2014,(25):5582-5583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9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85例经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60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0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引流5例,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88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非结石性胆囊炎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时机。方法对43例急性炎症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病72h内手术者28例,术后无并发症,其中手术容易12例;发病72h后手术者15例,其中手术容易3例,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急性炎症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手术时机最好在发病72h。  相似文献   

18.
非结石性胆囊炎有急慢性之分,胆囊坏疸是其共同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伴发穿孔则可危及生命.本文就收治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湿热证经中药利胆汤治疗后黄腻苔变化,探讨黄腻苔变化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湿热证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慢性胆囊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抗炎、解痉等)的同时口服利胆汤;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服药2周后的黄腻苔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舌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湿热证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GCD)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高危急性胆囊炎行PGCD,其中23例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7例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穿刺13例,经皮腹腔穿刺17例。结果:PGCD操作成功率为100%,24~72h内患者腹痛症状缓解。7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4~6周顺利拔管;23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12例择期行外科手术,11例患者带管生存。结论:PGCD简单、安全、微创,是救治高危急性胆囊炎的一种实用介入方法,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