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应用中医“治未病”法治疗多种难治易发的痼疾取得满意效果,揭示祖国医学重视防病于未然,已病防变,病后防发的防重于治的思想实际意义。例举滑胎、哮喘、虚人外感、小儿热厥、暑疖等疾病的治疗体会。证实“治未病”法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与未病先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在邪气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的发生的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是中医重要的防病治病思想,包含了未病先防,欲病防发,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内容。其临床应用强调人们未病之时要注重保养身体,增强正气,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既病则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瘥后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4.
<正>桥本甲状腺炎(HT)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侵润和淋巴滤泡形成,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主要是由遗传、饮食中碘摄入过量和硒缺乏、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其发病机制中均发挥作用。早期无明显症状,或轻度的咽部不适、局部压迫等;体征有甲状腺肿大、质地不均或坚韧;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奠基。"治未病"始见于《周易》,易医同源,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易经的许多哲学思想,后世医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事物都是以发展变化为运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所以《周易》提出了居安思危的理论,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如《文言.乾》指出: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敏  刘忠达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61-563
随着医学发展的逐渐深入,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地给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恰好契合于当前这种健康理念。“治未病”就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传变。本文就中医“治未病”思想,追溯其源流,综述其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现代中医治未病事业作抛砖引玉之用。1理论研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国光 《中医药学刊》2005,23(7):1181-1182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含义。历代医家对此有精妙的论述和广博的阐发。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对于提高中医防病治病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的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不足和邪气侵袭两个因素.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调养身体,加强锻炼,提高正气抗邪能力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首要条件。而中医中药强调对人体整体的治疗与调节,对于在近来所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医在预防治疗学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与潜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掘和探索,从而使中医中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在邪气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的发生的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医学界有关"治未病"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治未病"思想内涵的探究;二是"治未病"在各病种中的具体应用,即外延的丰富;三是有关"治未病"如何在医院、社区等医疗单位实施,即管理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数千年来运行不衰。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运用中医养生的思想从运动、饮食、心理、中药、针灸推拿等多方面来调适亚健康,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和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治未病”理念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是中医学追求的最高学术境界.导师闪光勋近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五行学说用于治未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以下是笔者对导师理论经验的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个人临床实践的点滴感悟,从治其未生、未成、未发、未传和未变等方面,对中医"治未病"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探讨。说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不仅限于预防医学方面,而且对中医学临床同样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绸缎务在未雨时,治病贵在先设防。病之初起,药可速愈。未病先防,可防患于未然。如妇科之痛经,月经后期,习惯性流产,经行发热、头痛等病症,先期辨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运用治未病思想先期回乳,不仅回乳效果好,而且还能避免乳痈、乳房结块等乳房病变。常用的回乳法有:煎服麦芽回乳,芒硝外敷乳房回乳;西药口服已烯雌酚,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无论用那种回乳法,均要采取先回乳后断奶的正确方法。如果先断奶,致成乳汁充盈,乳房胀痛较甚之时回乳,犹斗而铸兵,渴而穿井,晚之矣。笔者运用治未病思想先期回乳,收到理想效果,举案介…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中医学界有关"治未病"的文章大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治未病"思想内涵的探究;二是"治未病"在各病种中的具体应用,即外延的丰富;三是有关"治未病"如何在医院、社区等医疗单位实施,即管理层面的探讨。笔者通过拜读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和最有特色的学说思想之一,一直以来被国际社会评价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现将中医体质学说的内容与"治未病"的思想有机结合,责之于体质与疾病不可分割的关系,体质决定着发病与不发病,体质决定病情的转变与预后,所以辨易感人群,辨各类不同体质变化,调整改善体质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是中医体质学说必将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长,中医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含义.历代医家对此有精妙的论述和广博的阐发.继承和发扬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对于提高中医防病治病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的治病原则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前人用“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来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医学理念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治未病”理论及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成因与临床表现,探讨了中医学关于"治未病"的理论及其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医和谐观与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医和谐观与治未病的关系以及中医和谐观在治未病中的具体运用,论述中医和谐观是治未病的精神实质与理论基础,治未病是中医和谐观内涵的拓展与应用。治未病中不断体现着中医"和谐"观的内涵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