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作为一种微创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自2005年1月~2008年11月采用人工单髁置换治疗4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间室病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处理,以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41例获8~46个月随访,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及松动等并发症.KSS评分由术前48分提高至92分,平均关节活动范围为0°~120.5°.结论 人工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间室病变短期疗效优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把握和手术技术的成熟,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手术要点及康复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自1998年3月-2003年3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46例57侧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6-66个月的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法,44膝优,13膝良,优良率100%。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手段,假体选择,关节面的切除和假体安放位置,膝周软组织平衡以及康复训练是取得优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资料选取患者进行6~12个月,术前平均得分(49.2±3.5)分,术后平均得分(90.5±2.7)分,其中有24例(66.67%)膝关节为优,12例(33.33%)膝关节评定为良,优良率为100%.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述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严重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5例32膝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3~12个月的随访,根据美国HSS膝关节评分法,22膝优,8膝良,2例可。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后卧床时间、总显性失血... 相似文献
7.
王君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4):52-53
目的:观察人工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严重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9例(9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术前关节镜检查,采用微创小切口技术。结果:KSS评分、股胫角及最大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人工单髁置换治疗膝单间室严重骨关节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较全膝置换费用降低,创伤小,恢复快,功能好。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2月34例(36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测量对比术前、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术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3~49个月),36膝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26°,术后力线平均内翻2°。HSS评分由术前62分增至96分,优良率达91%。结论: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68-272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置换术(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单髁置换、UKA、全膝置换、TKA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UKA和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应用的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UKA组术后HSS评分明显优于TKA组[WMD=3.84,95%CI(3.34,4.35),P<0.01],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0, 95%CI(0.42,1.16),P=0.16];UK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TK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KA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KA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功能评分优于TKA组,出血量少于TKA组,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建议优先选择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65例(行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术后膝关节屈曲90°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长于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HB、HCT值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 d VAS评分、膝关节屈曲90°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术前HB和HCT、术前及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和TKA治疗内侧单间室KOA均有满意效果,但UK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5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52例(52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该组平均随访24个月(12~30个月)。膝关节疼痛得到改善,活动度也明显提高。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36膝,良:12膝,可:4膝,没有差的结果。优良率92.3%。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12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要点及术后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2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3例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美国的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前平均分为41.0分,最后随访时平均分为87.7分。优:6例,良:4例,可:2例。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膝关节能完全伸直,肌力及稳定性均有所增加。患者均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膝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疗效可靠,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前熟悉器械、仔细测量、术后预防并发症及正确的康复锻炼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可解除患者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RA患者有特殊的生理及病理特点,行TKA术较骨性关节炎患者有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当今仍有争议。该文通过近年文献资料的回顾,就TKA围术期处理、手术操作、术后康复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76例(89膝)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对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HSS膝关节评分及优良率等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术后HSS评分与术前相比,经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术后HS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经手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评价高达92.1%,远远高于手术前。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膝关节内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52).A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型UKA,B组患者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比较两组患者各围术期指标、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屈、伸膝情况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48.63±10.23)min、手术切口长度(7.63±2.42)cm、术中出血量(53.62±8.30)mL、术后引流量(80.80±10.68)m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息时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步行达1 min时间(3.63±1.51)d、屈曲90°时间(6.72±1.65)d、最大伸膝度数(1.43±0.13)°、最大屈膝度数(110.52±9.67)°,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平台型UKA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均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但固定平台型UKA患者早期术后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病人,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单纯关节清理,关节清理并胫骨截骨,滑膜切除,关节清理并胫骨截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结果膝关节病手术17例患者,均行3个月~8年随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关节清理并截骨优于单纯关节清理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30膝)。结果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失访;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膝(83.3%),良:4膝(13.3%),可:1膝(3.3%),优良率96.7%。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估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70膝膝关节病残患者进行高屈曲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通过X线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ROM)明显增加,由术前(64.71±24.27)°增加至术后(126.79±8.60)°(110°~135°)。术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2.07±9.03)°。术前KSS膝评分为(36.36±10.36)分,膝功能评分为(32.50±10.14)分,术后分别为(90.91±4.46)、(78.61±11.61)分。2例骨性关节炎及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X线提示胫骨假体周围透亮线,宽度<2 mm,表现为非进展性。其余病例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髌骨脱位。结论: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可靠,能获得膝关节高屈曲度,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膝置换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但同时,患者对全膝置换术后假体寿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假体TKA术后都明显的改善了患膝的症状和功能,这两种假体在膝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X线片检查结果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移动平台假体组TKA术后的最大屈曲度小于固定平台假体组的最大屈曲度。虽然在实验室研究中移动平台型假体在耐磨损和关节运动学方面优于固定平台型假体,但是在临床研究中的观点却并不一致。本文就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技术中不同假体的选择以及手术技术对于术后髌股关节生物力学、髌骨运动轨迹以及假体旋转位置的影响加以分析,探讨影响TKA术后膝关节功能以及假体使用寿命的相关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