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时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我院护理过的1-5岁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心理特征,对不合作的患儿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患儿合作程度明显提高,这样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的影响效果。方法对600例在该科输液室输液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0例通过心理分析,运用沟通技巧实施心理疏导。对照组200例则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在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也使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门诊输液室是患儿接受输液治疗的主要场所。护士穿刺水平的高低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输液量大,静脉输液日平均120次,冬夏季高峰期可达300人次。其中学龄前儿童约占75%,只有掌握好学龄前儿童输液时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才能提高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影响。方法:观察组324例,输液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374例,输液前未行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输液时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中有26例患儿出现恐惧,占8.0%,24例患儿出现焦虑,占7.4%,18例患儿有冲动性拮抗反应,占5.5%,6例出现抑郁反应,占1.9%,一次性输液成功例数318例,占98.1%;而对照组359例患儿出现恐惧,占95.9%,265例患儿出现焦虑,占70.8%,冲动性拮抗反应的210例,占56.1%,抑郁反应的28例,占7.4%,一次性输液成功例数314例,占84.0%。结论: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 ,耐性差。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 ,患儿会出现烦躁 ,手脚易动 ,不配合治疗 ,会造成药液渗出或外漏。有的患儿甚至拔出输液针 ,导致反复穿刺 ,延误治疗 ,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保证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在临床上我们采用自制的托板固定法 ,经过临床的使用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临床试验分两组 :试验组 :随机选取 2 0 0 1年 1~ 3月在儿科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学龄前患儿 60例 ,其中最大的 6岁 ,最小的 3岁 ,不计男女 ,输液量均为 2 5 0ml ,均选用 5号半头皮输液针 ,自制输液专用托板长 1…  相似文献   

6.
儿童年龄阶段一般为从出生至14岁,包括了学龄前儿童期和学龄儿童期。在此阶段几乎所有儿童均有过生病的经历。患病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种威胁,轻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重者可阻碍儿童正常的心身发展,出现发展危机,反过来又影响诊疗和护理过程,因此,只有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病后心  相似文献   

7.
黄梅  杨永红 《现代保健》2010,(4):107-108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患儿输液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儿154例,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n=84)与常规护理干预组(n=70)两组。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患儿配合度以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不同来判断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的配合度与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77.38%和85.7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48.57%与58.57%,且对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儿输液时的紧张情绪以及提高输液的成功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龄前住院患儿的心理状态变化、性格特点对治疗疾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将住院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总结分类,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儿采取诱导教育、家长配合等方式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结果 掌握住院患儿的心理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与提高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结论 针对不同住院患儿心理状态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杨水芹  梁秀丽 《工企医刊》1996,9(1):142-142
心理状态千差万别,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下面谈一下静脉输液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一、护士应衣着整洁,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可亲,对护理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可增强患者的  相似文献   

11.
拓淑金  张银红 《现代养生》2014,(24):253-25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6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非心理护理组)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各130例。将两组患者分别从治疗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对照研究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患者中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提高家长满意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为减少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心理护理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接收的7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由专人负责统计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静脉输液依从性,并使用科室自拟不记名问卷调查满意度,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观察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观察组静脉输液总依从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结论 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小儿...  相似文献   

14.
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干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2010年2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血的小儿患者3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但不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进行常规的静脉输液处理.对照组除了进行一般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按照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征进行对症心理护理干预.按照患儿的表现对患儿进行心理状况评分,主要分为合作型、紧张型和拒绝型.本研究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按照研究对象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分为4岁以下组和5岁以上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小儿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分类,实验组合作型患儿为156例,占76.10%,对照组合作型患儿为127例,占65.80%,说明实验组患儿合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年龄患儿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患儿静脉输液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包文绮 《中国校医》2003,17(2):121-121
静脉输液由于吸收好、疗效快 ,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 ,亦是每个护理人员的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儿童在输液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该人群在生理、心理上更是个特殊群体。由于患儿皮肤娇嫩 ,血管较细 ,对疼痛的耐受性差 ,不合作等 ,大大增加了一次穿刺成功的难度。操作者除需具备娴熟的业务技术 (如掌握好进针的角度 ,速度及深浅度 ) ,良好的心理素质外 ,还应对不同年龄段患儿进行心理护理 ,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本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已 15年 ,接触过大量的婴幼儿患者 ,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愿与同仁探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使用非语言沟通对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提高静脉输液依从性,扎实有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随机选择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100例,在语言沟通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调查使用非语言沟通前后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在护士使用非语言沟通前、后的依从性分值分别为3.93±3.45和5.92±3.71,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了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增加患儿痛苦,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合理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张新爱 《现代保健》2010,(25):123-124
目的 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个月~10岁127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他们不同年龄的心理动态和家属的心理反应,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儿不良心理反应都有显著性改善,合作程度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真分析患儿静脉输液前的心理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且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学干预对儿科静脉输液操作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4月收住的患儿3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穿刺,观察组在静脉穿刺时给予心理学干预。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0.00%,观察组为9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83.43%,观察组9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干预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袭性操作,患儿通常会恐惧、紧张等,配合程度很差,而且由于门诊输液室空间有限、环境嘈杂、等候输液时间长,病人或家属容易把就医过程中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易引发护患纠纷[1]。因此,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需要更完善的护理模式。我院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实施舒适护理以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输液依从性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6例学龄前儿童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23,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23,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输液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输液治疗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深度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