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怡  赵国栋  田玉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1025-1027,1032
目的研究被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ST)在丙泊酚作用下兴奋性氨基酸(EAA)的释放情况。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分为TNF-α终浓度为1ug/L及丙泊酚终浓度为25umol/L(TP组),TNF-α终浓度为1ug/L(T组),乳剂对照组(Intralipid,0.2ml/L、L组),空白对照组(C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培养细胞在0、30、60、120min时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释放量。结果与C组相比,L组的Glu、Asp释放量无明显差异(P〉0.05);T、TP组Glu、Asp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T组相比,60、120man时,TP组Glu、Asp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TNF-α刺激AST释放EAA,而丙泊酚对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大鼠体外培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Y1受体表达及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地塞米松(终浓度分别为0.1、1、10μmol/L)处理24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2Y1受体的表达,双抗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TNF-α含量。结果地塞米松(0.1、1、10μmol/L)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Y1受体表达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TNF-α分泌量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抑制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Y1受体表达及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观察氟西汀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及对脂多糖(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以浓度为(5,10,20,40)μM的氟西汀孵育24h,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星形胶质细胞接种至48孔板,经(5,10,20,40) μM氟西汀预处理后再用1μg/ml LPS刺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TNF-α的水平.结果 氟西汀浓度为20 μM,40μM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性(OD值:0.23±0.014,0.24 ±0.012)与对照组(OD值:0.20±0.017)相比明显增加(P<0.05),经LPS刺激24h星形胶质细胞释放TNF-α水平(53.84±24.84) pg/ml与对照组(8.00±10.87) pg/ml相比明显增加(P<0.01),氟西汀浓度为10μM明显抑制LPS刺激星形胶质细胞释放TNF-α(28.85±3.36) pg/ml(P<0.05).结论 氟西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活性,氟西汀浓度为10μM时可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对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李清  秦成名  刘菊英  朱涛  向勇 《重庆医学》2007,36(9):840-84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谷氨酸体外激活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变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3d Wistar大鼠T11~L6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3周。将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组)加入Hanks液;乳剂对照组(L组)加入乳剂0.2ml/L;谷氨酸组(G组)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异丙酚组(P组)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250μmol/L;GP1、GP2、GP3组先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10min后分别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5、25、250μmol/L。加药后培养24h取各组培养孔上清液检测IL-1β、TNF-αI、L-6和IL-10含量,用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细胞面密度(AD)和平均光密度(AOD)。结果与C组比较,G组和GP1组细胞被激活增生肥大,AD和AOD均升高(P〈0.01),其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上升(P〈0.01),G组IL-10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GP1组IL-10浓度升高(分别与C组和G组比较P〈0.05)。与G组比较,GP2组和GP3组细胞激活被抑制,AD、AOD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低(其中GP2组P〈0.05,GP3组P〈0.01),而IL-10含量均上调(P〈0.01)。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作用,同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L-1βI、L-6和TNF-α,增强IL-10的合成释放,其作用程度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离体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变化以及吗啡、纳洛酮干预后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待细胞进入融合状态后随机分为8组:组1(不加任何药物);组2(10μg/L TNF-α);组3(10μg/L TNF-α 0.5μmol/L 吗啡);组4(10μg/LTNF-α 1.0 μmol/L 吗啡);组5(10μg/L TNF-α 2.0 μmol/L 吗啡);组6(10μg/L TNF-α 0.5μmol/L 纳洛酮);组7(10μg/L TNF-α 1.0μmol/L 纳洛酮);组8(10μg/L TNF-α 2.0μmol/L 纳洛酮).各组用新鲜Neurobasal/B27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细胞,在相应组中加入上述终浓度的TNF-α、吗啡和纳洛酮,继续孵育30 min.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结果 组2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组1,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组3、组4和组5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均低于组2,并且随着吗啡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组3与组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4与组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5与组2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组6和组7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均低于组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8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组2,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TNF-α可明显促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吗啡、纳洛酮能减少TNF-α刺激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天冬氨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物质(P substance,SP)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施加SP刺激后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的变化.结果10-7mol/L SP的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0~72 h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SP在10-9~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12 h),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IL-1β在SP 10-6mol/L作用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P刺激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分泌炎性致痛因子TNF-α、IL-1β增多,表明周围慢性疼痛可能通过致痛递质SP介导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引起脊髓中枢神经炎性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谷氨酸(Glu)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检测不同浓度CCK-8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Glu组、Glu+0.1μmol/L CCK-8组、Glu+0.5μmol/L CCK-8组和Glu+1.0μmol/L CCK-8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lu含量,qRT-PCR检测GLT-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GLT-1和GLAS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CCK-8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Glu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中Bcl-2蛋白、GLT-1、GLAS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凋亡率、细胞外Glu含量、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细胞上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神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病理过程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麻醉药对神经系统炎性损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神经胶质细胞,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实验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C组)、LPS对照组(L组)、100 μmol/L氯胺酮加LPS组(K1组)、1 000 μmol/L氯胺酮加LPS组(K2组)、30 μmol/L丙泊酚加LPS组(P1组)、300 μmol/L丙泊酚加LPS组(P2组)、3 μmol/L咪唑安定加LPS组(M1组)和30 μmol/L咪唑安定加LPS组(M2组),放射免疫法检测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介质TNF-α的产生.结果:L组、K1组、K2组、P1组、P2组、M1组和M2组TNF-α较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1组和K2组较L组TNF-α的生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组、P2组、M1组和M2组与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中的TNF-α的释放,由此产生一定的抗炎作用.而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LPS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的TNF-α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清  李元涛  刘菊英  秦成名 《广东医学》2006,27(9):1297-129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1~3d Wistar大鼠T12~L5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混合培养2周。将细胞随机分为7组(n=9):正常对照组(C组)加入Hanks液;乳剂对照组(L组)加入乳剂0.2ml/L;谷氨酸组(G组)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异丙酚组(P组)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50μmol/L;CP1,GP2,GP3组先加入谷氨酸至终浓度100μmol/L,30min后分别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5,25,50μmol/L。培养24h后取各组细胞上清液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取各组细胞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G组和CP1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增加,未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增生肥大,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1),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G组比较,GP2组和GP1组凋亡细胞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增生肥大,IL-1β和TNF-α浓度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其中GP2组P〈0.05,GP3组P〈0.01)。C组与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异丙酚可显著抑制谷氨酸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其抑制程度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LPS诱导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正常人离体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正常自愿者外周血,每例血样分成14组。Ⅰ组,空白对照;Ⅱ组,脂多糖(LPS)100 mg/L;R1、R3、R5组分别加入瑞芬太尼1,10,100 mg/L;R2、R4、R6组分别加入瑞芬太尼1,10,100 mg/L和LPS100 mg/L;F1、F3、F5组分别加入芬太尼2,20,200 mg/L;F2、F4、F6组分别加入芬太尼2,20,200 mg/L和LPS100 mg/L。用ELISA检测处理后血样上清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Ⅰ组比较,所有加入LPS组外周血中IL-6和TNF-α浓度均增加(P<0.01),所有未加入LPS组外周血中IL-6和TNF-α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Ⅱ组比较,加入LPS和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组外周血中IL-6和TNF-α浓度均降低(P<0.05);与R2组比较,R4、R6组降低(P<0.05);与R4组比较,R6组降低(P<0.05);与F2组比较,F4、F6组降低(P<0.05);与F4组比较,F6组降低(P<0.05)。结论:①LPS可以促进正常人离体外周血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产生和含量的增加;②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可抑制LPS诱导的正常人离体外周血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的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③瑞芬太尼、芬太尼对正常人离体外周血的IL-6和TNF-α的含量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白藜芦醇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6、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Res)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6,TNF-α的影响。方法:经从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中获得肺泡巨噬细胞,分5组进行培养,A组(LPS 10mg/L),B组(LPS 10mg/L+Res 50μg/ml),C组(LPS 10mg/L+Res 100μg/ml),D组(LPS 10mg/L+Res 150μg/ml),E组(LPS 10mg/L+Res 200μg/ml).各组在培养4,6,12,24h提取上清液,应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IL-6,TNF-α含量。结果:在LPS刺激下IL-6于12h达释放高峰,在高峰期随着白黎芦醇浓度的逐步加大,IL-6的含量相应逐渐降低,E组IL-6含量明显低于只有内毒素刺激的A组(P<0.05)。同样在LPS刺激下TNF-α于6h达释放高峰,在高峰期随着白黎芦醇浓度的逐步加大,TNF-α含量也相应逐渐降低,而C组、D组、E组TNF-α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白黎芦醇对小鼠肺肺泡巨噬细胞过度释放炎症性细胞因子IL-6,TNF-α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α-倒捻子素(α-mangostin)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中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利用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LPS/ATP)联合诱导的方式建立BV-2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40、80μmol/L)的α-mangostin对LPS/ATP刺激下的细胞增殖活力影响以筛选适宜的α-mangostin浓度范围;将BV-2细胞分为Ctrl组、LPS/ATP组、40μmol/Lα-mangostin组和不同浓度(10、20、40μmol/L)的α-mangostin干预组(分别记为LPS/ATP+10μmol/Lα-mangostin组、LPS/ATP+20μmol/Lα-mangostin组与LPS/ATP+40μmol/Lα-mangostin组)。ELISA实验检测各组BV-2细胞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介素-6/1β/18(IL-6、IL-1β、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  相似文献   

13.
Liu B  Chen Q  Guo J  Zhou H  Wang B  Li J  Yu S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2):2052-205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诱导的星型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GFAP免疫组化法鉴定星型胶质细胞的纯度。采用不同浓度的RES与星型胶质细胞共同培养12 h,然后进行LPS损伤24 h,检测不同实验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检测NO释放量,Elisa法检测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离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阳性率为(95.49±1.86)%。LPS处理组细胞LDH漏出量升高,存活率降低,同时NO、TNF-α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及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测试浓度范围(5~50μmol/L)的RES能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及降低LDH漏出量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反应关系。而在抑制NO、TNF-α释放及iNOS表达方面,只有25、50μmol/L的RES处理组有明显抑制作用,5μmol/L RES处理组与LPS处理组相比并无明显变化。结论较高浓度RES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星型胶质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星型胶质细胞的炎症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iNOS/NO的表达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舒旷怡  杨锦红  任凭  杨爱平  余玲玲  李向阳 《浙江医学》2010,32(12):1747-1749,177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sCD14和脂多糖(LPS)经过孵育和不孵育同时刺激佛波醇酯(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研究sCD14在LPS转运和活化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实验细胞为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同时将实验分为sCD14组(终浓度分别为1、0.5、0.1、0.01μg/ml)、sCD14~LPS混合物预孵育组(LPS终浓度分别为10、1ng/ml;sCD14终浓度为分别1、0.5、0.1、0.01μg/m1)、sCD14-LPS不孵育组(LPS终浓度分别为10、1ng/ml;sCD14终浓度为1、0.5、0.1、0.01μg/ml),并分别培养4h后,吸出上清液至1.5ml的离心管中,于-70℃内保存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结果 sCD14本身不能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α;LPS浓度为1ng/ml、sCD14浓度为0.01μg/ml和0.1μg/ml时,与LPS单独刺激TNF-α分泌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CD14浓度为0.5μg/ml和1μg/ml时,TNF-α分泌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LPS浓度为10ng/ml、sCD14浓度为0.5μg/ml和1μg/ml时,与LPS单独作用TNF-α分泌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sCD14/LPS混合物预孵育组曲线低平,无明显分泌高峰.结论 适当浓度的sCD14可明显增强LPS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且在LPS高浓度时尤为明显,而将sCD14和LPS混合孵育可使上述效应减少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及姜黄素对它的抑制作用。方法在2015年3月—2015年7月期间,分离培养了10只新生1~2 d的昆明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10 d后传代分组,实验分PBS对照组(n=6)、LPS刺激组(n=6)、LPS联合姜黄素干预组(n=6)。 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释放。结果与PBS组的IL-6(873.82±20.28)、IL-1β(680.62±10.35)和TNF-α(492.73±8.56)比较,LPS刺激组IL-6(1132.42±78.09)、IL-1β(821.87±14.33)和TNF-α(559.32±9.6)的分泌增加(P<0.05);姜黄素能显著抑制 LPS 诱导的IL-6(1014.79±52.08)、IL-1β(738.84±7.33)和 TNF-α(476.7±10.38)的分泌,与 LPS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LPS激活星形胶质细胞所致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过度激活诱导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凋亡、Bc l-2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3天W istar大鼠T11-L6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鉴定。将细胞随机分6组:对照组(C组),NMDA组(N组),氯胺酮组(K组),及NMDA+不同浓度氯胺酮组(0.1、1.0、10mmol/L,标记为NK1~NK3组),检测各组IL-1β和TNFα浓度及Bc l-2平均光密度(OD)值,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N组和NK1组细胞发生大量凋亡(p<0.01),Bc l-2表达阴性,其OD值较低(P<0.01),IL-1β和TNF-α浓度明显上升(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K2组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Bc l-2强阳性表达,其OD值升高(p<0.01),IL-1β和TNFα浓度低(p<0.01);NK3组细胞几乎全部死亡,未能上机检测凋亡,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p<0.05)。结论:1 mmol/L氯胺酮可增强Bc l-2蛋白表达,显著抑制NMDA受体激活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并抑制IL-1β和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 (DRG)炎性损伤时 ,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 (EAAs)、抑制性氨基酸 (I 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 ,以及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 5 4只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 n =2 4) ;炎症损伤组 ( n =2 4)和正常对照组 (n =6)。采用组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仪测定脊髓背角Glu ,Asp ,GABA ,Tau ,Thr和Ser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背角Glu和Asp分布特点及变化。结果 1.术后 2~ 4周 ,伤侧的Glu ,Asp ,GABA ,Tau ,Ser含量较术前 ,非伤侧显著增高 (P <0 .0 5 )。 2 .术后 2~ 4周 ,其伤侧N 甲基 D 天 (门 )冬氨酸受体 (NMDAR1)免疫阳性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 (Ⅰ ,Ⅱ )和固有层 (Ⅲ ,Ⅳ )的分布密度和染色强度 ,较术前和非伤侧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DRG炎症损伤所介导脊髓背角EAAs释放增加 ,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AAs的增加则与机体抗伤害性保护反应相关。DRG炎症损伤初期 ,脊髓背角EAAs/IAAs动态平衡的破坏是伤害性神经细胞兴奋性损伤和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促炎分子lincRNA-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BALB/c乳鼠的心肌细胞,用终浓度为25、50、100 μmol/L人参皂苷Rg1预处理12 h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 mg/L的LPS刺激6 h(25、50、100 μmol/L人参皂苷Rg1+LPS组),以单纯10 μg/L LPS(LPS组)、未经人参皂苷Rg1及LPS处理(对照组)作对照,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分泌;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生成;RT-qPCR法检测细胞内lincRNA-COX2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与LPS组相比,25、50、100 μmol/L人参皂苷Rg1+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6蛋白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心肌细胞中lincRNA-COX2表达被抑制,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相应提高.结论 人参皂苷Rg1能够保护LPS所致小鼠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下调促炎因子lincRNA-C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蛋白:ApoE,基因:APOE)基因多态性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变化的关系。方法提取APOE敲除鼠新生2 d内乳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并以GFAP-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细胞进行鉴定。脂质体介导重组体pEGFP-N1-APOEε2、pEGFP-N1-APOEε3、pEGFP-N1-APOEε4分别转染入星形胶质细胞中,RT-PCR鉴定该基因在转染后的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及转染效率。制备3种基因型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测其中氨基酸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划伤后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释放较早,在划伤后30 min即达到高峰,在伤后30、60 min APOEε4型显著高于APOEε2、APOEε3型(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在24 h达到高峰,在伤后12、24 hAPOEε4型显著高于APOEε2、APOEε3型(P<0.05)。结论 APOE以亚型特异性的方式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创伤后EAAs的释放,APOEε4携带体可能通过EAAs毒性作用导致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伤情加重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时,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EAAs)、抑制性氨基酸(I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以及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24);炎症损伤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6).采用组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仪测定脊髓背角Glu,Asp,GABA,Tau,Thr和Ser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背角Glu和Asp分布特点及变化.结果 1.术后2~4周,伤侧的Glu,Asp,GABA,Tau,Ser含量较术前,非伤侧显著增高(P<0.05).2.术后2~4周,其伤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1)免疫阳性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和固有层(Ⅲ,Ⅳ)的分布密度和染色强度,较术前和非伤侧显著降低(P<0.05).结论 DRG炎症损伤所介导脊髓背角EAAs释放增加,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AAs的增加则与机体抗伤害性保护反应相关.DRG炎症损伤初期,脊髓背角EAAs/IAAs动态平衡的破坏是伤害性神经细胞兴奋性损伤和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