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3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4112例孕产妇,对其中的237例ICP患者的血清苷胆酸浓度、孕龄、胎儿体重、围产儿宫内窘迫、窒息及死亡等,与同期分娩的非ICP孕妇(3875例)的围产儿结局进行了比较。结果ICP发病率约为5.75%。ICP组平均孕龄和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的新生儿体重差别主要表现在孕龄37周以上者。双胎和孕龄〈37周者。ICP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除双胎妊娠外,ICP组和非ICP组巨大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ICP组早产儿和足月(≥37周)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CP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龄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001。而新生儿体重与孕妇血清的苷胆酸浓度无相关性。同时,ICP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ICP组,分别为77.22%VS46.33%,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51%和0.88%)明显高于非IC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CP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却明显低于非IC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死胎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ICP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是早产儿、剖宫产儿增加及新生儿体重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也可能增加。ICP患者血清苷胆酸水平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影响。出生体重降低和早产率增加可能主要与医源性提前终止妊娠有关。通过有效处理和适时终止妊娠,可能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和死亡的发生并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围产儿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蓉萍 《中外医疗》2009,28(16):63-64
目的观察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28例与围产儿结局,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328例与正常妊娠组5960例围产儿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328例中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0.36%、14.63%、24.39‰。正常妊娠组5960例中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21%、4.87%、6.38‰。结论2组对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出生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3.
多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状况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改善围生儿状况的针对性措施。方法选择1996年2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10240例单胎妊娠、98例多胎妊娠产妇及新生儿状况,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胎妊娠的胎位异常、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患病率及低体重儿,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多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多胎妊娠剖宫产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经阴分娩的多胎妊娠的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尤其是经阴分娩者第二个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多胎妊娠的分娩方式,有利于改善多胎妊娠的围生儿状况及预后,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妊娠结局及胆汁酸的浓度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IC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早产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47例ICP患者轻度35例(74.5%),重度12例(25.5%),轻度ICP的早产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34.3%、82.9%、57.1%、14.2%、0;重度ICP的早产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8.3%、100%、58.3%、41.7%、8.3%.结论 ICP患者的胆汁酸浓度越高预示着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妊娠结局与脐带血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测定156例IcP孕妇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按严重程度分为IcP轻度组、重度组,同时选取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脐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液流变学、产妇羊水粪染程度及其围产儿结局及妊娠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血液流变学与产妇羊水粪染程度、其围产儿结局及妊娠并发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IcP轻度组和IcP重度组孕妇脐静脉血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且ICP重度组孕妇的脐静脉血血液流变学指标比ICP轻度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ICP组(重度和轻度)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围产儿死亡率与脐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呈正相关(r=0.3l,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IcP患者的围产儿预后不同,ICP围产儿的预后与脐带血血液流变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的结局。方法选取ICP产妇32例为研究组,同期非ICP产妇7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的结局主要是早产、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对157例足月体重≤2500g宫内发育迟缓儿的分娩方式与围产儿转归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生出体重愈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愈高。剖宫产组围产儿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胎吸和产钳助娩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臀位助娩和臀位牵引的亲手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故对宫内发育迟缓儿应加强围产保健和  相似文献   

8.
丁桂凤  古丽娜孜  张新圆 《西部医学》2010,22(10):1874-1875
目的探讨汉、维、哈族妇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以及与围产儿的关系。方法分析636例汉、维、哈三组ICP孕妇的发生情况,对三组资料的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等发生率的比较关系。结果汉、维、哈三组ICP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及早产儿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资料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维、哈三组ICP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维、哈族ICP的发生对围产儿存在影响,可致胎儿窘迫、窒息,围生儿早产、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低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ICP)围产儿死亡率及产妇产后大出血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 5例IC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发现所有ICP患者均有皮肤瘙痒症,其中48%的患者伴有巩膜黄染,新生儿窒息率为5 6% ,围产儿死亡率高达2 0 % ,早产率为84%。结论早发现,早治疗,适时地用适当的方式终止妊娠及应用止血缩宫素是降低ICP围产儿死亡率及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收集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早产病例231例,其中自然早产136例(58.87%),有指证早产95例(41.12%)。分析早产的原因,早产儿的窒息,围产儿发病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胎膜早破,原因不明,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居前四位。新生儿窒息率为25.51%,有指征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P<0.01)。围产儿死亡率24.30%,有指征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孕周<32周,体重<1500g,围产儿死亡率大于50%。说明降低孕龄<32周,体重<1500g早产儿出生率,提高此组早产儿生存力,将大大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分娩方式对低体重儿并发新生儿窒息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7例体重儿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顺产组中足月低体重儿较早产低体重儿为高(P<0.01).在足月低体重儿中顺产组较剖宫产组为高(P<0.05);阴道助产组较顺产组为高(P<0.05)。结果提示低体重儿的新生儿室息发生率与分娩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ICP孕妇185例,其中轻度ICP 101例,重度ICP 84例,并选取同期100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以及低体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ICP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ICP患者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组IC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ICP对围产儿危害极大,且随病情的严重而增大,对ICP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孕期监护,从而降低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提高围产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选择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新生儿窒息2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以脐带因素占首位,且早产、过期产及阴道手术产的新生儿窒息率最高,低体重新生儿窒息率与正常体重儿及巨大儿比较,差异有显性。结论 产前超声尽力提高对脐带因素的检出率,加强产程中胎儿的监护,正确判断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缩短第二产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同时防治早产及妊高征,有望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abcb4基因的表达与围产儿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定期产检的60例ICP孕妇设为ICP组,包括轻度ICP 36例、重度ICP 24例;另选取同期产检正常的3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RT-PCR法、免疫组化法测定胎盘组织中abcb4 mRNA、abcb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CP组患者羊水污染率明显升高,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较低,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ICP、重度ICP患者羊水污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ICP组abcb4 mRNA水平明显下降,abcb4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轻度ICP相比,重度ICP患者abcb4 mRNA水平明显下降,abcb4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CP患者胎盘组织abcb4 mRNA水平、abcb4蛋白表达强度与羊水污染率、Apgar评分及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ICP患者胎盘abcb4基因表达水平与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abcb4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可增加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ICP患者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的预后。结果 (1)ICP组产后出血、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轻度ICP组与重度ICP组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CP对产妇及围产儿危害较大。加强胎儿的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ICP患者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组双胎妊娠120例,有妊娠并发症占71.7%,低体重地占74.0%,不足37周分娩占37.5%。高的低体重儿发生率主要来自TUGR和早产。新生儿病发率与死亡率都较高(P<0.01)。不同的胎位与阴道手术产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认为防治孕期并发症,降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是促进双胎预后诸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陆惠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195-1196
目的: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母婴的影响及防治。方法:对218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妊高征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对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黄凤有 《中外医疗》2013,32(17):6-6,8
目的探讨定期产检对减少高危产妇母婴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情况。方法分析该院高危妊娠产妇549例临床资料,依据其是否进行定期产前检查进行分组,对照组(非定期产检组)110例和观察组(定期产检组)439例。结果观察组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过期妊娠、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低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的进行产前检查,可以及早的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从而减少妊娠并发重度高血压的发生,降低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死胎的发生率,改善母婴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漯河市各县、区妇幼保健院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五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12.6‰,围产儿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45.32%.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提高产检覆盖率,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将中卫星1994-1999年760例围产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6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8.54‰,分前后3年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760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109例(14.34%),死产172例(22.63%),早期新儿479例(63.03%),各年围产儿死亡构成中均以早期新生儿死亡最高。围产儿死因前四位是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和肺炎,分别占47.36%、14.34%、12.37%和7.375。因此,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是广泛开展优生咨询,加强孕期系统管理,重点监护高危孕妇,提高产科质量,严密观察和处理各产程,产、儿科密切协作,提高窒息复苏率,降低早产和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