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儿童贫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479名1~5岁儿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铁蛋白,并问卷调查儿童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儿童营养与饮食状况。结果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26%,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1~2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在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铁蛋白含量、食用肉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与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家庭状况等因素相关。开展普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合理膳食,减少孕期及哺乳期贫血的发生,对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了解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9月抽取吉林市农村426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3.85%,其中轻度贫血44名(10.3%),中度贫血12名(2.8%),重度贫血3名(0.7%).贫血患病率在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母亲孕期补铁、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补铁、家庭月收入、饮食习惯是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027,1.059,2.360,3.998,P值均<0.05).结论 吉林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普及贫血知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饮食习惯,防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岳莉  李佳樾  黄蕾  何莉  易彬  南楠  高杨  陈奕铭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1):1697-1699
了解高原地区0~6岁儿童的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贫血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高原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4个县1 512名0~6岁儿童测定血红蛋白、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和家长营养知识.结果 不同年龄、家庭所在地、主要抚养人文化程度、主要抚养人职业、家庭人均收入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83,39.48,27.05,44.26,32.45,P值均<0.05).不同性别、民族儿童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67.0%;1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为74.0%,高于城市儿童的58.6%(x2=39.48,P<0.05).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0~6月龄婴儿贫血患病率(73.1%,75.0%)高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48.9%)(x2=6.78,P<0.05).挑食可导致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发.结论 针对高原地区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纠正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以降低儿童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本研究了解社区婴幼儿IDA检出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在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常规体检的1 970名0~2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喂养方式及IDA患病情况,并对其抚养人进行贫血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IDA总检出率为11.07%(218/1 970),其中6月龄为14.85%(146/983),12月龄为10.93%(53/485),24月龄为3.78%(19/502),月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01。6月龄儿童中纯母乳喂养者IDA检出率为17.66%(104/589),非纯母乳喂养者为10.66%(42/394);12月龄儿童中不合理添加辅食者IDA检出率为35.85%(19/141),合理添加添加辅食者为9.88%(34/344);24月龄中存在挑食偏食情况者IDA检出率为13.59%(14/103),均衡饮食者为1.25%(5/399);IDA检出率与喂养方式有关联,均P0.01。抚养人对婴幼儿贫血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8.55%。结论加强对婴幼儿各个发育阶段的保健工作,合理喂养,预防IDA;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贫血,积极治疗,提高儿童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贫困地区2~5岁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与喂养行为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贫困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个县(市)随机抽取5927名2~5岁儿童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喂养状况和检测血红蛋白值。结果我国贫困地区2~5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22.4%,男童与女童无明显差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断奶时间、是否吃早餐、家里就餐人数、母亲文化程度、孩子在家就餐次数及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均与儿童的贫血患病状况有较大的相关。结论我国贫困地区2~5岁儿童的贫血状况依然严重,且与家庭喂养条件及喂养行为有密切关系。需有针对性的开展贫血的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惠州市城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抚养人喂养问题,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3月该院儿保门诊就诊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表,调查惠州市城区331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抚养人喂养问题。结果发放350份问卷,回收331份,回收率94.57%。55.29%的婴幼儿有饮食行为问题,饮食行为问题发生前3位是:进餐时间长42.90%、进餐时间不固定35.35%、进餐分心32.33%。抚养人的喂养问题中发病率最高的是溺爱型(使用各种小道具让孩子多吃33.84%),其次为专制型(不允许与年龄相称的狼藉21.75%)和忽视型(进餐时少有语言及情感交流13.90%)。结论惠州市城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抚养人喂养问题的发生率均高,饮食行为指导及抚养人喂养问题矫正等饮食行为综合干预应在我市儿童保健门诊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掌握勐腊县汉、傣族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方法]收集在勐腊县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1193名汉、傣族5岁以下儿童常规检验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7.27%,初步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1.65%;傣族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4.27%,汉族儿童贫血患病率14.06%;2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2.91%,2岁以上儿童贫血患病率7.53%。傣族2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2.78%,汉族2岁以下儿童患病率18.29%。[结论]勐腊县儿童贫血病的防治重点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重点人群为傣族及2岁以下儿童,而重中之重是傣族2岁以下儿童。应广泛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托幼园所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阳市21所幼儿园4541名儿童血红蛋白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为8.65%,其中轻度贫血占8.61%,中度贫血占0.44%,未发现重度贫血患者。2—4岁年龄组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5~7岁年龄组。个体幼儿园贫血患病率高于公办幼儿园。结论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管理、加强贫血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科学喂养,平衡膳食是降低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龙岩市部分托幼园所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状况,探其原因,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测量血红蛋白。结果托幼园所儿童缺铁性贫血检出率8.05%,3岁以下儿童及来自农村私立园所儿童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托幼机构保健人员及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儿童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平衡饮食,是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0~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和家庭喂养状况,为社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调查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儿童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结果21.4%的儿童存在1项饮食行为问题,2项的为25%,3项的为19%,其中60.1%存在进餐分心;61.9%的家长诱导儿童进食;30.4%的家长给儿童进食营养补品。结论西安地区0~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流行水平较高,重视早期进食行为的训练,加强抚养人喂养知识和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县农村地区0~5岁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某县农村地区1 026名0~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检测,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县农村地区0~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3.65%,贫血患病率0岁组最高,为22.75%,1岁组为15.38%,2岁组为9.47%,3岁组为11.34%,4岁组为10.53%,女童的贫血患病率为16.78%高于男童的11.23%(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和喂养方式等均为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儿童贫血率越低。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病率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结论农村0~5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与其性别、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西安社区0~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为地段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西安市两个社区0~4岁儿童168名,以家长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背景资料、儿童饮食行为特点、家长的喂养行为及家长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应对.结果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情况:正常组仅11人,占6.5%,异常组儿童157人,占93.4%,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抚养人科学育儿知识的宣教,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余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573-5576
目的分析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学龄前儿童14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并设置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452例受检儿童共检出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120例,患病率为8.26%,其中6~12个月的患病率为13.76%,1~3岁的患病率为7.90%,4~6岁的患病率为4.38%,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的幼儿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的方式、消化功能、辅食添加时间、妊娠期贫血情况、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饮食习惯、铁制剂服用情况、家庭收入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在早期关注孕妇及胎儿的营养状况,适时添加辅食及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结构,可起到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合肥市包河区1~3岁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儿童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儿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儿童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3岁儿童组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1岁~儿童组(χ2=14.085,P0.05);男孩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4.1%,高于女孩45.6%(χ2=10.045,P0.05);抚养人存在喂养问题组中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75.2%)要高于无喂养问题组(30.3%)(χ2=280.34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是否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是:性别为男;保护因素是:小年龄组儿童、抚养人无喂养行为问题。结论儿童保健工作者在日常保健工作中应注重儿童饮食行为的家庭指导,开展饮食行为干预,减少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豫东农村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20-3121
目的调查分析豫东农村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缺铁性贫血与当地现存因素的关系。方法以豫东农村4市13县151乡3810名0~3岁小儿母亲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3810名0~3岁小儿中,缺铁性贫血者770名,发病率为20.21%。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喂养方法、辅食添加、母亲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卫保知晓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豫东农村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当地现实的相关因素有关,应采取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过干预后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行为改善情况,及抚养人饮食行为知识、对被抚养人饮食行为态度的改变。【方法】以上海市248名12~67个月的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讲课、个别咨询及发放科学读物等措施,对其进行6个月的饮食行为干预,通过对抚养人的问卷调查,了解所有儿童干预前后的饮食行为改善情况,抚养人饮食行为知识、对被抚养人饮食行为态度的改变,就中期评估时的调查结果进行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干预,被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综合评分由基线的(19.63±5.25)分下降至(14.95±4.30)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项饮食行为评分也均有显著下降,抚养人报告儿童有挑食、偏食、厌食的比率分别从59.3%、51.6%、18.5%下降至34.3%、38.3%、4.8%(P=0.000),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担忧程度下降(P=0.001),更多的抚养人选择通过行为矫正来解决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对儿科医生在解决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信任度上较前有显著提高。【结论】通过综合的饮食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并丰富抚养人的饮食行为知识,改变其对被抚养人的饮食行为态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婴幼儿贫血状况,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村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和湖北两省“中澳项目”6个项目县/市的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测量和血红蛋白检测,并对其抚养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61名6个月~2岁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为31.96%,其中有93.15%为轻度贫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看护人、家庭收入水平、看护人对孩子未来身高有无期望、6月龄以内喂养方式、是否了解监测生长发育的方法、1年以内健康体检次数、泥糊状食物和肉类食物添加时间、是否补充维生素 D、每周食用肉类和禽蛋的频率、有无体质量低下和生长迟缓为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长迟缓、家长对婴幼儿无身高期望是贫血的危险因素;按期体检、6月龄以内喂养方式为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食肉及食禽蛋频率高是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中部两省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贫血率较高,贫血程度以轻度为主。加强普及抚养人科学喂养及育儿知识、提高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将有助于降低婴幼儿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5岁以下儿童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的分布情况及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为制定儿童营养改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收集贵州省龙里县和惠水县5岁以下儿童的静脉血和指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样地区5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1.1%。血清铁蛋白的平均值为36.6μg/L,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24.1 g/L,血清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结论:6~12个月龄的儿童由于辅食添加不及时,当地饮食习惯等原因造成儿童在12~24个月龄时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均出现最低值。加强和普及婴幼儿时期科学喂养及儿童营养知识,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大庆市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15所幼儿园189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统一调查表询问一般状况及病史,并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测定.数据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93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5.8%.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儿童饮食及胃肠因素、母亲贫血史是影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因素.结论 该市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低于我国儿童,但仍应根据影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因素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血红蛋白<110 g/L做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率。问卷调查对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5.71%,1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最高,为14.7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母亲的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月孩子的消费与儿童贫血的发生无显著相关;经单因素分析,1岁以下、低出生体重、0~6月龄儿童非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导致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发。经多因素分析,出生低体重、未添加辅食、过去两周是否有腹泻和呼吸道疾病以及是否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建议相关部门重视流动儿童及乳母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提高流动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